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社会 > 正当与正义: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与超越

正当与正义: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与超越

正当与正义: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与超越正当与正义: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与超越

Right and Justice in Marx's Criticism and Transcendence of the Capitalist System:Rawls' Interpretation of Marx in Lectures on the History of Political Philosophy

作者简介:臧峰宇,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哲学博士(北京 100872)。

原发信息:《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212期

内容提要:罗尔斯在《政治哲学史讲义》中关于马克思思想的三场讲座,明确呈现了他对马克思政治哲学特别是马克思正义论的基本看法。他在这里分析了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观点、马克思关于正当与正义的概念以及马克思关于自由生产者联合体的理想,其中既包括他对马克思思想之深刻性的明确肯定,以及对马克思关于正当与正义的主张的深入分析,也包括他在评述中提出的对马克思某些观点的不同意见。重思罗尔斯在《政治哲学史讲义》中对马克思的解读,有助于我们在比较语境中深化对马克思正义论的理解,呈现解决复杂而深刻的公平正义问题时所应持有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和方法论原则。

关键词:马克思/资本主义制度/正当/正义/《政治哲学史讲义》/自由生产者联合体

标题注释:[基金项目]中国人民大学2020年度“中央高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学科)和特色发展引导专项资金”支持项目

罗尔斯在阐述“作为公平的正义”时,多次谈到马克思的思想,例如,在《正义论》第五章阐述“分配正义的背景制度”时,他谈到了“超越了正义的社会”,并在脚注中提到了罗伯特·塔克的《马克思主义的革命观念》一书第一、二章。[1]282在《作为公平的正义——正义新论》第五十二节,他对“马克思对自由主义的批判”做出了四种回应。当然,罗尔斯关于马克思思想最为集中的讨论主要体现在《政治哲学史讲义》中,其中关于马克思的三场讲座明确呈现了他对马克思政治哲学特别是马克思正义论的基本看法。

一、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与劳动价值论

在《政治哲学史讲义》中,罗尔斯围绕马克思政治哲学做了三场讲座,其中不乏对马克思思想的高度评价。三场讲座的题目分别是“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作为一种社会制度的观点”“马克思关于正当与正义的概念”与“马克思的理想:作为自由生产者联合体的社会”。他从马克思出生的时代谈起,认为“那个时代的人们已经开始有了对于社会主义的严肃兴趣”,并认为马克思是“19世纪经济学科领域的一个伟大代表,与大卫·李嘉图、密尔、里昂·瓦尔拉斯、马歇尔等人并列,这是他过人天赋的证明”。[2]331随后,罗尔斯列举了需要研读的马克思文本,其中他指定研读的包括《论犹太人问题》《德意志意识形态》第一章、《资本论》第一、二、三卷中部分章节以及《哥达纲领批判》第一节,其他重要而不指定研读的有《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罗尔斯指出这些文本均见于罗伯特·塔克主编的《马克思恩格斯读本》。

在罗尔斯看来,马克思“作为一位理论经济学家和资本主义政治社会学家的成就是非凡的,事实上可说是英雄般的”,“马克思的思想规模庞大,并且,它给我们提出了许多难以克服的难题。别说深入掌握,就算是理解全部三卷的《资本论》就足以构成一项艰巨的挑战”。[2]332他建议大家在以后的时间能够有兴趣研究马克思的思想,加深对马克思思想的理解。在讲座中,他“仅仅把马克思看成自由主义的一位批评者”,基于此聚焦马克思“关于正当与正义的理念,尤其是把这种理念应用于资本主义(作为以生产资料的私人所有权为基础的社会制度)时遇到的正义问题”。[2]332随后,罗尔斯进入讲座的主题,首先考察马克思对作为一种制度的资本主义的批判,并在解读过程中做出了四种回应。

具体来说,罗尔斯分析了马克思论述的如下问题:市民社会中人们的基本权利与自由保护的是公民们相互的利己主义;宪政体制下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只是一种形式规定;私人财产权的宪政体制仅仅保护了所谓的消极自由;扬弃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劳动分工;等等。

罗尔斯在回应中谈到:1)在一个良序的社会,应当保护自由与平等的公民较高层次的利益,享有财产权在现存条件下必须服从的需要是,它应当以最有效的方式满足正义原则;2)通过政治自由的公平价值,所有公民确保拥有发挥政治影响的公平机会,这体现了作为公平的正义的平等主义特征;3)一种认可财产所有权的民主与公平的机会平等和差别原则一道对所谓的积极原则给予适当保护;4)一旦认可财产所有权的民主制度得以实现,劳动分工的狭隘的、贬义的特征将在很大程度上被克服。[2]333上述回应在《作为公平的正义——正义新论》题为“马克思对自由主义的批判”的第五十二节中再次出现,罗尔斯表明:“作为公平的正义之秩序良好社会的理念完全不同于马克思的完全的共产主义社会的理念”,因为共产主义社会“超越了正义”,“公民在其日常生活中不需要、也不会关心公平正义问题”,而在作为公平的正义的良序社会,“属于正义范畴之内的原则和政治美德永远都会在公共政治生活中扮演一种重要角色”。[3]290

罗尔斯猜想,马克思可能对他的回应提出两点质疑:1)“任何在生产工具方面容许私有财产的政体都不能满足两个正义原则,甚至也不能做很多事情以实现由作为公平的正义所表达的关于公民和社会的理想。”[3]2912)“我们对财产所有的民主的解释没有考虑工作场所和一般经济过程之形成中民主的重要性。”[3]291罗尔斯承认这两点都是“主要的难题”,而且是必须面对的。对于第一点可能的质疑,罗尔斯进一步回应说,“不要将一种观念的理想同另外一种观念的现实加以比较,如果要比较的话,在我们特殊的历史环境中,也应该现实对现实”[3]291-292。对于第二点可能的质疑,罗尔斯以密尔的工人管理的企业观念为例表明,其他情况与财产所有的民主是可以相容的,他强调关于这个问题的思考关乎正义的前途,但他这时对这个问题还没有什么想法,因而基本上采取了一种搁置的态度。

接着,罗尔斯介绍他探讨马克思经济理论的初衷,指出经济学在马克思将资本主义理解为一种统治与剥削的制度时所发挥的关键作用。“为了把马克思理解为自由主义的一个批评者,我们必须尽力了解,他为何把资本主义看做是不公正的。”[2]334在罗尔斯看来,除了自由至上主义之外,绝大部分的自由主义思想家都不认同生产资料的私人财产权,当然也有许多自由主义者在某些前提条件下对此进行捍卫。他要做的三场讲座是依据这些考虑展开的。他在开讲之前强调马克思思想的重要性,认为那些以为马克思的社会主义哲学与经济学已不重要的看法是严重的错误。这个判断至少基于两个理由:一是马克思富于启发且有价值的社会主义观点包含尊重政治自由、以法律为手段、通过选举或企业制定的管理者管理商业、对生产资料和自然资源的普遍的分配制度。二是自由放任的资本主义制度有些致命的缺陷,应当通过一些根本的途径对此加以改革。[2]335-336在这样的语境中,罗尔斯开始了对马克思思想的解读。

可以说,罗尔斯是在广义的剥削范畴中思考马克思批判的阶级社会的,即与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一样,资本主义社会也是一个阶级社会。其中,某些阶级侵吞其他阶级的剩余劳动,这是由制度结构决定的。罗尔斯分析了马克思所认为的作为一种社会制度的资本主义的特征。首先,它是一个被分裂为资本家和工人这两个相互排斥的阶级的社会体系,资本家拥有并控制了生产资料与自然资源,工人拥有劳动力,工人只有接触并使用资本家的生产资料才能使用劳动力。其次,它是一个存在着自由竞争的市场体系的社会,不仅产品在市场上自由交易,而且生产要素、劳动力都在市场上自由流动。罗尔斯特别提到马克思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将资本主义称为一种人身独立的制度而非人身依附的制度,后者主要处于前资本主义社会。在罗尔斯看来,佃农或奴隶是地主或奴隶主的财产,地主对佃农的剥削率是公之于众的,相比而言,工人可以自由选择雇主,工资协议从表面上看也是经济主体自主签订的且受规约着彼此同意之条件的法律保护,但资本主义剥削隐秘地发生了。“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对工人的剩余劳动或未付酬劳动的榨取是隐而不现的。人们意识不到榨取的发生,对榨取的比率也一无所知。”[2]339这是马克思阐述劳动价值论的目的之一。再次,在资本主义社会,资本家和工人在同一生产体系中有不同的角色和目的。资本家投入一定数量的货币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目的是实现商品增殖;工人的目的则是用工资购买维持自身及其再生产所必需的商品。第四,资本家的社会角色体现为持续积攒现实资本并建立社会生产力。资本家投资的目的是利润最大化,他们因为拥有生产资料和自然资源而扮演建立现实资本的社会角色,并在整个社会中行使某些特权。这种积累对工人而言几乎是不存在的,从整体上看,工人的净积累是零。最后,资本家和工人是在利益和角色上都截然相反的阶级。他们日益对立,社会冲突愈加激烈,资本主义社会必然走向衰亡。[2]341

在关于劳动价值论的评述中,罗尔斯首先明确要在阐明资本主义何以是一种剥削与支配的制度的语境中理解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他认为,劳动价值论不仅表明因生产而增加的价值即耗费的劳动时间,而且表明总体剩余价值是与其收益不归劳动者所有的劳动时间相对应的。马克思将所有社会成员的潜在劳动力看做是具有特殊重要性的社会生产要素,与土地、自然资源、自然力以及工具、机器等过往人类劳动结果不同。在阶级社会中,因生产而增加的价值并非由制造它们的人们独享,其中相当大的部分往往被不劳动的有产者占有,这在资本主义制度下隐藏在人们视线之外。劳动价值论的主旨正在于揭示这种被隐藏的深层结构,使人们了解造成剥削的各种制度安排,罗尔斯为此引导人们阅读马克思的《资本论》。

众所周知,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深刻揭示了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罗尔斯甚至引用乔治·菲茨林的《全是食人者》这本书的名字来说明剥削关系的现实。他设想如果这个分析是正确的,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就不是一种关于公正价格的理论,马克思也不认为劳动是物质财富的唯一源泉,而意在表明,即使资本主义“完全满足了最适合它的正义观念,资本主义制度仍然是一种统治和剥削的不正义的社会制度”[2]343。这表明一种看似正义的资本主义制度仍然是一种剥削的制度,因而在本质上是不正义的。在这个意义上,罗尔斯不认可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并指出他接受的是史蒂芬·马格林等经济学家的看法。

在第一讲的最后,罗尔斯以对劳动力的评论结束。在这里值得强调的是他对马克思在劳动力与对劳动使用之间所做的区分的分析,资本家对工人的雇佣就如同租借“人力机器”,这实际上造成了人的工具化甚至异化的局面。在罗尔斯看来,雇佣工人如同里昂·瓦尔拉斯所说的“人身资本”,对工人的教育和培训实则是对“人力资本”的投资。当然,“人力机器”是有差异性的,所以,资本家能使用多少“人力机器”以及“人力机器”在一个工作日的劳动量有多大,都是因人而异的。这会具体反映为企业产值的不同,但总的来说,资本家雇佣工人是值得的,因为可以获得剩余价值。他认为这是关键所在,并提醒大家参照熊彼特的《经济分析史》来思考资本家为什么不对劳动力给出更高的价格等问题。[2]345从附录可见,罗尔斯研究了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和第三卷中的一些概念和图式,有些分析是很具体的。

上一篇: 人工智能时代提出的法律问题
下一篇: 社会创业前沿理论研究与实践研讨会在沪举行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