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组:牟康辉孟琳娜马云霞
LOGO
含义
LOGO
来源
理解误区——对需求的理解
实现条件
实现过程
当代价值
一、来源
理论渊源:“按需分配”思想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柏拉
图曾主张建立“财产公有”的“理想国”。他认为,国家应分
为公民、工匠和商人以及奴隶三个等级。为防止第一、第二等
级可能出现纷争,应在这两个等级中实行共产并取消家庭,任
何人除了生活必需品之外,不得占有任何私有财产,国家实行
按需分配原则。柏拉图的“理想国”对后世的“乌托邦”、“
太阳城”、“千年天国”、“和谐公社”等空想社会主义的“
按需分配”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空想社会主义的“按需分配
”思想又为马克思“按需分配”理论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LOGO
理论产生:
1.莫尔的“各取所需”
托马斯·莫尔(1478—1535)是16世纪初英国著名的政治家、空想社会主义创始人。
莫尔1516年出版的《乌托邦》一书,称英国的圈地运动为“羊吃人”运动,最早揭露了
资本原始积累的罪恶。他指出,私有制是社会病态与悲剧的最终根源,因为它以金钱的价
值来衡量一切,导致人们见利忘义,造成社会严重的贫富分化。莫尔首次描绘了一个没有
剥削、没有压迫的理想社会。在他虚构的“托邦”里,人人参加劳动,“一切归全民享有
”,人们可以到仓库申请他自己以全家所需用的一切,不付钱,也不付任何代价,可以领
得所申请的各种东西。
2.闵采尔的“按需平分”
托马斯·闵采尔(1489—1525)是16世纪著名德国平民革命领导者和宗教改革家,他
以基督教作外衣,提出了被马克思和恩格斯称为接近共产主义的“千年天国”的设想。他
宣称,在帝亲自治理的千禧年国度里,没有阶级差别,没有私有财产,没有欺诈与压迫。
在这个国家中,每一个人都可以免费从公社领取自己所必须的东西,一切都按照人们的需
要实行平等分配。
3.康帕内拉的“按需均分”
托马斯·康帕内拉(1568—1639)是16世纪末17世纪初意大利著名的思想家,撰写
了和《乌托邦》齐名的著作《太阳城》。康帕内拉把社会罪恶、不平等、贫富对立等等都
归罪于私有制。他建立的太阳城同样是一个实行公有制,没有剥削,没有压迫,没有阶级
对立,没有贫富区别的理想国,太阳城的分配已经不再是“各取所需”,而是“按需分配
”。他认为“财产应当实行公有,消费品应当依据居民的需要,由主管人员平均发放,并
由社会权力中心和管理部门严密监督。
LOGO
理论的发展:
1.摩莱里的“禁欲均分”
摩莱里是一位活跃在18世纪的法国社会主义者,他的《自然法典》一书对当时的社会主
义运动产生了巨大影响。他用法律条文对未来社会进行了描绘,认为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
是生产资料公有、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社会。
2.马布利的“斯巴达式”按需分配
加布里埃尔·博诺·德·马布利(1709—1785)是与摩莱里齐名的法国社会主义思想家。马
布利已不像早期社会主义者们那样着力于描绘一个理想世界的蓝图,而是更强调立即着手
改造现存的社会制度。因此,在马布利那里,平均主义和禁欲主义的色彩更为浓厚。”
3.欧文的“各尽所能、各取所需”
罗伯特·欧文(1771—1858)则把自己的理想分配方案定为“各尽所能、各取所需”。
LOGO
理论的成熟
1875年,在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及其运动规律作了深
刻系统的考察之后,才在《哥达纲领批判》一书中第一次把“
按需分配”原则置于科学基础之上。马克思对未来社会分配制
度的设想包括两方面。
一是在共产主义初级阶段实行按劳分配。“每一个生产者,在
作了各项扣除之后,从社会方面领回他所给予社会的一切。他
所给予社会的,就是他的劳动量。……,他从社会领得一张证
书,证明他提供了多少劳动,而他凭这张证书从社会领得他所
提供的劳动量相当的一份消费资料。他以一种形式给予社会的
劳动量,又以另一种形式全部领回来。”
二是在共产主义高级阶段实行“按需分配”。“在共产主义社
会高级阶段上,在迫使人们奴隶般地服从分工的情形已经消失
,从而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对立也随之消失之后;在劳动已
经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而且本身成了生活的第一需要之后;
在随着个人的全面发展生产力也增长起来,而集体财富的一切
源泉都充分涌流之后,——只有在那个时候……社会才能在自
己的旗帜上写上:各尽所能,按需分配!”
LOGO
这是一段经典的论述,可是无论是这里还是在马列的
其它论著中都没有明确指出生产力应当增长到什么程
度,才能实现其论述中所描述的各尽所能,按需分配
;才能实现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对立的消失;才能
实现阶级与国家的消亡;才能实现社会中的所有的人
自己来管理社会生产。
LOGO
二、理解误区——对需求的理解
一提到“按需分配”,不少人就会问,我想要美女怎
么办?我想要钻石怎么办?美女,你想要人家未必乐
意;而钻石,代表有限资源,也不可能人人拥有。那
如何实现按需分配呢?其实提出那样问题的,忽略了
“需求”与“欲望”的区别。欲望是纯个体的,需求则
是个性和社会性的统一。
“按需分配,就是按人的本性分配”按需生产,按需
交换,按需分配,按需消费,这看起来是理所应事情
。但在现实生活中由于社会活动复杂性以及受到生产
力发展水平的制约,产品的分配受到外在因素的控制
,“按需分配”始终无法得以实现,主要是受诸多社
会条件的限制。
事实上人类进步的历史就是按需分配发展的历史。在
原始社会的平均分配就是“按需分配”的萌芽;社会
主义初期的平均分配就是“按需分配”的异化;发达
资本主义的福利分配就是“按需分配”式的慈善;而
社会主义满足人民温饱后对低收入群体的收入分配,
则是低水平的“按需分配”。
LOGO
三、实现条件
三、实现条件
1.按需分配的社会制度是个不断发展的过程。
按需分配社会制度的实现,不是一步登天,不是说需
要什么,就给什么。按需分配这种社会制度与其它一
切社会制度一样,是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逐步实现
的过程,由基本的生活资料按需分配逐步到高级生活
资料按需分配,再到更高级生活资料也按需分配。直
到生产方式发生质的变化,使得人类社会所可以生
产的各种物质资料都能按需取用。
LOGO
三、实现条件
2.实现按需分配制度的生产力基础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在不断进步,新技术的应用日益普
及到社会生活生产中的各个方面,尤其是电脑和机器
人这类自动化技术,把人不断地从物质生产劳动中解
放出来,使更少的人在更少的时间里生产出更多的
物质财富,满足更多人的物质需要。它带来的最明显
的变化
LOGO
三、实现条件
3、国家机器的消亡
马恩论证了国家机器的消亡,他们认为国家政权
是阶级统治的工具,要实现共产主义,必须通过无产
阶级夺取国家政权,施行无产阶级专政,把一切生产
资料收归国有,消灭私有制。最后在“国家真正成为
整个社会的代表时,它就使自己成为多余的了”;那
时,“国家政权对社会关系的干预”将会“在各个领域
中成为多余的事情而自行停止下来。那时,对人的
统治将由对物的管理和对生产过程的领导所代替”(
恩格斯《反杜林论》转引自列宁《国家与革命》15
-16页)
LOGO
四、实现过程
如何才能实现按需分配?
这必须从物质与精神两方面要求。由于物质处于
人类需求层次的低端(马斯洛理论),而且物质发展相
对容易实行。因此,人们的重点首先放在物质发展,
提高生产力。那么如何才能更快地发展生产力?显然
人类自身的贪欲、自私是发展生产力最好的动力。只
要保持竞争,适当的贫富差距,允许人们对财产的占
有,满足人们贪图享乐的欲望,就能最大限度地刺激
人们去发展生产。马克思把追求发展生产力为主的社
会,叫做资本主义社会。相应实行的制度为资本主义
制度。资本主义制度的特点是:差别竞争私有制。
LOGO
但仅有物质财富就够了吗?人们追求的到底是
财富,还是幸福?财富就等于幸福吗?
由于资本主义社会,人们重
点在于发展物质生产,精神
方面的发展相对缓慢。物质
与精神不能很好的协调。甚
至精神阻碍物质生产的进一
步发展。因此,当生产力发
展到一定的程度,自然地,
人们追求的重点将转移到精
神方面,追求精神的满足。
精神愉悦与物质享受是两种
完全不同的概念。因此追求
精神愉悦与追求物质财富也
应该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方法
。
追求精神满足,就必须淡化
竞争,加强合作,提倡互助
互爱。对应的社会制度应该
是高税收高福利,并逐渐发
展的公有制。相应的社会制
度为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主
义制度的特点是:互助合作
公有制。“各尽所能,按劳
分配”强调的是“劳”,而忽
略不同的“劳”创造财富的差
别。
LOGO
当然这个过程不是截然分开的,是一个渐变的长期的
过程。发展生产力,理论上实行资本主义制度比较适
合。即允许差别,鼓励竞争,实行私有制。但精神对
物质有反作用,在追求生产力发展时,实行某些某种
程度的社会主义制度,也可能对生产力发展产生正面
推动。
当生产力高度发达,精神又得到充分满足,这就是共
产主义社会。人人各尽所能,按需分配。共产主义表
明了马克思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一种乐观态度。
LOGO
五、按需分配的当代价值
建国以来,我国分配制度依次经历了人民公社时期的“一大二公”、改革放之
初的“按劳分配”到目前的“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并存”。生产要素参
与分配极大地调动了资本的生产积极性,为我国提高生产力水平,改善人民群
众生活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随着时代的发展、科
技的进步,作为价值源泉的劳动力在当今的生产领域所起的作用日益降低,资
本、技术、管理的作用愈发突显。因此,收入分配格局出现了显著变化,劳动
者在分配领域的地位逐渐下降,开始出现了贫富两极差距扩大的趋势。这不但
损害了广大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更违背了社会主义国家消灭剥削,消除两极
分化,达到共同富裕的本质。同时,一部分没有工作或丧失劳动能力的人无法
参与到现今的分配制度中来,成了“被社会遗忘的人”,针对以上现象,中央
一再提出要继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要使改革成果
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应适度引入“按需分配”机制。适度的“按需分配”将弥补
“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的陷,使分配制度更加完善,两极分化趋势问题得
以解决,社会贫富之间的矛盾得以缓和,整个社会更加和谐。不仅如此,如果
适度的“按需分配”机制得到长期有效施行,中国将改变传统的出口导向型经
济、投资导向型经济,需求拉动经济比重将会提高,那么将对我国的经济产生
一系列重大影响。
LOGO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