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认知理论是一种重要的教育心理学理论,是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是探索人类在社会交往中的认知过程和学习行为,它强调学习者之间的互动和合作,强调个体在社会环境中的认知过程和社会因素对个体认知的影响。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外语教学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外语能力已成为当今社会人才必备的一项重要素质。为提高外语教学效果,许多教师和教育学家不断探索和实践各种教学方法和理论。其中,社会认知理论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逐渐受到关注。社会认知理论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有助于提高外语教学效果,增强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提高学生的语言学习兴趣和动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社会认知理论是美国发展心理学家约翰•弗拉维尔于1977年提出的一种教育心理学理论。该理论旨在解释人们如何感知、理解和解释社会世界,强调人类行为受社会环境的影响,在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个体通过与他人的互动和学习,通过观察和模仿他人的行为,获取关于自己、他人和社会环境的信息,不断构建和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和认知行为,从而形成自己的认知模式和行为模式。社会认知理论包含个体、环境和认知过程中三个基本要素,在这个理论框架下,个体的认知活动受其所处的社会环境影响,同时个体的认知过程又反过来影响其社会行为和环境。个体不是被动地接受外界信息,而是发挥主观能动作用,通过自己的感知、注意、记忆和思考来构建对社会现象的理解。社会认知理论对于理解人类社会行为和人际关系具有重要意义,它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为什么人们在不同情境下表现出不同的行为和态度,并且对于解释社会问题、改善人际关系和提升个体心理健康都具有指导意义。
在外语教学中,社会认知理论关注学生如何在社会互动中构建语言知识,如何运用这些知识进行有效的跨文化交际。外语教师要采取多种有效策略,创造一个积极、互动和合作的学习环境,推进社会认知理论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和语言学习。
创设情境化教学环境,提高学生的外语学习兴趣。社会认知理论认为,将知识和技能置于真实的情境中是学习的最有效方式。在外语教学中,创设语言材料、多媒体资源、社交媒体等多样化真实性的语言使用场景和情境,采用小组活动、讨论、角色扮演等互动和合作的学习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外语学习兴趣,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让学生在真实的交际环境中学习和应用语言。首先,模拟真实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验语言的应用。例如,对于英语学习者来说,可以组织一次模拟旅行的活动。把学生们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扮演旅行社的工作人员、导游和游客等不同的角色,运用英语进行预订机票、酒店,询问路线和参观景点等旅行相关的对话和交流。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们能够在真实的情境中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提高语言交际能力。其次,讨论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在外语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话题,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例如,对于英语学习者来说,可以让他们就环境保护、科技发展和文化交流等社会热点话题展开讨论。学生们自由表达观点,与他人辩论和交流,从而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最后,角色扮演也是一种有益的学习方式。通过扮演不同的角色,学生们可以模拟真实的情境,学习和应用语言。例如,让学生扮演医生、教师和商人等不同的职业角色,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与其他角色进行交流和合作,解决各种实际问题。通过角色扮演,学生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语言,提高他们的语言交际能力和应对能力。
丰富课程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课程设置是外语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项环节,它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内容和发展方向。按照社会认知理论的观点,课程设置应该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是培养学生的语言知识和技能,还要关注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培养。因此,一个合理的课程设置应该包括语言知识、文化意识、情感态度等多个方面的内容,以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和兴趣爱好。首先,发挥教师的引导者与协作者功能,引导学生进行跨文化交流,建构自己的语言知识体系。通过引入丰富的文化背景和实例,鼓励学生在社会互动中积极运用目标语言,更好地理解和适应不同的文化环境,在实践中学习并体验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其次,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该具备自主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仅仅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因此,课程设置应该提供一系列的学习任务和活动,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主动学习,并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再者,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设置课程除了注重语法、词汇等语言知识学习,还要注重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培养。学生要了解不同文化的价值观、习俗、传统等,以及不同文化在语言使用上的差异。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外语,更好地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流和合作。最后,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设置课程要注重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跨文化交际的情感态度。学生既要对学习外语抱有兴趣和热情,也要尊重和欣赏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跨文化环境,并在跨文化交际中表现出更好的沟通和合作能力,以更加适应多元化的社会环境。
采用多重形式教学方法,促进学生语言技能发展。学生是外语学习的主体,他们对外语的学习和掌握程度直接影响其未来的发展和国际交流能力。教学方法是实现外语教学目标的手段,它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在社会认知理论指导下,外语教学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采用任务式、合作式、项目式、启发式和交际式等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增强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任务式教学是一种以任务为核心的教学方法,它通过设置实际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语言知识和技能。合作式学习是一种鼓励学生通过合作与交流来完成学习任务的教学方法,学生们相互协助,分享知识和经验,共同解决问题。项目式教学是一种将学习内容组织成项目的教学方法,学生通过参与真实的项目活动,实践和应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启发式教学是一种通过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发现知识的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出问题或情境,鼓励学生通过思考和实践来寻找答案。交际式教学是一种注重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教学方法,教师通过创设各种真实的交际情境,引导学生进行口语表达和交流。同时,教师要利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手段,采用多媒体、配图、配音和活动等多种形式,为学生提供更加真实生动的语言学习和文化体验环境。通过利用多媒体和网络资源,学生可以接触到丰富的语言和文化素材,拓宽他们的视野,提高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采用观察和模仿手段,提升评估和认知能力。社会认知理论认为,学习是通过观察和模仿他人的行为来实现的。这一理论在外语教育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在外语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示范和模仿的方式,帮助学生掌握语音、语法和词汇等语言技能。首先,通过观察和模仿他人的语音,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外语的发音规则。教师通过清晰而准确的发音示范,让学生模仿并纠正自己的发音错误。通过反复练习和模仿,学生们可以逐渐掌握正确的发音方式,提高口语表达的准确性和流利度。其次,在语法和句型的学习中,示范和模仿同样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教师通过举例和示范,向学生们展示正确的语法结构和句型应用。学生们通过模仿教师的语言表达方式,逐步掌握语法规则,并能够在实际交流中正确地运用所学的语法知识。再者,词汇的学习也可以通过模仿来实现。教师通过朗读、对话等方式,向学生展示词汇的正确发音和用法。学生们通过模仿教师的语音和语调,提高自己的词汇运用能力。最后,个体通过他人反馈可以评估自己的行为和能力。在外语课堂中,教师通过提供及时的反馈和评估,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语言水平和进步,并激励他们继续学习和提高。例如,通过口头和书面的方式给予学生反馈,指出他们在语音、语法和词汇等方面的错误,并提供正确的范例。通过定期进行语言能力评估,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成果。这种及时的反馈和评估可以激励学生们更加努力地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技能。
综上所述,通过探讨社会认知理论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揭示了外语教学的本质和规律,为外语教学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首先,社会认知理论在外语教学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社会认知理论强调个体与社会环境的交互作用,为外语教学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路。在外语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学生与教材之间的互动等都是社会认知理论所强调的。这些交互作用不仅有助于学生掌握语言知识,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其次,社会认知理论在外语教学中具有多种应用策略。这些策略包括注重启发式问题的使用、采用多重形式的教学策略、创设真实的语言情境、组织合作学习、激发学习动机、鼓励自我评价等。这些策略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认知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最后,社会认知理论在外语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通过对社会认知理论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为外语教学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外语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同时也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水平,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使学生成为具有全球视野和跨文化能力的人才。
(作者单位:江汉大学外国语学院)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