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社会 > 理想的社会在哪里?|观世间

理想的社会在哪里?|观世间

理想的社会在哪里?|观世间“我逃跑是为了找回世界。”

理想国所描述的社会_理想国的理想社会_社会理想在我国指的是

伏羲神农离开这个世间已经很久很久了,

顺着自然之道而活的人已经很少很少了。

鲁国的孔子为世风日下而焦虑,

想要恢复那淳厚的人心。

孔子生不逢时,

却也尽了他的努力让礼乐有所复兴。

孔子之后文化的传承越来越微弱

最终狂暴的秦人统一了天下。

诗书有什么罪过呢

却焚毁在秦皇的一把火里。

汉代有几个勤恳的老人

努力着传授儒家的经典。

但世风如同江河日下

再也没有人愿意亲近六经。

人们整天奔波追逐名利,

却从不去追寻真理。

世界令我失望

我在酒醉里找到乐趣

也许是我顽固不化跟不上时代了

就当我是喝醉了胡言乱语吧。

理想国的理想社会_社会理想在我国指的是_理想国所描述的社会

[原诗]

羲农去我久,举世少复真。

汲汲鲁中叟,弥缝使其淳。

凤鸟虽不至,礼乐暂得新。

洙泗辍微响,漂流逮狂秦。

诗书复何罪?一朝成灰尘。

区区诸老翁,为事诚殷勤。

如何绝世下,六籍无一亲。

终日驰车走,不见所问津。

若复不快饮,空负头上巾。

但恨多谬误,君当恕醉人。

—— 陶渊明《饮酒》(其二十)

社会理想在我国指的是_理想国的理想社会_理想国所描述的社会

01.

陶渊明这首诗写的,就是鲁迅小说里一个人物九斤老太太的口头禅:一代不如一代。

鲁迅用这句人物,思考了很宏大的问题:为什么中国人总是往后看?总觉得从前的从前要比现在好。

陶渊明也是往后看的,他理想的社会是伏羲、神农时代的社会,陶渊明曾在一篇文章里描写他自己最惬意的生活状态:少学琴书,偶爱闲静,开卷有得,便欣然忘食。见树木交荫,时鸟变声,亦复欢然有喜。常言:五六月中,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羲皇上人。

这个羲皇上人,就是伏羲。中国古代有三皇五帝的说法,关于三皇五帝具体是谁,有不同的说法,一般三皇就是伏羲、神农、轩辕,五帝就是黄帝、颛顼、帝喾、尧、舜。伏羲、神农,几乎就是神话里的人物。

但陶渊明在诗里说,自从伏羲、神农去世之后,就一代不如一代,在秦朝之前,还有孔子这样的伟大人物,维护着礼乐的传统,秦朝之后,社会就渐沉沦了,再也没有人去践行六经的理念、规则,再也没有人追求真理呢,大家都在追逐功名的路上狂奔。

理想国所描述的社会_社会理想在我国指的是_理想国的理想社会

面对这种情况,陶渊明说他没有有什么办法,他只能喝喝酒,感叹感叹,感叹似说的话如果刺耳,他说你们就当作我是喝醉了说醉话。

面对社会弊端,陶渊明可以独善其身,可以自己过自己想要的生活,但对于如何改善社会现状,他好像没有什么别的办法。

如果说,有什么办法的话,那就是逃跑。跑到哪里呢?桃花源。

02.

对于中国人来说,桃花源式的故事并不陌生。一个砍柴的人,在深山里遇到下棋的老人或美丽的女子,然后度过一段美妙的时光,再回到世间,恍然已经过去几十年乃至上百年。

这些故事都假设了在现实之外,有一个神仙世界。这个神仙世界,犹如一个白日梦挂在中国人的心间,安慰着世俗人间疲惫的心灵。

社会理想在我国指的是_理想国所描述的社会_理想国的理想社会

在沉重的现实世界,中国人编织了一个奇妙的神仙世界,来安慰日常的痛苦和单调。每天的劳动太累了,所以,会有田螺姑娘在你种田的时候,到你家里帮你做饭。还有贫困的放牛郎,会遇到下凡来洗澡的仙女,居然还嫁给了他。

在现实依旧沉重的今天,在微信、微博、互联网上传播的各种美好的创业故事,美好的人生故事,还有那些轱辘一样转来转去的人生道理,每时每刻抚慰着我们疲倦的心灵。在神话消失的时代,每一个传播里的故事,甚至新闻故事,都可能不过是满足人们愿望的神话而已。

但是,桃花源的特别在于,第一,它不是一个神仙世界,而是一个真实的日常世界,那里面的人不是神仙,而是普通人,在里面过着普通的日常生活;

第二,它标明了明确的时代背景,东晋和秦朝,东晋是陶渊明生活的年代,而秦是桃花源的缘起,这些人是为了逃避秦朝的暴政而躲到了深山里,创造了桃花源这样一个平静的世界。

03.

陶渊明的桃花源写于魏晋南北朝时代,各民族相互厮杀的时代,各路英雄豪杰相互厮杀的时代,国家内部各种利益集团互相厮杀的时代。

在魏晋南北朝之前,是长达四百多年的秦汉,中间经过黄巾之乱,进入三国杀。在魏晋南北朝之后,是隋、唐、宋、元、明、清。魏晋南北朝是两次大统一之间的大分裂大混乱时期。有历史学家说,这个时代远非黑暗可以形容。

理想国的理想社会_社会理想在我国指的是_理想国所描述的社会

王安石有一首《桃源行》,对于陶渊明写桃花源,有着极其深刻的理解。

陶渊明经历了东晋、刘宋两个朝代权力不断更替的混乱和残酷,经历了那个时代南北的分裂和战争,在公元427年,也就是宋文帝元嘉四年,离开了人世。

在他之后的一千多年,中国社会的结构并没有根本的改变,还是皇帝主导的“大一统”和“专制”。北宋的王安石,写出了近二千年来,桃花源为什么一直触动中国人内心的现实原因:

望夷宫里人们恐惧于权势指鹿为马,

秦国的人民啊很多死在了长城脚下。

逃避乱世的不仅是商山四位隐士,

也有桃花源里的种桃人家。

到此地种桃度过了多少冬天和春天,

采桃的花吃桃的果实,而桃的树枝可以当作作柴火。

子孙在这里生活与世隔绝,

虽有父子却不分君臣。

捕鱼的男子摇着船忘了路的方向,

不知不觉进了桃花的深处

源里的人见了很吃惊,彼此相问是怎么回事。

世上人已经不了解古时候的秦朝,

山中人怎么都想不到现今已经是晋代。

听说长安又吹起战尘,

春风中回首往事泪下沾巾。

虞舜一去怎能再得,

天下纷纷又历遭多次似秦末之战祸。

望夷宫中鹿为马,秦人半死长城下。

避时不独商山翁,亦有桃源种桃者。

此来种桃经几春,采花食实枝为薪。

儿孙生长与世隔,虽有父子无君臣。

渔郎漾舟迷远近,花间相见因相问。

世上那知古有秦,山中岂料今为晋。

闻道长安吹战尘,春风回首一沾巾。

重华一去宁复得,天下纷纷经几秦。

社会理想在我国指的是_理想国的理想社会_理想国所描述的社会

理想国所描述的社会_理想国的理想社会_社会理想在我国指的是

中国社会,一方面是强烈的趋同化,一方面是不断的混乱。

美好的一面是所谓天下大同、其乐融融。

但残酷的一面,第一,每一次的统一都是武力统一,从未有过和平协商统一;第二,在一个大家趋同并且崇尚权力的社会里,要像一个人那样有尊严地活着,非常不容易。

钱穆先生曾经比较中国和西方文化,“中国人喜欢讲合,西方人喜欢讲分。”

“英国人统治马来亚人多少年,马来亚人仍然是马来亚人,英国人统治香港一百年,但今天香港人仍是中国人,没有变成英国人。英国人只要统治你,并不要你改变成一英国人。”

相反,钱先生举了犹太人的例子,中国的犹太人都变成中国人了,而欧洲的犹太人还是犹太人。

中国社会有一种强大的同化功能,要把每个人都变成同一个人。所以,个人要想作为一个个体生活,并不容易。

理想国所描述的社会_理想国的理想社会_社会理想在我国指的是

大多数时间,人们活在乱世。没有方向感,没有安全感。桃花源的意义,在于写出了中国人内心深深的痛苦和渴望。

在专制社会里,个人唯一的身份好像只有臣民,必须效忠于皇帝。而陶渊明用桃花源,向中国人显示了作为臣民如何从臣民的身份解放出来的可能性,作为臣民获得个人自由的可能性。

04.

陶渊明一生,当然没有逾越臣民的身份。他既不想沉沦社会腐败的系统里,但也不想奋起反抗。他选择了一条非常个人化的路,就是主动把自己放逐在时代潮流之外,坚持自己的生活方式,创造了自己的桃花源。

在一个残酷的杀戮时代,在一个个人的权力和安全几乎没有什么确定性的时代,陶渊明既不沉沦其间、同流合污、苟且偷生,也不寄托于神灵保佑,或用虚幻的诗与远方来缓解现实的痛苦。

陶渊明在他那个时代,在各种好像无法突破的束缚里,陶渊明用了一生的力气,过自己想要过的生活。他想要的生活,浓缩在了桃花源这个意象了。

桃花源是一个理想。这个地方可以自己向世界敞开,又可以自己关闭,不再向世界敞开。不论时代的洪流多么汹涌,都不能干扰这个世界。

理想国所描述的社会_理想国的理想社会_社会理想在我国指的是

不受时间的打扰,不受这个世界的打扰。一个自足的世界,一个不需要打卡上班的世界,一个没有官员的世界,一个没有市场竞争的世界。

人们在这个世界里,只是日出日落,只是就地取材,解决温饱,不再有什么多余的想法,在山水间自然而然地活着、老去。

桃花源又是一个现实。桃花源里的人不是神仙,而是普普通通的人。这些普普通通的人所处的地方也不是仙界,而是地球上到处都有的山水之间。他们也不像很多隐士,逃避了社会之后,过的是不食人间烟火的生活,他们仍然在人间,老人、孩子、家庭、劳动、吃饭、睡觉......他们仍然生活在生活之中。

陶渊明用桃花源,显示了一条逃跑的路线。陶渊明透过桃花源这样一个故事,向每一个普通透露一个伟大的信息:

个人要想获得自由,首先要逃跑,从各种社会罗网里逃跑出来;逃跑之后,不是隐遁,不是远离社会,而是在社会里过一种自然的生活,一种置身于大自然的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的生活。

社会理想在我国指的是_理想国所描述的社会_理想国的理想社会

陶渊明要逃避的,是政治,是权斗,是无休止的争斗,还有无所不在的罗网,就像他在《感士不遇赋》里说的:“捕鱼之网密织而鱼恐惧,捕乌之罗大张而鸟心惊。”

陶渊明要逃避的,是那一张张困囚自己的罗网,就像勒克莱齐奥所言:“我逃跑是为了找回世界。”

怎么逃跑?怎么在这个社会里过一种自然的生活?陶渊明一直在用自己的行动不断回答这两个问题。

也就是说,桃花源不是陶渊明的自我心灵按摩的梦呓,也不是陶渊明作为文学家编撰的乌托邦,而是实实在在的一种生活理想,陶渊明一生的活法,证明了这是任何一个普通人,任何一个重视个人自由和尊严的普通人,即使在皇权时代,也可以达成的生活。

05.

由此,我想到了梭罗。人们经常把梭罗和陶渊明相比较。

这两个人相异的地方很多,梭罗从不喝酒,终生未娶。陶渊明喝了一辈子的酒,去世前还感叹此生酒没喝够,结了两次婚,有几个孩子。最主要的,是这两个人生活在完全不同的社会里,某种意义上具有不可比性。

但是,有一点他们完全相通,他们都把个人自由看成是人生最重要的东西,一生都在追求怎么样过一种不被打扰的生活。

陶渊明确立了一个臣民如何追求个人自由的典范。

梭罗确立了一个公民如何追求个人自由的典范。

理想国所描述的社会_理想国的理想社会_社会理想在我国指的是

在我看来,人们赋予这两个人身上的田园啊、自然啊、隐居啊,都是很表面的,这两个人真正的魅力,在于他们用自己一生的生活实践了个人自由的可能性。

梭罗借了一把斧头,一个人到《瓦尔登湖》,想要尝试“只面对生活的基本事实”。他想逃离世事,但世事还是要追着他。比如,要交税。税务官一直追着他,要求他交税。

梭罗一生里最有影响的一件事是住在瓦尔登湖,但最有意义的一件事,却是“拒绝交税”。

梭罗拒绝交税背后的问题是,他不认同大多数人的意见。他对于联邦政府的“联邦共识”不赞同。那个年代,美国立国之初,是否废除黑奴制,各个州有自决权。这就是联邦共识。

但梭罗是一个彻底的废奴主义者。也就是说,他对于这个国家政权不认同,怎么办呢?逆来顺受,还是揭竿而起?梭罗采用的是非常个人的方法:不交税。

不交税根据法律要坐牢。梭罗并不反抗坐牢。他接受了坐牢的裁判,去了监狱。因为有人帮他交税,坐了一夜就出来了。梭罗还写了一篇监狱一夜游。梭罗把自己对于政府的抵抗原则,写成了一篇文章《论公民不服从》。作为一个公民,如何抵抗多数?如何抵抗政府?

梭罗有二个基本原则十分清晰,第一是非暴力;第二是不结社,用现在中国人的话,就是不搞团团伙伙,完全透过个人的行为来表达自己的意见。其它的主张,我们不妨细细读一下《论公民不服从》。这是一篇被忽略了的重要文章。并不存在一个世外的宁静世界,宁静的生活,来自于不断地为自己争取正当的权利。这是梭罗的真正意义。

理想国所描述的社会_社会理想在我国指的是_理想国的理想社会

对于陶渊明来说,理想的社会也是不用交税,但他绝对不会像梭罗那样,用抗争的手段。当然,在陶渊明的时代,如果像梭罗那样抗税,结果就不是进监狱,而是被杀头。

陶渊明一生,以逃避维护了自己的尊严和自由,但是,他一生都没有逾越一个臣民的界限,一生都没有学会如何以正当的手段为自己争取自己的权益。这是他留下给后人的一个至今仍然有意义的话题。

陶渊明的意义,在于在一个严酷的皇权社会里,他以个人之力完全摆脱了对于社会权力系统的依赖,依靠自食其力去过自己想过的生活,生命的光辉,就一点一点闪耀,一点一点照亮在人类永不停止的追求自由的心灵。

06.

在这个血腥杀戮的世界里

在这个虚伪取巧的时代里

在这个处处依靠人情

时时依靠关系的罗网一样的社会里

我啊就在自己的桃花源里

喝喝酒

静静地看着

你们闹

理想国的理想社会_社会理想在我国指的是_理想国所描述的社会

- End -

上一篇: 《政治经济学基础知识》4.3.1 扩大再生产的公式和实现条件
下一篇: 哪个朝代的女人地位最高?浅析中国女性社会地位之演化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