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社会 > 李明达晋阳公主(李明达简历)

李明达晋阳公主(李明达简历)

李明达晋阳公主(李明达简历)全文共4221字|阅读需6分钟李明达晋阳公主(李明达简历)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无数民族英雄,他可称上是极为闪耀的一位。▼中华民族的历史源远流长。五千年的历史长河里,留下了无数辉煌的名字,被后人铭记。

全文共4221字|阅读需6分钟

李明达晋阳公主(李明达简历)

李明达晋阳公主(李明达简历)

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无数民族英雄,他可称上是极为闪耀的一位。

中华民族的历史源远流长。五千年的历史长河里,留下了无数辉煌的名字,被后人铭记。卫青、霍去病、班超、李靖、岳飞、文天祥、于谦、戚继光、史可法、郑成功……称得上“民族英雄”的不可胜数。但是,除了这些家喻户晓的名字,也有许多民族英雄的名字被埋没在了厚重的史籍之中,今天,我们就来介绍一位鲜为人知的民族英雄——张议潮。

在敦煌156窟的南壁和与南壁相接的部分东壁之上,绘有一副宏大的壁画,是敦煌壁画中最大、最经典的出行图,这幅画就是在中国美术史中非常著名的《张议潮统军出行图》。可以说,这幅壁画记录了张议潮人生中最辉煌的时刻,是张议潮一生功绩的浓缩。

《张议潮统军出行图》部分欣赏

1

英雄生乱世矢志归故国

天宝四年(公元745年),从南北朝时代就开始活跃于北方高原,隋、唐两朝都是中原王朝心腹大患的突厥汗国在唐和回鹘的联合攻击下灭国,退出了历史舞台。此后,大唐对西域的经营开始进入全盛时期。

然而好景不长,天宝十四年,安史之乱爆发,长安失守。为恢复长安,肃宗在灵武继位后,调集西北边军平叛。安西、北庭都护府属下边兵和陇右、河西的唐军被大批调往内地,大大削弱了唐朝在西域的势力。吐蕃趁机发兵攻取河西州郡,公元786年(又有777、781、787年诸说),大唐在河西的最后一块领土——沙州(今敦煌)因外无救援,内无粮械而提出“勿徙他境”的条件与吐蕃议和。至此,河西故地已经全部陷入吐蕃之手。

陷落后的河西人民惨遭吐蕃贵族的蹂躏,丁壮者沦为奴婢,种田放牧;“羸老者咸杀之,或断手凿目,弃之而去”,手段令人发指。作为唐使的韦伦与吐蕃会盟归乡途中,经过河陇地区,当地汉民听闻故国来使,纷纷前来拜见,“皆毛裘蓬首,窥觑墙隙,或捶心陨泣,或东向拜舞,及密通章疏,言蕃之虚实,望王师之若岁焉”。甚至还有早年随王师出征,败亡散落在此的耋耄老人拉住唐使,“问天子安否?今子孙未忍忘唐服,朝廷尚念之乎”,说完已是老泪纵横不能言语。虽然已历数代,当地汉人民众仍然心念故国,自认为是大唐帝国的汉人子民,这为以后张义潮驱逐吐蕃,收复故土提供了良好的民众基础。

沙州陷落十来年后,沙州豪强张氏家中生下一子——就是张议潮。张议潮家境优越,但是自小目睹了同胞们在吐蕃人铁蹄之下挣扎的惨状,使得张议潮对大唐心驰神往,立志驱逐吐蕃,回归故国。张议潮对安史之乱中横遭陷害的名将封常清十分崇拜,立志以封常清为榜样,曾一笔一画地抄写《封常清谢死表闻》。为实现理想,张议潮自幼便苦读兵书,勤练武艺。并且联系、吸纳被吐蕃欺压的流亡者,秘密的将他们组织起来加以训练,组成义军,待时而动。

2

赖得将军开归路一振雄名天下知

然而没想到,这一等就是五十年。唐王朝的虚弱导致张议潮无法从故国得到任何的援助,贸然起义除了徒增伤亡,对光复故土没有任何帮助。于是,张议潮在煎熬中继续进行起义的准备工作,继续默默的等待属于他、属于大唐王朝的机会。

机会终于来了!

会昌二年(公元842年),达磨赞普遇刺身亡,无子,吐蕃因赞普王位之争陷入内乱,大将拥兵互相攻伐,国势大颓。张议潮敏锐的感觉到——时机来了!

大中二年(公元848年)十月的一个夜晚,一队经过张议潮长年训练的义军身披重甲突袭到沙州城下,酣睡中的吐蕃守将来不及召集部下,城门就被攻破,吐蕃军只能仓皇出逃。披坚执锐的张议潮登上城楼,仗剑高呼:沙州光复!

“率众擐甲噪州门,汉人皆助之,虏守者惊走,遂摄州事。”

突袭得胜,沙州城头扯起了“唐”字大旗,张议潮给自己的队伍定名为“归义军”。一时间河西义军蜂起,百姓们揭竿斩木,纷纷加入到归义军的旗帜之下。吐蕃惊慌之下派出大军猛攻沙州,妄图将起义扑灭。归义军在张议潮的率领下,一次又一次的击破了吐蕃的猛攻,甚至反守为攻,率军克复瓜州(今甘肃瓜州县)。

与此同时,张议潮向长安城派出了十队使者将起义之事上奏朝廷。因河西还陷于吐蕃之手,为躲避吐蕃势力,使者们向东北方的天德军治所进发,在茫茫大漠和无边草原中开始了凶险的征途。

“部校十辈,皆操梃,内表其中,东北走天德城。”

十队使者或葬身大漠,或身死人手,先后有九队使者不知所踪。唯有沙洲灵图寺高僧悟真大师率领的使团克服艰难险阻,到达了两千多里之外的天德军城(今内蒙古乌拉特前旗)。

悟真大师赴长安报捷路线图

天德军防御使李丕得报,立即派兵护送悟真大师一行前往长安,大中四年(西元850年)正月,出发两年之后,风尘仆仆的悟真大师一行终于抵达了大唐帝国的首都长安。新年的万家灯火中,长安居民们看着衣衫褴褛的和尚,充满好奇。

“大师从何处而来?”

“贫僧自沙洲而来。”

“所为何来?”

悟真大师整理了一下衣衫,在万众期待的目光中,用尽自己全身的力气振臂高呼:“报捷!河西大捷!节帅张议潮于沙洲举义!归义军克复瓜州!贫僧携节帅奏疏在此,奏请圣上早发天兵,义军愿随王师两面夹击,共复河西故土!”

和尚有故事,但是,长安城的酒不够了。

那一夜,长安无眠,所有人都涌上大街,欢迎这位从河西远道而来的大和尚。那一夜人们痛饮狂歌,欢呼雀跃。那一夜,大唐帝国找回了安史之乱后百年来不曾有过的骄傲!宣宗皇帝闻报,大喜过望,他都不曾想过当此国力凋敝之时,河西的汉家儿郎仍有此弥天大勇,能在外援断绝的情况下,依靠自己的力量就驱逐吐蕃,“关西出将,岂虚也哉”,宣宗皇帝大力褒扬张议潮的爱国精神,“诏以张义潮为沙州防御使”。

使者们还在路上的时候,张议潮“缮甲兵,耕且战”,一面积极经营河西,一面发兵收复失地。到大中五年(公元851年)归义军先后收复沙州、瓜州、伊州、西州、河州、甘州、肃州、兰州、鄯州、廓州、岷州等十一州(即今甘肃省大部分地区及青海东部、新疆东部地区),河西走廊除凉州以外已尽数被收复。大唐朝廷也在武力攻势和政治攻势的配合下收复了吐蕃占据的“三州七关”之地(今甘肃天水、平凉及宁夏固原一带)。一时河西关陇遥相呼应,大唐声威大振。

《张议潮统军出行图》部分欣赏

大中五年八月,张议潮复派其兄张议潭和州人李明达、李明振,押衙吴安正等二十九人入朝告捷,并献瓜、沙等十一州图籍。唐宣宗有感于义军的忠勇,下诏大力表彰,“抗忠臣之丹心,折昆夷之长角。窦融河西之故事,见于盛时;李陵教射之奇兵,无非义旅”,十一月,唐朝令于沙州置归义军,统领河西十一州,以张议潮为节度、管内观察处置、检校礼部尚书,兼金吾大将军。

3

百年左衽复为冠裳

然而,胜利也不是轻易得来的,所谓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吐蕃作为一个强悍的帝国,依旧在疯狂反扑。张议潮身兼节度、管内观察、营田支度等使,掌握河西军事、行政、财经大权,经营河西地区的重任自然由他承担了。他继续推行耕战政策,大力加强守备,保卫胜利成果;同时还发展生产,以稳定河西局势。

张议潮领导河西军民,多次击退了吐蕃军的进攻。吐浑欲来劫掠沙州,张议潮得知此事后,随即调兵遣将,主动出击。当他率军进至西同附近,遇到了吐浑军。吐浑军不敢交战,狼狈逃归。张议潮挥师追击一千多里,一直深入到吐浑境内,活捉其宰相三人,当场斩首示众。这一战大获全胜,俘虏三百多人,收夺驼马牛羊二千头,然后唱《大阵乐》,凯旋而归。

在沙州北约一千里远的伊州城西,有纳职县(今新疆哈密西北),这里聚集着回鹘及吐蕃残部,频频劫掠伊州,俘虏人民,抢夺牲畜,闹得民无宁日。为了解除这一威胁,大中十年(公元856年)六月,张议潮又亲率甲兵,进击纳职的回鹘部族。兵行不过旬日,进至纳职附近。回鹘一时无备,措手不及,张议潮指挥大军四面围攻,奋勇冲杀,“不过五十里之间,煞(杀)戮横尸遍野”,回鹘大败,“各自苍黄抛弃鞍马,走投入纳职城,把劳(牢)而守”。这次战役,张议潮大胜,收夺驼马之类一万头(匹),凯旋而归。

凉州(今甘肃武威)原是唐朝河西节度使的驻所,辐射整个河陇地区,不拔除这个吐蕃据点,归义军的成果就可能毁于一旦。为此,张议潮组织了七千人的东征军,要彻底打通河西走廊,让中原与西域连为一体。从公元858年开始,张议潮的部队东征凉州,与吐蕃军队整整经历了三年的拉锯战。咸通二年(公元861)三月,终于克复陷于吐蕃的最后一州——凉州,并表奏朝廷。

归义军恢复河西诸郡时间图

至此,陷没百余年之久的河、湟故地已全部收复。咸通四年(公元863年),唐朝复置凉州节度使,统领凉、洮、西、鄯、河、临六州,治所在凉州,由张议潮兼领凉州节度使。使贞元初年失守而废置的凉州军镇又得以恢复。

4

十郡遗黎悉出汤火

河西终于尽归唐人,却是一副满目疮痍的景象。张议潮既要防止吐蕃再度反扑,又要防着北边回鹘的觊觎,河西昔日的繁华还能再回来吗?

他开始大力推行改革,恢复唐朝衣冠,采纳唐朝制度,外以强悍武力震慑回鹘、吐蕃,内里恩威并施,彻底废除了威胁国家统一的部落制度。

河西地区不仅仅只有汉人,更有多民族聚居,张议潮继承了唐朝初年开明的民族政策,他制定了严明的军纪法规以约束归义军和汉族民众。充分尊重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和生活习惯。在他的引导下,河西地区有巨大影响力的少数民族吐蕃首领尚延心、回鹘首领仆固俊等相继率众归降。东征凉州的七千东征军中,就有大量对吐蕃上层统治者不满、拥护张议潮的吐蕃武士。经过数年的不懈努力,昔日繁华终于回来了,唐朝官员巡查河西之后在奏章中称:“观河西之地,旧时胡风尽去,唐风大盛。人物风华,一同内地。”

公元866年,他率领麾下又各民族组成的骑兵队伍西征,深入西域腹地几千里,陆续收复西域西州、北庭、轮台,又在廓州生擒吐蕃主将尚恐热,将这个屠戮河西军民的刽子手大卸八块,传首京师。那个百年前攻占过长安的西域强国,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从此再不能与大唐为敌。

史载:“西尽伊吾,东接灵武,得地四千余里,户口百万之家,六郡山河,宛然而旧”。

5

位列三公落叶归根

咸通八年(公元867年),张议潮在长安留为人质的兄长张议潭去世,依唐旧制,大将在外,必有亲近留质京师,已经69岁高龄的张议潮离开沙洲,前往长安为质。这是张义潮兄弟为了表示自己对大唐的忠诚而作出的决定,“先身入质,表为国之输忠;葵心向阳,俾上帝之诚信”。张议潮入朝后,唐朝授议潮为右神武统军,晋官司徒,职列金吾,并赐给田地宅第,可以说给了他很高的礼遇。

张议潮入京后,他的河西职务交给了他兄长张议潭之子张淮深。咸通十三年(公元872年)八月张议潮卒于长安,享年74岁,从而结束了自己不平凡的一生。噩耗传至河西,万众悲念,四境齐哀。

因为张议潮作战的区域远离华夏文明核心区,加上当时唐朝国力衰微,因此,他的大名在后世竟然鲜为人知。但是,后世子孙不应忘记这位孤军血战,誓保国土的大英雄!

愿如此英雄人物,不再没于青竹。

《张议潮统军出行图》大图欣赏

上一篇: 苗族头饰(苗族头饰图片)
下一篇: 詹燕妮(詹燕妮个人简历)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