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 当代中国的法治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教学设计设计人:谭俊秋 教学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情景—探究—感悟”教学模式是一种感受性学习方式。这一模式的基本思路是教师在教学中以教材为基础以课程标准为导向,把所讲教材的内容编制成有序的知识信息,辅助多种手段,如语言文字、图片、等创设情境,让学生自己走进历史,并且联系当前生活及时事热点新闻,综合自己已有的知识观点、看法、认识和态度、情感,最后得出结论,获取历史的启迪。这样能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学背景分析 课题及教学内容分析本课是部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三专题 “法律与教化”的第三课《当代中国的法治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法律”是国家制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精神文明”对于当代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起到重要作用。本课是“法律与教化”专题的第三课,该专题前两课内容是关于“法律”与“教化”问题在古代中国及西方历史上的发展与演变,而本课则将目光放到了新中国以来的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所取得的成就,分为两大子目:“新中国的法制建设进程”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法治”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二者在内容上相互渗透,作用上相辅相成,互为目的和手段。本课在内容上还特别强调改革开放以来,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和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方针及其成效。本课知识内容容量及难度较前两课略小,但同时也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了解当代中国的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成就对于培养学生法治意识、精神文明意识,提高个人思想道德修养等都起到良好的作用。 学生情况分析高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完成了初中向高中学习的过渡,完全适应了高中历史的教学方式。且通过教材分析我们知道,本课的内容包括“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所取得的成就”,在高一上学期《中外历史纲要(上)》的学习中对于该知识已经有了一个大致且初步的了解,但是,按照中国通史的形式学习法制建设史是零散、不够系统的,且《中外历史纲要(上)》中关于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涉及较少且过于零散,因此本课内容对于高二上学期的同学们来说是感觉熟悉却又混乱的,教师在注重基本史实讲授的同时,也要帮助学生梳理清楚历史知识体系,补充在高一年级学习中忽略的有关知识。高二年级学生学习自觉性较强、课堂参与能力较强,且逻辑思辨
第10课 当代中国的法治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 教学设计 教案-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第10课 当代中国的法治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 教学设计 教案-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学科网为您提供第10课 当代中国的法治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 教学设计 教案-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精品资料,欢迎您下载使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