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新近发生的几起医疗纠纷,一些媒体和媒体人或多或少地成了人们议论的对象。我不了解事实的真相,也难以界定和评说媒体和媒体人在这些事件中究竟应该承担什么。作为一名媒体人,我想说的是,无论什么时代,无论媒体如何发展和变化,媒体和媒体人也必须恪守自己的底线,这就是客观与公正。
美国新闻学会近期发布的一项有关媒体公信力的深度查询拜访报告显示,近20年间美国传统新闻媒体的公信力总体呈下降趋势。在全美重要的公共机构公信力排行榜中,媒体倒数第二,仅比国会略高。而新闻导向有偏见和新闻内容不准确是公众对媒体丧失信任的重要原由。同时,超过半数的受访者透露,在社交媒体上获取新闻资讯时,新闻的原始出处是自己是不是相信该新闻的最重要的因素。调查表明,各大人群更加重视新闻的准确度、完整性和透明度。
准确、完整、透明,说到底就是公正与客观,就是尊重公众的知情权。在这一点上,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其观点想必是一样的。
早在1883年,作为美国现代新闻业开创者的普利策就曾在创办的报纸上宣言:它将真正致力于人民的事业,而不为有钱有势者谋利益;它将揭露一切诡计和无耻,抨击一切社会罪恶和弊端;它将以真挚诚恳的态度为人民的利益而奋斗。
公正是媒体的良心。公正的最基本要求是以平等的态度与方式对待新闻事件的当事者各方,客观、全面地表述事件的发生和发展,始终做到公正无私、不偏不倚,尤其不能以一己之利代替公众良知,更不能以一孔之见假冒民意替代公论。它意味着,在新闻记者的天平上,不论“王子”还是“贫儿”,都是一样的分量;它意味着,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一家卓越的媒体和一名优秀的媒体人都应该远离猎奇和炒作的诱惑。
与公正原则相对立的是新闻报道中的偏见、歧视和极端。有专家曾经表达过这样的担忧:随着传播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传媒市场化进程的加快,一些媒体“正变得冷酷”,其标志就是新闻的极端化倾向。 一些媒体为了迎合所谓市场竞争,一些社交媒体为了被关注、被浏览,习惯筛选最极端、最具“代表性”的事件进行报道,一味追求耸人听闻的效果,吸引受众眼球,而对真正影响社会大众公共利益的事情,却往往冷漠对待乃至无动于衷。
普利策曾把媒体视为文明社会崛起的一股强大力量,但他同时认识到新闻业良性运行的难度。正因如此,他提醒人们:“新闻事业的最难之处就是既要保持新鲜报道的生命力,又要使其受到精确和良心的约束,而不是随心所欲。”
一直以来,在我们的周围,总有一些笼罩着“无冕之王”光环的新闻从业者,陶醉于自身的“布道者”角色,而对履职尽责的边界却难以保持清醒。这些年,“新闻侵权”和“职业越界”时有发生;媒介寻租、职业腐败案例不绝。更有甚者,有的媒体和媒体人对新闻的准确性和真实性当儿戏,为了出名挂号和自身利益不择手段——然而,他们似乎忘记了这样的忠告:“如果一条新闻并不足够真实的话,刊登这条新闻的报纸也就和这个荒谬的报道一样荒谬!”
有失公正和客观,是对新闻职业的最大背叛。新闻记者虽然有着“无冕之王”的称号,但这决不意味着记者能够罔顾事实,更不意味着媒体能够忘乎所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闻舆论工作各个方面、各个环节都要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各级党报党刊、电台电视台要讲导向,都市类报刊、新媒体也要讲导向;新闻报道要讲导向,副刊、专题节目、广告宣传也要讲导向;时政新闻要讲导向,娱乐类、社会类新闻也要讲导向;国内新闻报道要讲导向,国际新闻报道也要讲导向。他强调,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要根据事实来描述事实,既准确报道个别事实,又从宏观上把握和反映事件或事物的全貌。新闻媒体要直面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直面社会丑恶现象,激浊扬清、针砭时弊,同时发表批评性报道要事实准确、分析客观。
媒体是社会的公器。记者是正义的守护者,面对各种利益的诱惑,唯有清醒和自律,才能保持职业的操守,才能守护职业的良知;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现实,也唯有依靠求实的态度去伪存真,才能接近事实的真相,传递真实的信息。正如一位新闻前辈所说:“关心公共利益的报界是能够维护公共美德的,训练有素的报业人员有权利、也有勇气做到这一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