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社会 > 森万里子对日本社会性别角色的批判

森万里子对日本社会性别角色的批判

森万里子对日本社会性别角色的批判森万里子对日本的性别角色的讽刺。

日本社会现状十大特征_日本社会_日本社会现状

Mariko Mori,Tea Ceremony I, 1994

1994年在东京,Mariko Mori(森万里子)感到愤怒。她刚刚结束了一场商务会议,震惊地看到那些拥有顶尖大学学位的聪明女性,在办公室工作时却被迫提供茶水服务。她最近从国外学成归来,先是在伦敦的(切尔西艺术与设计学院)Chelsea College of Art and Design学习艺术五年,随后又在纽约的(惠特尼博物馆)Whitney Museum的严格独立研究计划中学习了两年。"我亲眼看到了西方女性的地位,"她最近在纽约家中与我交谈时回忆说。"我感到震惊。我想要以社会批评的形式,展示日本女性缺乏平等地位的现象。"

森万里子身着银色紧身衣并戴着尖耳朵,前往东京最繁忙的商业区新宿。她穿着漆皮鞋和围裙,在人行道上咔嗒咔嗒地走着,手里端着一盘装有绿茶的瓷杯和茶托。她微笑着,尽职尽责地服务着,而商人们在他们的早晨通勤中匆匆走过。这一幕既滑稽又令人不安。在这个象征经济繁荣与权力的环境中,森万里子伪装成赛博格,批评了日本企业界陈旧的性别角色,并展示了女性在这些空间中是如何被疏远和异化的。

日本社会现状十大特征_日本社会_日本社会现状

Mariko Mori,Tea Ceremony II, 1994

这场表演最终以三张静物照片——《茶道 I、II 和 III》(1994年)作为高潮。它们是一个更广泛作品的一部分,在这些作品中,森万里子采用了受日本动漫和流行文化启发的未来主义角色。这些图像使森万里子成为了国际关注的焦点。1995年,28岁的她在纽约的美国艺术精品公司(American Fine Arts, Co.)举办了她的首次个展,两年后在第47届威尼斯双年展上展出。如今,森万里子的跨学科艺术作品,以其对未来主义、技术和灵性的迷恋为特征,被世界各地的博物馆所展出并收藏。尽管现在她被认为是日本当代领先的艺术家之一,但她描述了在《茶道》照片制作时期被忽视的情况。不仅在表演期间被路人无视,这一系列作品直到2002年才在日本展出,在东京当代艺术博物馆展出。“日本社会是集体的,”森万里子解释说。“我们没有这样强烈的批评文化。我认为这项工作从未从日本社会那里得到过反响。反响主要来自西方。”

女性主义自19世纪明治维新以来就存在于日本。然而,其发展相对较慢。在美国,妇女的选举权在1920年实现;在日本,妇女直到1947年才获得投票权。艺术界也有类似的情况。战后时代的女性艺术家,如Gutai团体的田中敦子(Atsuko Tanaka)、Katsura Yuki和岛田佳代子(Yoshiko Shimada),积极回应了女性主义思想,但直到1990年代,当日本评论家和策展人开始从女性主义的视角考虑艺术时,她们的作品才得到认可。

在那样的背景下,森万里子的《茶道》因其对性别不平等的公开批评而具有激进性。这种批评,遗憾的是,今天仍然相关:在政府中,女性仅占执政党的8%。“当时确实更糟,”森万里子回顾创作这部作品的时刻。“但基本结构今天仍然存在。我们需要解构那些历史上传承下来的概念;否则,它不会改变。”

日本社会现状_日本社会_日本社会现状十大特征

Mariko Mori,Tea Ceremony, III, 1994

© the artist and courtesy Sean Kelly, New York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日本的职场女性面临着解放与压迫并存的矛盾局面。工资差距已减少三分之一,尽管有旨在多样化领导职位的政策出台,但女性仍然面临着招聘过程中的歧视性做法。仔细观察森万里子的服装,其灵感来自于她童年时期最喜欢的动漫角色阿童木,质疑了持续存在的性别着装规范。她的纽扣式围裙和高跟鞋代表了日本职场女性(Office Lady,简称OL)这一文化符号。日本公司因着装标准的严格规定而广为人知,包括对高跟鞋高度的指导和化妆的要求。在1990年代,尽管女性与男性同行在教育程度上是平等的,但她们仍被视为低技能的文员。她们获得的薪酬明显较低,工作主要包括接电话、输入数据和泡茶。如今,女性拥有更多的机会,但森万里子所展现的行为期望——谦逊、整洁、礼貌和顺从——仍然牢固地根植于社会意识中。

在日本,女性主义并没有像在西方那样淹没集体意识。也许艺术家们提供了一些希望。像长岛有里枝(Yurie Nagashima)、(石内都)Ishiuchi Miyako和(泽田知子)Tomoko Sawada这样的女性主义摄影师正在重新获得对他们工作的认可,像(明日少女队)Tomorrow Girls Troop这样的年轻艺术家团体也在发声。“艺术家有能力展现未来的景象,”森万里子说。“我们有责任去构想一个更好的未来,因为如果我们无法想象它,我们将永远无法实现它。”

这篇文章最初出现在Aperture杂志第254期“反历史”中的“取景器”专栏。

Marigold Warner是一位驻东京的作家。

原文:

声明:本文内容仅用于学习和交流目的。为了获得最准确的信息和完整的内容理解,建议读者参阅原文。本文翻译可能存在细微差异,敬请谅解。

上一篇: 功利与功利主义思潮
下一篇: 老年人的体育参与和幸福感:社会资本的中介作用 | 社论前沿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