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在党坚强有力的领导下,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正在为取得最后的胜利而奋斗搏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一桩盛事,认识实现这个目标深刻的战略意蕴,有助于我们更加自觉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朝着更加美好的未来继续前进。
兑现让人民生活更加美好的承诺
建立一个小康社会是改革开放初邓小平同志向中国人民提出来的,这个目标经过努力奋斗在20世纪末如期实现,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2002年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设定的实现时间为2020年。2012年党的十八大对实现小康社会目标作出了全新部署,把“全面建设”改为“全面建成”,这一字之差反映了全面小康社会从侧重建设过程向突出完成时态的战略提升。
2014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指出:“中国已经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2015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宣告:现在到了“需要一鼓作气向终点线冲刺的历史时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阶段,2016年是“决胜阶段开局之年”。2019年12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新年贺词中说:“2020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我们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1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同党外人士共迎新春,他在讲话中说:“我们要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圆满收官,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从决定性阶段到决胜阶段,再到收官之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倒计时状态中一步步地推进,在部署中一项项落实。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全面小康社会的内涵逐渐丰富,建设任务不断拓展,人民群众认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图案越来越清晰,期待也越来越强烈。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让人民生活得更加美好作为执政履职的责任担当,把使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作为检验工作的根本标准,以新时代的话语凸显了中国共产党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从而赋予全面小康社会以人民利益至上的价值取向。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是我们对人民立下的军令状,必须全力以赴去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能变成空头支票,兑现承诺就是让人民的实际生活有更加美好的感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是让人民对美好生活有更加真实的体验。对中国共产党来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意味着以兑现承诺来赢得强大的民心民力支持,使自己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
显示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本质
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我们党领导人民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全面小康社会建成在这样的基础之上,不仅国内人民憧憬,国际社会也很关注。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同志使用“小康”这个概念来表述中国发展目标时,最初的定位是“三步走战略”中的步骤之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推进到21世纪后,党中央明确提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为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时必须完成的任务,从工作目标上明确了它的定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形成“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定位从工作目标上升为战略目标。历史发展逻辑表明,决胜全面小康是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内在要求。
小康社会是一个中性的描述词语,但它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相联系,则具有表现社会主义本质的意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小康’讲的是发展水平,‘全面’讲的是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这个论述涵义十分深刻,它告诉我们,简单地从总量和速度上完成目标,不能代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了胜利,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小康”就不“全面”。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决定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体现共同富裕的根本原则。
众所周知,经济落后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起始条件,长期以来改变“一穷二白”的面貌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诉求。改革开放历史抉择把中国人民引上了富裕之路,老百姓的“钱袋子”逐渐鼓起来,群众的日子过得越来越好。但14亿多人口以及城乡和区域发展不平衡等国情下,完全解决脱贫问题必然是一个较长的过程,尤其是一些偏僻农村、边缘地区扶贫帮困难度很大。决战脱贫攻坚成为决胜全面小康的硬仗,没有全面脱贫就没有全面小康。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明确了目标任务: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这是为决胜全面小康部署的攻坚战役,党中央不断采取精准扶贫的重大举措,取得了显著成效。2012年至2018年,我国农村贫困人口减少8239万人,农村贫困发生率下降8.5个百分点,我国成为首个实现联合国减贫目标的发展中国家,对全球减贫贡献超过70%。国务院扶贫办的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95%以上的贫困人口实现脱贫,90%以上的贫困县摘帽。我国脱贫攻坚的成就不仅使贫困群众生活水平大幅提高,贫困地区面貌明显改善,而且也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我们党始终在开展扶贫帮困工作,新时代决战脱贫攻坚的重大意义表现为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相挂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小康,覆盖的人口要全面,是惠及全体人民的小康”,“在扶贫的路上,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家庭,丢下一个贫困群众”,“全面实现小康,少数民族一个都不能少,一个都不能掉队”,“绝不能让一个苏区老区掉队”,“不能丢了农村这一头”,“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这一系列重要论述,鲜明表达了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必须彰显中国14亿多人共同富裕的特征,决战脱贫攻坚旨在从社会主义本质层面上展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意蕴。
筑牢中华民族冲刺伟大复兴目标的台阶
作为党领导人民砥砺前进的阶段性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征程上的一个阶梯,它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实现伟大中国梦的实践中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夙愿。以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为基本内涵的中国梦,凝结了一代代中国人前赴后继不懈奋斗的心血。在苦难深重、命运多舛的历史磨练中,中华民族从未放弃过对伟大梦想的向往和追求;在呕心沥血、自强不息的艰苦奋斗中,中国人民从未停止过实现伟大梦想的前进步伐。
1840年以降,中国人民为实现民族复兴而进行的奋斗伴随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而发生方向性的转折,百年进程谱写的历史篇章记录了党领导人民一步步接近中国梦伟大目标实现的足迹。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志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迈向新纪元,改革开放历史抉择标志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找到新道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新实践标志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新方位。中华民族在党的领导下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人民在奋斗中赢得了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取得全方位的、开创性的成就,推进深层次的、根本性的变革中,开创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局面。
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整个历史实践,以一些重要时间节点划出了一条清晰的发展路线图。鸦片战争后用了100多年的时间实现了民族独立和国家统一的目标。新中国成立后用了近30年的时间实现了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改变国家一穷二白落后面貌的目标。改革开放后用了20多年的时间实现了建成总体小康社会的目标。进入新世纪后用20年的时间努力实现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中国共产党以建党百年的时间节点对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标志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程将开启向圆伟大中国梦冲刺的历史时刻。
决胜全面小康是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当务之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现阶段战略目标,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关键一步”,“到二〇二〇年实现这个目标,我们国家的发展水平就会迈上一个大台阶”,“这个目标实现之时,中国经济总量将达到近十七万亿美元,人民生活水平将明显提高。”这不仅是对中国社会美丽憧憬的描绘,更是对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目标信心的提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必将筑牢中华民族冲刺伟大复兴目标的台阶。在迎来决胜全面小康圆满收官之际,中国人民不仅越来越坚信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而且越来越明确我们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将如何向第二个百年目标冲刺,将怎样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
历史总是眷顾坚持不懈的奋斗者,胜利总是青睐永不放弃的实践者。中国人民心怀民族伟大复兴的夙愿已经持续了180年,漫长的奋斗历程既经历了曲折,又充满着希望。党和人民深深地懂得,轻轻松松实现不了奋斗目标,敲锣打鼓换不来中国梦的实现,一张蓝图干到底,就要不断谱写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历史新篇章。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的硬仗只有华山一条路,越到最后越要紧绷这根弦,不能停顿、不能大意、不能放松。(作者:齐卫平 为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特聘教授)
图集
+1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