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社会 > 辩题:【当今社会更需要冷头脑/热心肠】 第八届 初赛D组

辩题:【当今社会更需要冷头脑/热心肠】 第八届 初赛D组

辩题:【当今社会更需要冷头脑/热心肠】 第八届 初赛D组辩题:【当今社会更需要冷头脑/热心肠】 第八届 初赛D组甲级联赛初赛D组第一场辩题:【当代社会更需要冷头脑/热心肠】正方:【sidere mens eadem mutate】上场

甲级联赛初赛D组第一场

辩题:【当代社会更需要冷头脑/热心肠

正方:【sidere mens eadem mutate】上场队员:一辩: 郑彤彤 二辩: 周昱程 三辩: 何逸伦

反方:【报的上名都是好队】上场队员:一辩:尚雨珅 二辩:王植尧 三辩:田浩威

评委:于熠熎 曲桐 陆达

正方【sidere mens eadem mutate】辩词

第一次申论:概念/背景/论点(3分钟)

我方立场是:当代社会更需要冷头脑

热心肠的人,古道热肠,更乐于付出额外的时间精力去帮助与自己没有太多关系的人,遇到看不过眼的事情就挺身而出,同情心爆棚。

冷头脑的人,头脑冷静,善于理智地判断局面,思虑清楚后再去解决问题

我们讨论社会更需要热心肠还是冷头脑,即是在讨论社会更需要充满同情心容易为他人利害挺身而出的人,还是更需要能够冷静理智解决好问题的人。值得注意的是,既然讨论的是被社会需要,那么自然都是具有基本常识和道德的人,因而好心肠的白痴和冷头脑的坏蛋都没讨论的必要。

辩题自带的背景是当代社会,

1)当代社会首先意味着,社会分工精细,责任归属和权力分配明确,专业领域要求高。在这种情况下,冷静理智地履行好自己的职责,正是社会良性运转的前提,也是每个人实现自己社会价值的最佳方式。社会靠冷头脑们运行,制度靠冷头脑们完善。

而与之相比的热心肠,看似是人与人之间的温情,实质上却是一种在体制不健全时的无可奈何,因制度提供不了帮助,才需要他人匀出一些热心和操心来帮你解决困难。

这样的例子很多,例如在过去海边没有救生员,当有人溺水时需要陌生路人的热心来救助,而当代社会,人们反而会阻止这一现象而去设置专业的救生员岗位,尽职尽责地救助人命是救生员的本职工作,是要靠他们冷头脑地执行专业度来完成的。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更倾向于完善制度,用制度来给予需要帮助的人以帮助,这正是当代社会文明先进性的体现。

(当代社会的公民们更希望自身各方面需求能被稳定的制度予以满足、维护,陌生人那不确定的热心肠是不可f测的,用制度带来的专业帮助代替同情心推动的帮助,正是当代社会文明先进性的体现和现代公民的诉求。)

2)当代社会纷繁复杂,社会问题牵一发而动全身,一件事情的解决往往需要兼顾多方考量。热心肠除了容易被情绪影响理智判断,也容易一叶障目,无法思虑深远。复杂社会问题的解决更需要能够冷静分析局势的冷头脑。

例如在谈判桌上,你是不是更希望自己头脑冷静,才能理智地判断各方信息做出最佳决策,这时候若被情绪感染,是不是无法理智判断,不能思虑周全。

(前不久刚刚落实的《巴黎协定》,是第一份覆盖近两百个国家的气候减排书,虽然气候问题受到很多热心肠们的关注,但真正有效的决策的落实,是在诸多深谙国际政治运行规则、善用判断斡旋技巧的冷头脑们的努力下完成的。)

综上所述,我方认为,在社会分工日益精细、专业度要求不断提高、社会问题复杂化的当代社会,与热心肠相比,我们更需要的是冷头脑。

标准:何者更符合当代社会的运行机制

反方【报的上名都是好队】辩词:

谢谢主席问候在场各位,今天讨论冷头脑和热心肠更需要谁的问题,第一看什么是需要?就是没有而且没有的后果很严重,第二看冷头脑和热心肠的定义,冷头脑是冷静思考,也就是权衡利弊,可思考后又以什么作为做什么的标准呢。比如捐款,冷头脑会觉得损失自己利益而不捐当以利益为衡量标准,很少也不会更多的考虑社会其他因子的利益,更多的是是利己。

碰到问题权衡利弊,以利弊作为做什么怎么做的标准,热心肠,通常表现为热情待人古道热肠,比如有热心肠的人,在街上看到走丢的儿童纵然与自己利益无关也会欣然帮助。热心肠不以个人得失为主要处事依据而更多的是利他。其背后则是以是非作为做什么怎么做的标准。就是说,其实我们今天要讨论的是,当今时代,更需要的是利益主导的态度,还是以是非 主导的处事态度。

我方认为,更需要后者,先看当代社会的一些主要问题

在腐败方面,不乏因为工作能力强被提拔却数十年被群众举报上访,罪行铁证如山锒铛入狱的例证。他们为了一己私利,牺牲道德底线贪污国家人民财产。

在公共安全领域,很多恶性事件无不是因为不满于个人境遇,甚至家庭琐事,便寻衅滋事,报复社会,为了自己的利益与私心把普通人当作泄愤目标。不少别有用心的人还在媒体中喧扰,企图误导民众。

在国家安全领域,岳飞不顾自己仕途与安危,表达被侵犯民族的要求,坚持崇高的民族气节,坚持抗金的斗争,秦桧却极力贬斥抗金将士,阻止恢复;同时结纳私党,斥逐异己,屡兴大狱。因为他抛弃是非观念只为利益给国家百姓都造成了伤害。当代社会需要的是像岳飞那样利他的热心肠还是像秦桧那样利己的冷头脑一比便知。

究其根底,这种造成巨大社会损失不是因为冷头脑不够,而在于人们没有动力去保护别人,做一些超过个人利益的事情。他们没用是非判断这件事能不能去做。缺乏热心肠

然而当个体以利益为中心,将利益当作目的和价值标准,其他都是其实现目的的手段时,就容易丧失对是非的敬畏之心。比如,为了获得成功,忽略了基本的社会是非观——伦理道德,因此出现“拼爹”现象。当代社会更多时候利益此消彼长,考虑利益的人,很少也不会更多的考虑社会其他因子的利益,冷头脑的基本立场是我不求你为我做什么同样我也不会为你付出什么。而热心肠,他们认为大家都是一样的在追求同样的东西,所以我为你付出一点你牺牲一点都没什么关系,只要大家都是在做对的事情,在听自己声音做事。所以这个时候我们看到冷头脑几乎无法补上由于热心肠的缺失而导致的问题。社会上有了越来越多热心肠的人的情况下,社会里面逐渐传播乐于助人的正能量,我们不难相信,在这个过程中,社会的风气会越来越好,人与人之间的冷漠可以得到化解。

综上我方认为当代社会更需要热心肠

甲级联赛初赛D组第二场

辩题:【当今社会更需要冷头脑/热心肠】

正方:【毓秀书苑】上场人员:一辩:周诗淇 二辩:罗先杰 三辩:农卡嘉

反方:【鲜橙反过来】上场人员:一辩:钱晶晶二辩:史林研三辩:包勇丰

评委:陆达 曲桐 于熠瑶

正方【毓秀书苑】辩词

谢谢主席,各位好。

冷头脑的人,冷眼静看举棋若定,看重利弊权衡的思维模式;热心肠的人,古道热肠侠肝义胆,强调恪守道德的思维模式。探讨当今社会我们更需要何者,即是在讨论以冷头脑为主导的社会和以热心肠为主导的社会,何者是我们更应追寻和发展的方向。我方认为,以冷头脑为主导的社会是更合理美好的社会。

首先,相较于热心肠,冷头脑的社会能更及时有效的解决社会问题与矛盾。热心肠的人因其古道热肠、急公好义的品质而习惯于以公义道德来衡量评断社会纠纷。然而复杂的社会问题无法用非黑即白的道德标准来评断,人与人、国与国之间存在的纠纷也难以通过道义来解决。而冷头脑的人以利弊为考量依据,用利益的协调分配来解决问题。人与人之间可能存在不同的道德标准与利益诉求,但不同道德标准难以征服彼此,不同的利益诉求却可碰撞协商,达成共识。更何况,诚如帕默斯顿爵士所言:“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趋利避害是人类的天性。战争不会因对和平的呼吁而停止,却时常在协议与条约中画下句点。

其次,相较于热心肠非黑即白的道德判准而言,利益多元的冷头脑社会具有更大的包容性。在冷头脑的社会里,不同的人持有不同的利益诉求,每个利益诉求背后也都有着各自合理的理由与动因。无数的利益碰撞,催生出双赢与合作、妥协与保全。利益最大化的原则意味着社会能够给予不同价值观的人足够的包容。而对于热心肠的社会而言,不遵守普世道德准则的行为就是不应被提倡的失德行为,离经叛道的人没有被容忍的可能性。热心肠的人为维护公德与正义不懈努力,却也打压了不符合当下道德判断的另一种可能性。我们不愿见到下一个伽利略因冒犯信仰,三百五十年后才得以平反。多元包容的社会才是我们应当努力的方向。

综上我方认为,冷头脑主导的社会无疑是我们更应追寻和发展的方向,当代社会我们更需要冷头脑。

谢谢大家。

反方【鲜橙反过来】辩词

谢谢主席问候各位

首先,我们的生活中需要冷头脑也需要热心肠,因为辩题中的这两个词本身就不是对立的关系,那么既然要将两者进行比较则必须将两者放在同一个平台上。换句话说我们不是将冷血无情和做事莽撞进行比较,除了白痴和纯粹的没人性的人之外。即使再没头脑的人,在做事之前都有自己的考量。再冷血的人在某一时刻可能会大发善心。所以我们今天讨论的应该是当一个人有思考能力并且愿意帮助别人的情况下再来看当代社会更需要偏向于提倡哪一种处事态度。举个例子,一个正要去参加一场非常重要的面试的人在路上遇到一个摔倒地老人,偏向于冷头脑的人会经过内心的斗争利弊的考量选择参加面试因为错过可能会后悔一辈子,而偏向热心肠的人即使放弃面试机会也要选择把老人扶起,不然会觉得对不起自己的良心,在这个事件中选择任何一种处理方式,本身都没有对错,所以我们比较的是当代社会应该更需要倡导哪一种方式,我方认为当代社会更需要热心肠理由如下。首先;普罗大众对于基本常识本身都有一定了解,比如2014年新华网调查显示84%的人知道摔倒老人不能立刻扶起应该立刻打120,然而去做的人却只有54.6%。某卫视社会行为观察类节目《你会怎么做》在拍摄目睹流浪汉进店遭驱赶的节目中八个路人只有三个愿意伸出援手,诸如此类的例子还有很多。热心肠和冷头脑何者更缺不是单纯从数据上就能比较出来的,不是扶和不扶的人五五开或者三七开就意味着热心肠的人不缺的。在我们当今以德治国形势下,发扬助人为乐社会公德更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然而当今社会上所存在的问题不胜枚举,可是每当我们看到电视上的感动中国好人好事的时候,大家都会鼓掌表扬,偏偏当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时很多人却是说的一套做一套!人与人之间没有了互帮互助,取而代之的是更多的戒备揣度。并不是说有防人之心是一件坏事,可是当路上有陌生人突然问你借手机打电话有多少人会选择帮忙?我方今天不是站在上帝角度提倡真善美,而是要想把这个社会变成更好的社会需要更提倡热心肠,没有想好怎么做事最优选难道就不去做了嘛,所以人们愿意去做才是这个社会更加需要的。

超级联赛初赛D组第二场

辩题:【当今社会更需要冷头脑/热心肠】

正方:【稀男电饭锅】上场人员:一辩:王勉熔二辩:焦子钰 三辩:王泽昊

反方:【老头滚动条 】上场人员:一辩:曹喻杰 二辩:何佳 三辩:张武

评委:王彤李长浩 皮鑫

正方【稀男电饭锅】辩词

谢谢主席,今天我方的观点是当代社会更需要冷头脑。开宗明义,冷头脑与热心肠作为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存在。冷头脑指的是在决定自己的行为时更偏重于以权衡利弊、代价为标准,热心肠则指的是更偏重于以自己的感受或者感动程度这些感性词作为标准。在我们比较两者之前,我们需要确定一个前提。即两者的存在性都不为零,完全极端性是不存在也是不在我们今天讨论范围内的。诚然,当代社会对冷头脑和热心肠都有需求,但我们会发现现在的社会其实是一个热心肠泛滥的社会,所以我们就更需要冷头脑来调和,从而达到一个良好的状态。

首先,我们来看看我们所处的当代社会。在互联网的冲击下,信息在我们眼前以爆炸性的速度增长。由于每一个人处理信息的能力都是有限的,面对着庞大的信息,我们不自觉地就容易受到他人态度对我们的影响。随着社交网络的普遍应用,人们交流的日益加深,当大众的感官被触动,一呼百应早已经不是什么稀罕事。就拿扶老人的例子来说,我们会看到网络上数不清的言语炮轰那些不扶老人的人,但是在现实中却还是很少有人去扶老人。天津火灾让我们轰轰烈烈地赞美最美的逆行,而不去关注错误指挥。当然,对社会道德问题的关注是有必要的,但是我们真正需要的不是虚无的口号更不是谴责对方以此体现自我的高尚,而是冷头脑这样符合人们趋利止损的心理来解决问题。并且,我们不难发现类似于这样的网络暴力比比皆是,就像这几天发生的六小龄童上春晚的事件,用所谓的民意去限制创作,甚至还使他们受到了不该承受的谩骂与伤害。究其原因,不正是热心肠的呼吁太多,而少了真正具有执行力的解决方案,而这样的方案必然是由冷头脑才能带来的。

其次,与热心肠相比,冷头脑更能在人与人的相处当中使对方获得更多的尊重。尊重他人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指的是不去以负面的东西伤害他人。假设我们在六小龄童上春晚或者扶老人等等之类的网络传播暴力事件中能够以冷头脑的方式权衡利弊,是可以避免许多不必要的混乱与伤害。而另一方面就是不以自己的意愿去控制他人,把对方当成与自身平等的个体去对待。我们社会的进步,是建立在大家相互尊重的基础上的,也只有在这样的基础上才能够进步。

当代社会早已从传统的氏族社会转为商业社会,虽然商业社会存在着许多弊端,但不可否认的是这实际上是一种进步。所以把别人的生活与自己息息相关起来,甚至时不时要去纠正一下他人这样的方式已经不完全适用于当代社会,我们更需要的是互利和独善其身,尽管听起来冰冷,但是站在社会发展层面,这样的独善其身,恰恰是我们正需要的发展推动力。

其实,我们会发现在我们身边有很多热心肠的人,他们热情地希望这个世界更加美好。这样的期望当然很好,可是当这些热心肠把自己的期望或者标准放在别人身上,这实际上就是对他人选择的不尊重。许多父母认为自己为孩子做的选择才是最正确的,因为他们坚信只有这样才是对孩子最好的。这样的观念很大一部分程度上来源于他们自身的经验,比如说,我们的父母那一代人普遍认为“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所以有些父母会认为孩子选择文科就是错误的,甚至会逼迫孩子选择自己不喜欢的理科。年轻人过年回家被各种逼婚等等。自己认为什么东西不好就去批判,自己认为什么东西正确就会想强加到别人身上。每个人的需求不同,即使是父母与孩子之间。所以在这个时候,我们就会需要那些看起来自私,甚至可能看起来会有些冷漠的冷头脑的思维,去尊重他人自己的生活与选择。当他人的选择不会损害社会大众,不会损害自己的利益,我们就不应该去加以批判,更不应该以我们的标准去加以干涉。这样每个人被平等地对待,我们的社会才会有进步。

我们从不否认热心肠的存在意义以及其积极作用,可是在热心肠泛滥的今天,我们需要的不能再局限于感动或者我们自以为是的关心,我们更需要的是一种利弊的考量以及在这样考量下的尊重。个人主义不是自私,而是让我们做好自己,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调和现在的不平衡的现状,才能够真正找到适合当代社会发展的解决方案。

上一篇: 青岛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印发青岛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2023年工作要点的通知
下一篇: 【每日一问】十九大专题学习——如何把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