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社会 > 政治合格考知识点(人教版必修一)

政治合格考知识点(人教版必修一)

政治合格考知识点(人教版必修一)嗨害嗨兄弟们,今天为大家分享政治合格考的知识点,还在为找不到课文无法背诵而发愁吗?知识点直接塞给你!来吧!卷起来!文章有点长

嗨害嗨兄弟们,今天为大家分享政治合格考的知识点,还在为找不到课文无法背诵而发愁吗?知识点直接塞给你!来吧!卷起来!

文章有点长,各位同学可以规划规划每天看哪一片哦~

ps:点个赞吧,如果喜欢就投个币吧,求求惹(︶.̮︶✽)(冒着被政治老师抓的风险投的稿)

【备战政治合格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修一)

第一课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

一、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

1.原始社会

(1)原始社会的历史地位: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初阶段,也是最低阶段。

(2)原始社会共同生活的基本单位:氏族(氏族→部落→部落联盟)

(3)原始社会的解体:

a.生产工具的改进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根本原因)→个体劳动盛行,代替集体劳动→生产资料转为家庭私有(直接原因)→贫富分化加剧→氏族成员地位不平等→原始社会解体

b.私有制确立的标志:土地变为私有财产

2.奴隶社会

(1)阶级的产生(在一定生产关系中处于不同地位的集团)

奴隶社会的主要矛盾:奴隶阶级和奴隶主阶级的矛盾。

(2)国家的诞生

①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是阶级统治的工具。

②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国家:奴隶制国家

(3)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历史的进步。

3.封建社会

(1)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基础:封建土地所有制(主要方式:收取地租)

(2)封建国家的显著特点:君主专制、等级森严。

(3)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

4.资本主义社会

(1)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①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资本家无偿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②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建立的基本条件:一是要有大批失去生产资料、有人身自由、能够自由出卖劳动力的人。二是要有开办资本主义企业所必需的大量货币当作资本。

(注意:资产阶级依靠暴力、通过掠夺促使这两个条件形成)

(2)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

①方式:资产阶级革命(口号:自由、平等、博爱。)

②开始的标志: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

(3)资本主义制度确立的意义: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工业革命的发生和完成,带来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巨大飞跃,促进了人类思想的解放,使科学、教育、文化的发展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4)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

①基本特征:生产过剩。生产过剩是相对过剩,即相对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来说,社会生产的商品显得过剩,而不是与劳动人民的实际需求相比的绝对过剩。

②原因:a.直接原因: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以及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与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

b.根本原因:在于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5)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

①含义: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②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在资本主义社会的体现,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贯穿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始终,决定着资本主义的命运。生产社会化程度越高,生产资料、劳动产品就越集中在少数资本家手中,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就越不可避免。资本主义终究要被社会主义所取代。

5.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特点

原始社会进化史_原始社会的演进_原始社会演变

原始、奴隶、封建、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社生产关系的特点

原始社会进化史_原始社会的演进_原始社会演变

二、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1.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

①思想来源:空想社会主义(代表人物:圣西门、傅立叶、欧文)

进步性:从理性、正义等原则出发,揭露资本主义弊端,设计未来社会的美好蓝图。

局限性:他们主张阶级调和,反对阶级斗争,看不到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无产阶级的力量。没有找到消灭资本主义社会和建立新社会的强大力量,也没有找到进行社会变革的正确途径

②历史前提: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

a.三大工人运动:法国里昂工人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德意志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b.以三大工人运动的发生为标志,工人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开始联合起来反抗资产阶级的统治,为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奠定了阶级基础。

③理论基石: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社会主义实现空想到科学的飞跃)

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

2.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①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与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科学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必然性

②总结了工人运动的经验和教训,第一次系统论述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特点、任务和策略原则,阐明了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必要性

③阐述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目标,揭示了共产主义的本质。

3. 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实践

①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十月革命

1917年,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建立了无产阶级政权,确立了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历史性飞跃,开启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②社会主义生产关系:

③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获得大发展,实现了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的历史性飞跃。

④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随着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出现严重曲折。

第二课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1. 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近代中国的历史任务

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

3.探索和尝试

无数仁人志士进行了各式各样的探索和尝试,反复证实了一个结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中国,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

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的原因:(重点)是由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决定的。

①帝国主义不允许中国通过走资本主义道路强大起来;

②中国的封建势力同帝国主义相勾结,严重阻碍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③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十分弱小,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的特点。

4.新民主主义革命

①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②五四运动——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1919年)

③主心骨——中国共产党的成立(1921年)

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斗争就有了主心骨。

④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年——1949年)

a.性质: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民主革命。

b.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最后夺取全国胜利

c.过程:28年浴血奋战,经过大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这四个阶段后,最终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d.三大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e.“新”的体现:

①领导权:无产阶级领导(最主要);

②革命前途:建立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并最终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

③所属世界革命范畴:世界无产阶级革命。

5.中国革命

①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国情,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为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步骤: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只有完成前一个革命才能完成后一个革命,这两个革命阶段必须互相衔接。

原始社会演变_原始社会进化史_原始社会的演进

6.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果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极少数剥削者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彻底废除了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辞旧)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现实道路。(迎新)

③新中国的诞生冲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极大地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鼓舞和推动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对外)

二、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一)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1.过渡时期

⑴时间: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毕)

⑵过渡时期的社会性质:新民主主义社会

⑶总路线和总任务: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概括说来,就是“一化三改”

2.新民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

①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迅速发展,逐步成为社会经济中的主导性因素。

②国家积累了利用、限制和管理私营工商业的经验,不同程度地开始了对它们初步的社会主义改造。

③个体农业经济难以适应国家工业化建设的新形势,迫切需要组织起来。

④国际形势有利于中国加快向社会主义阵营的转变。

3.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1)标志:1956年,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2)社会主义改造胜利的意义:①标志着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②极大地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③在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二)在艰辛探索中前进

1. . 党的八大(新中国成立后党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1)最重要的贡献

对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作出了规定,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2)主要矛盾

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3)主要任务

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尽快把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2.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取得的巨大成就→(结论)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展开,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

第三课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一、改革开放

1.改革开放开启的标志——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

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实现党和国家工作中心战略转移,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时期,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2.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

(一)起步阶段(1978年——1990年)

A.对内改革

重点从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到城市(乡镇企业迅速发展,企业改革)

B.对外开放(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

1980年,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设立,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迈出关键步伐。1984年,开放了大连、青岛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1988年,设立海南省,并把海南开辟为经济特区。1990年,开发开放上海浦东,1992年,开放沿长江的4个城市。我国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

(二)进入新阶段(1992年——2003年)

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A.对内改革: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

B.对外开放:2001年我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达到新的水平。

(三)进入全面深化阶段(2013年——至今)

A.对内改革

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做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部署,提出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的发挥政府的作用。

B.对外开放

②2013年设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实验区

3.改革开放的意义

①极大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

②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迎来了从创立、发展到完善的伟大飞跃;中国人民迎来了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的伟大飞跃。

③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发展和完善

1.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主题

(1)主题:1982年,党的十二大上,邓小平明确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2)改革开放后全部理论: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社会主义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2.邓小平理论——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主题: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2)意义: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21世纪

(1)主题:加深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

(2)主要内容: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3)意义: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21世纪。

4.科学发展观——成功在新形势下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主题: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

(2)主要内容: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3)意义:成功在新形势下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5.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1)主题: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意义: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

1.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

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由之路

①内涵: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强国。

②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行动指南

①内涵: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②作用:指导党和人民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正确理论,立足时代前沿、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制度保障

①集中体现: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及其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

②作用:制度优势是一个国家的最大优势,制度竞争是国家间最根本的竞争。制度稳则国家稳。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精神力量

①内涵: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

②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

6.四个自信的关系与要求

①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②要求:在当代中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我们要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第四课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1.新时代的科学内涵

①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

②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

③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

④是全体中华儿女戮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

⑤是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

2.进入新时代的意义

①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②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③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3.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注意:“一变”“两不变”“三牢牢”)

①是什么: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②怎么办:1. 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2.准确把握两个“不变”: 基本国情不变——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国际地位不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

3.牢牢把握住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牢牢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这个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

4.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

5. 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一以贯之

措施(怎样一以贯之地坚持和发展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接续奋斗。

①中国共产党人:把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场伟大社会革命进行好,在实践中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

②中国人民:一以贯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以贯之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一以贯之增强忧患意识、防范风险挑战,开新局于伟大的社会革命,强体魄于伟大的自我革命,继续书写历史新篇章。

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1.中国梦的本质 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2.如何实现中国梦

①中国梦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不断为人民造福。(人民梦)

②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梦。每个人都要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伟大梦想中,汇聚成实现中国梦的强大力量;(个人梦)

③中国梦是也同世界人民的梦想息息相通,中国将同国际社会一道,推动实现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世界梦。(世界梦)

三、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

1.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2.如何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必须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

①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

②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深入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③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3.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四者之间的关系

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作用,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推进伟大工程,要结合伟大斗争、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的实践来进行。

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

1.两步走战略

①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②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族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2.抓住新时代的历史机遇期

新时代历史机遇期是中华民族强起来、实现伟大复兴的机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更加成熟、更具引领力感召力的机遇;是中国人民创造美好生活、走向共同富裕的机遇;是中国共产党从建党百年迈向执政百年、进而铸就千秋伟业的机遇。

3.新时代中国青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应该怎么做?

①树立远大理想;②热爱伟大祖国;③担当时代责任;④勇于砥砺前行;⑤练就过硬本领;⑥锤炼品德修为

五、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一)回答时代之间的科学理论

1.产生的背景

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①世界: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正是在把握世界发展大势,应对全球共同挑战,维护人类共同利益的过程中创立并不断丰富发展的。

②中国:当代中国正处于近代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正是在中华民族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创立并不断丰富发展的。

③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在革命锻造中坚定走在时代前列。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正是在不断推进党的自我革命,实现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过程中创立并不断丰富发展的。

④科学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在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深邃思考,深刻总结,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不断探索砥砺前行中创立并不断丰富发展的。

(二)具有开创性意义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

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核心内容:“十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

2.十个明确(侧重于理论认识)

①具体内容:

原始社会的演进_原始社会进化史_原始社会演变

②重要地位:“十个明确”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最为核心关键的组成部分,是支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四梁八柱”。“十个明确”中的每一个“明确”都是具有原创性的新思想新观点,集中反映着我们党对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今时代的理论思考和理论贡献。

3.十四个坚持(侧重于实践要求)

①具体内容: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坚持全面深化改革 坚持新发展理念

坚持人民当家做主 坚持全面依法治国

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

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 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

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坚持全面从严治党

②重要地位:十四个坚持的基本方略,涵盖坚持党的领导和“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涵盖国防和军队建设、维护国家安全、对外战略,是对党的治国理政重大方针、原则的最新概括,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路线图”和“方法论”。

4.“十个明确”与“十四个坚持”的关系:有机融合、有机统一

5.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意义

意义:①贡献:使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为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了原创性贡献。

②地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做法:在当代中国坚持和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真正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就是真正坚持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必须高举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不动摇,必须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地位不动摇!

六、综合探究

1.生产力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2.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

3.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生产关系一点要适应生产力的状况,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的状况。这一规律决定着社会形态的依次形成和更替,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

4.衡量社会形态更替是进步还是倒退的标准:生产关系是否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否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

5.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向前的,但是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

原始社会进化史_原始社会的演进_原始社会演变

读者老爷,点个赞吧~(づ ̄3 ̄)づ╭❤~

上一篇: 高中思想政治统编版必修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1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知识点】
下一篇: 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