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社会 > 社区治理案例丨一个街道的“五边形”民生服务实践

社区治理案例丨一个街道的“五边形”民生服务实践

社区治理案例丨一个街道的“五边形”民生服务实践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云埔街道辖区面积46.7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24.2万人。由于人口基数大、服务范围广、困难群众和特殊群体数量多,居民诉求复杂多样

治理社区社会是什么意思_社区治理是社会治理的难点_社区是社会治理

治理社区社会是什么意思_社区治理是社会治理的难点_社区是社会治理

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云埔街道辖区面积46.7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24.2万人。由于人口基数大、服务范围广、困难群众和特殊群体数量多,居民诉求复杂多样,传统民生服务已无法满足居民多样化需求。为此,云埔街道党工委、办事处于2023年初与云埔街道社工站合作,以榕悦、东荟城、万荟3个社区为试点,建立“五社联盟”示范效应精品社区,打造“五边形”民生服务模式,持续推进谋民利、解民忧工作。

社区治理是社会治理的难点_社区是社会治理_治理社区社会是什么意思

“五社联盟”的构建与实施

(一)“五社联盟”的构想

云埔街道在社区治理实践中,各社区、街道社工站、自主培育的社区社会组织、社区志愿者和社区慈善资源等“五社”主体各自发挥作用,社工站提供专业支撑,社区社会组织作为活动载体,社区志愿者和慈善资源则提供人力和财力支持。通过“五社联动”,实现了资源的初步整合和服务的初步提升。

随着实践的深入,云埔街道提出了“五社联盟”的构想,旨在通过党建引领,建立一个更加紧密、稳固和高效的基层治理体系。“五社联盟”不仅继续保持“五社”原有的联动关系,而且通过“红联共建”进一步强化党建的引领作用和各成员间的合作。如,街道通过议事平台确立党建引领的“五社联动”计划,以“益+便利店”和社区慈善基金为慈善平台,鼓励联盟成员参与社区互助和资源共享,使“五社”从单一合作转向深度整合。

在“五社联盟”的构建中,云埔街道注重项目服务的落实,通过“红联共建”的纽带作用,聚焦社区问题,提供关怀走访、关心互助、关爱帮扶等系列服务。同时,通过菜单式对接,聚焦联盟优势和资源,对接微项目服务包,如“耆”福积分长者服务包、保障房资源活化服务包、“一碗拉面”微公益服务包等,实现资源与困难群众的精准对接,提升民生服务的精准度和满意度。

此外,“红联共建”还赋能“五社联盟”中的志愿者骨干及队伍,通过培训和活动开展,培育党员志愿者和党群志愿队伍。志愿者们参与“圆梦微心愿”、消防安全宣传等活动,不仅点亮了困境人群的希望,也改善了社区环境,丰富了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社区治理是社会治理的难点_治理社区社会是什么意思_社区是社会治理

▲云埔街道“五社联盟”推出的“身边”志愿服务中,志愿者在协助长者进行益智健脑活动

(二)“五社联盟”的核心实践

“五社联盟”的组织架构和运作机制确立后,联盟各成员根据社区需求和自身优势,共同设计了“五边形”民生服务模式,并确定了其中各项服务内容。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

推出“床边”照护服务,推动上门服务常态化。云埔街道党建引领“五社联盟”,关注特殊群体和群众关切,构建兜底民生保障网。在保障房小区榕悦花园,组建了党群“榕悦爱心队”,推进“融悦互助帮”服务项目,为孤寡、独居长者等困境群体提供床边照顾、就医陪诊、居家清洁等精准救助帮扶,确保他们得到关心照护。2023年以来,“融悦互助帮”项目实现结对帮扶274人次,服务2119人次,帮助服务对象达成250个微心愿,有效缓解了困境群体的生活压力。

推出“桌边”心理服务,推动心理服务普惠化。云埔街道发挥“五社联盟”的聚合力,联动社工、心理咨询师和相关部门,提供热线接听和心理疏导服务,保障居民的精神健康。全国劳模韩木海买在云埔街道开设“名人工作室”,为青少年分享志愿服务经验,并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云埔街道还通过“家校社”合作模式,开展“火烈鸟”青少年心理行为危机预防干预服务项目,及时干预和化解困境及边缘群体的心理困扰。2023年以来,已开展心理服务个案142个,服务1070人次,有效促进了社区居民心理健康、家庭和谐、社会稳定。

社区治理是社会治理的难点_治理社区社会是什么意思_社区是社会治理

▲“桌边”心理服务中,社工为服务对象家庭开展心理疏导

推出“周边”便民服务,推动惠民服务便捷化。云埔街道以“慈善便民”为媒介,推动“益+”便利店、睦邻慈善空间等“硬”设施覆盖,开展社区公益集市,打造“家门口”慈善空间,方便居民参与公益。同时,升级基本养老服务清单、适老化改造等“软”服务,实现“硬”“软”服务相结合,建立“15分钟”便民生活圈。自“五边形”民生服务实施以来,社区慈善平台共筹集善款44657.84元,爱心物资7308件,折合价值406510余元。

推出“手边”辅导服务,推动关爱服务精细化。云埔街道“红联共建”项目致力于提供精细化服务,激发党员的积极性和专业优势。该项目建立了“社区学院”,为“一老一小”提供手把手辅导服务。其中,“智志学堂”帮助老年人掌握智能手机使用和反诈骗知识;“拓展学堂”由社工与心理咨询师合作,帮助老年人树立正确的隔代教育观念;“430”课堂辅导儿童学业和学习社交知识。此外,项目还设计了“企业游学营”服务,辅导青少年进行自我探索和认识职业,为他们提供企业研学平台。

社区是社会治理_社区治理是社会治理的难点_治理社区社会是什么意思

▲“手边”辅导服务中,社工联动志愿者在“430课堂”为儿童开展学业辅导

推出“身边”志愿服务,推动志愿服务精准化。云埔街道组建了由60个多元主体组成的“五社联盟”智囊团,通过楼道议事厅、社工“红棉热线”等途径,征集群众心愿,形成民生需求清单,开展丰富多元的志愿服务,为群众解决急难愁盼问题。同时,开展“一社区一志愿品牌”系列志愿服务,包括慈善宣传、亲子互动、义剪义诊等便民服务。2023年以来,共培育登记在册志愿者2385人,累计参与志愿服务达4702人次,服务居民约15万人次,志愿服务时数达21590余小时,有效推动了社区居民参与。

社区治理是社会治理的难点_社区是社会治理_治理社区社会是什么意思

“五社联盟”为民服务经验和反思

(一)确定社区共识性需求,为“五社联盟”提供联动动力

许多社区的服务和治理工作是由层级结构所驱动,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社区各主体联动出现不可持续等情况。因此,共识性需求是社区各方主体参与社区治理行动、联合行动的有效前提与持续动力。基于此认识,云埔街道各社区居委会与社工站通力合作,通过多种方式收集居民需求,制作问题清单。例如,榕悦社区建立居民投诉台账,安排专人入户征求居民意见,同时,党员、物业、社区、居民代表每月常态化召开“楼道议事会”,形成解决方案,及时介入,有效地缓解了居民之间、居民与物业之间的矛盾。

此外,在一个社区项目或议题中,若各方行动者在任意一个维度的真实需求能得到体现,各方便均能在不同程度上参与其中。因此,云埔街道社工站发挥专业力量,挖掘各主体在利益层面、关怀层面和价值层面的需求,进而设计社区服务项目。例如,针对榕悦社区困难人员较多的现状,社工站组建了由72人组成的党群“榕悦爱心队”,并积极推动“融悦互助帮”服务项目,借助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社会企业的社会责任,满足困难群体获得关爱与照护的需求,同时提升了社区志愿服务能力。

社区是社会治理_治理社区社会是什么意思_社区治理是社会治理的难点

▲云埔街道“五社联盟”推出的“床边”照护服务中,社工入户关爱孤寡长者

(二)明确主体关联性,为“五社”培育提供帮助

在云埔街道,“五社”各主体并非均已发展成熟、均可为社区治理所用,因此,培育“五社”是云埔街道推动“五社联盟”的目标之一。社工站认识到“五社”之间的关联性,因而将培育“五社”作为“五社联动”的基础工作。比如,东荟城社区的老人们情感上较为寂寞且社交生活单调,社工便与一位老人——梅姨合作,并由其联系更多老人,将老人们发展成为社区志愿者。随后,社工通过开展素质拓展学堂等方式,提高这些老年志愿者在活动策划、组织、社区议事等方面的能力,并强化彼此间的联结,尤其是帮助广州市黄埔区云埔街东荟城社区老年人协会搭建发挥作用的平台。在社工的帮助下,协会的老人们不仅提升了家庭沟通技巧,还提高了社会适应能力。后来,梅姨带领老人们自创歌曲,并到社区巡演,进一步激发了其他社区志愿者的参与动力。

(三)实施社区微治理项目,为“五社”提供联动平台

在云埔街道“五社联盟”实践过程中,各社区主体因项目实施的需要而逐渐卷入其中,联合行动,最终实现社区治理目标。在此过程中,云埔街道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建立“益+”便利店和睦邻慈善空间,开展社区巡回公益集市、荧光夜市等公益慈善服务,推动“党建+社工+慈善+志愿”在地化、恒常化。比如,美荔云埔社区慈善基金设立“一碗拉面”微公益计划、“聚爱解困”救助计划、“融合互助”关爱计划、“放飞梦想”成长计划,借助广益联募、腾讯公益等线上互联网筹款平台和慈善超市、公益集市等线下实体及服务平台筹款,款项用于帮扶困难群众和特殊群体,促进社区融合互助。2023年以来,云埔街道社工站联动新东、东区、榕悦、春树里、万荟、东荟城、爱特城、金梦等社区开展公益集市和荧光夜市,推动了180名志愿者共同参与,链接资源折合价值67534.7元。

(四)深化“五社联盟”模式,为“五边形”服务赋能

云埔街道民生服务范围广、类型多,资金支持不足,存在一些政策瓶颈,迫切需要政府政策牵引,以点带面,撬动更多社会资源,推动民生服务走深走实。“五社联盟”所设计的“五边形”民生服务的推进需要投入较多人力、物力,需要搭建多部门、多资源联动的工作机制,更好地把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

对此,云埔街道将主动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凝聚齐抓共促的合力,发挥本地特色和本土优势,攻克各项措施落实中遇到的瓶颈及困难。比如,可以争取加大资金扶持,开展业务培训,提升服务水平和能力;争取增设社工站业务,增加专业社工人才力量,并加强对社区专职工作队伍的素养培育,加深对“五边形”民生服务模式的理解;鼓励各社区分别成立社区慈善基金,挖掘整合慈善资源,结合实际工作开展创新服务;完善“五边形”民生服务模式的宣传机制,建立对“五社联盟”成员单位等主体参与服务的激励机制,等等。通过多措并举,持续深化“五社联盟”机制下的“五边形”民生服务新模式,聚焦群众关心事,实现便民“零距离”,从而在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民生福祉上担起责任、展现作为。

上一篇: 主要矛盾发生了转化,社会生产力发展不是最关键了
下一篇: 从发展哲学的角度理解高质量发展(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