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在安陆的白兆山桃花岩,李白又留下了一首神仙之作。这一天,李白在山中赏花,与那次春夜宴从弟的一群人狂欢不同,这回只有他一人独醉,不过,他醉得舒心畅快,因为令他沉醉的并不是美酒,而是眼前的美好春色。若不是某个“俗人”不知趣的一问,李白差点就真的成仙了。那人大概问了句:你什么要隐居在山沟里呢?李白微微一笑,不答。反手就来一首诗,名字叫《答问/山中问答/答俗人问/山中答俗人问》。
山中答俗人问
[唐]李白
别有天地非人间(别有天地非人间前一句)
问余何意栖碧山,
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窅[yǎo]然去,
别有天地非人间。
“问余何意栖碧山”的主语定然是“俗人”,既然是俗人,那么以李白的性子,他肯定不愿意搭理。这里涉及到“俗人”的几种类型:1.庸俗之人,与高雅相对;2.普通人,一般百姓;3.未出家的世俗之人。可见,俗人并不一定都讨厌,那么可以解释,李白问什么不想答,还是写一首诗记录了此事。
不过,隐居这个事说来就话长了,一两句也解释不明白。说自己“一生好入名山游”吧,那么在此“碧山”十年,还游不够吗?说自己想走“终南捷径”,自抬身价“买君顾”,等功成名就即拂衣而去,“深藏身与名”吧,好像又不太方便说,因此不如“笑而不答”。
“笑”字,颇有几分神秘色彩,是心里的那点小算盘打得得意,还是在笑俗人看不懂自己的快乐,恐怕只有李白自己清楚了。有评家说“人读此诗,当如迦叶微笑,不可说,亦不必说”。
“笑而不答”就完了呗,他还加了个“心自闲”,闲字有诸多意思,不过,李白此刻心境悠闲是肯定的。李白年少时就对“云梦古泽”心生向往,如今得以在此地安居乐业,自有一番闲适之趣。更重要的是,他的才华被前宰相许圉芝所重视,还因此娶了许圉芝的孙女,入赘高门大户,生活无忧,婚姻美满,当然“心自闲”。亦有眼前这“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的闲淡景致,以及他此刻的闲雅之趣。
“桃花流水”一般作为衰残的暮春风光出现,而在李白的诗中,那是天然的,自由的,完全绝尘脱俗的美的意象。“窅然”,深远之意,桃花流向幽深的远方,这种景象很容易让人想到陶渊明的《桃花源记》,那个远离纷争与是非的世外桃源,是古代无数失意知识分子的精神寄托与精神家园,如今李白正好也在另一个桃花源里隐居,大概也怀着“不足为外人道也”的心情。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