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社会 > 新中国的社会性质转变问题研究

新中国的社会性质转变问题研究

新中国的社会性质转变问题研究新民主主义社会 社会主义社会 政治 经济 文化

【摘要】:新中国的社会性质转变是中国历史变迁的重大事件,也是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标志性事件。自建国以来,国内外思想界和理论界对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一直进行激烈的学术争鸣,既有赞成或肯定论,也有否定或质疑说。这些争论在历史学、经济学、政治学等学科领域中,特别是在中共党史、中国革命史、中国现代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等领域中均有不同的意见分歧。尤其需要说明的是,这一争论事实上已经从纯粹的学术研究层面,直接引发到政治实践意义的冲突。从宏大的历史视野分析,新中国的社会性质转变奠定了中国崭新社会制度的历史基础,也建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前提,这一转变与新时期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之间存在着必然的逻辑联系。这个问题不仅仅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历史必然性和正当性,关系到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合理性和合法性问题,同时也关系到人们对社会主义社会政治信念的时代性认识。因此,对新中国的社会性质转变问题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学理意义和实践价值。新中国的社会性质转变主要是指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它包含三个方面的社会转变,即新民主主义经济转变为社会主义经济,新民主主义政治转变为社会主义政治,新民主主义文化转变为社会主义文化。

目前,理论界对新民主主义经济转变为社会主义经济有比较充分和深入的研究,但对新民主政治转变为社会主义政治、新民主主义文化转变为社会主义文化的研究尚显不足。本文认为,一个社会历史的重大变迁一定是其内部经济、政治和文化三个方面的整体的结构性变革。事实上,正是经济、政治和文化三大领域的体系性和结构性变革,才导致中国社会文明的整体性进步。因此,必须遵循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则,依照历史逻辑和发展逻辑,对这一社会性质转变进行历史考量和系统分析。论文主要由五部分组成。第一章: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过渡性质及其向社会主义社会转变的任务。这是新中国社会性质转变的历史前提。本章在阐明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建立及其特点的基础上,重点分析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即过渡性质的社会,是向社会主义社会转变的社会。在此基础上,论文探讨了向社会主义社会转变的理论根据和前提条件,对这一时期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进行历史性转变的任务进行了学理分析。第二章:新民主主义经济向社会主义经济的转变。本章突出研究三条线索,一是,新中国工业化建设,强调工业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探讨工业化对社会主义改造的促进作用。二是,重点阐述我国对非社会主义经济(个体农业、个体手工业和小商贩、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三是,阐述新民主主义经济向社会主义经济转变的实现,对我国工业化和实现经济转变的成就进行分析。第三章:新民主主义政治向社会主义政治的转变。本章重点梳理新民主主义社会阶级关系向社会主义社会阶级关系的转变,阐述我国三大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确立,及其对实现社会转变的保证作用,探讨新民主主义政治向社会主义政治转变的实现机理和民主政治建设的初步成就。第四章:新民主主义文化向社会主义文化的转变。本章围绕对资产阶级思想、小资产阶级思想的批评和对资产阶级唯心主义思想的批判,以及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宣传教育的开展等进行历史考察,分析新民主主义文化向社会主义文化转变的实现过程,探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初步成就。第五章:新中国社会性质转变的历史评价和经验启示。本章重点挖掘新中国社会性质转变实现的历史意义和理论意义,同时梳理这一转变过程中的存在的缺点和偏差,总结实现这一转变的历史经验和现实启示。

上一篇: 严重内卷源于社会的分槽供养体系的形成?!
下一篇: 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新民主主义社会ppt课件.pptx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