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汇主持人:席立娜 嘉宾:中央芭蕾舞团交响乐团单簧管、萨克斯演奏员刘建民
用艺术开启孩子创造力
----中央芭蕾舞团交响乐团单簧管、萨克斯演奏员刘建民做客第68期昌平读书汇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为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社会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那想象力是否等同于创造力呢……
12月13日,第68期以“用艺术开启孩子创造力”为主题的昌平读书汇在昌平职业学校举行。中央芭蕾舞团交响乐团单簧管、萨克斯演奏员刘建民与200余名书友一起分享他用十年时间撰写《沉思树》的写作之路以及他的读书心得。
谈起自己写书的初衷,刘建民说到:“在现今较浮躁的社会,我们需要沉思,希望通过封面大脑的“神经树”,让听众们认知大脑的关键作用。对大脑的研究就是对教育的研究,就是对我们创造力的研究”,故《沉思树》问世了。刘建民坦言道:“教育问题是全社会的问题,是关乎到每个家庭的问题,也是民族的问题,现在有个论点说“应试教育出问题了”, 但“应试”顾名思义就是考试,这个词首先就有误,它不是“一体教育”出问题,是我们的教育“瘸腿”了,并且瘸的是普及艺术教育的腿。现在乐团、乐队、“小班”学艺术等都不叫普及艺术教育,普及教育是要通过在正常课堂学习的。”
随后刘建民与现场同学一起进入到你问我答的互动环节,“什么叫立体思维”、“艺术”、“创造力”以及创造力是怎么来的……
在学生半知半解的热乎劲上,刘建民紧接着通过一个视频给在场的听众们提出“立体思维产生创造力”的观点,“只有艺术与当前最新的科学技术相结合,才能产生创造力”,是希望人们具有立体思维的意识觉醒。
而立体思维与创造力的本质是运用科学知识、认知、解构立体世界和一切事物的思想意识。我们对客观事物认知的历史趋于从点到线,从线到面。比如:写一本书、讲一个故事、画一幅画、拍摄一部电影、演奏一段音乐,趋向于都围绕一个主题叙述。这样的方式使人很容易明白讲述的内容,由此受到大家的喜爱,即易于理解的线性思维。但这种线性思维导致我们面对多维空间的世界,有时显得难以应对。其实所有问题的焦点最终都体现在对维度的认知上。除了认知这丰富的多维世界,更重要的是创造出更美好的世界。而想象力是源头,“转换”是关键。“转换”是真正的创造力。转换又是什么?转换是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的结合--是“艺术与技术的新统一”。没有转换也就没有创造力,那么一切想象就成了空想。
现场读者张森树说:刘老师讲述了他自己的写书历程和读书心得,我学到了很多。而且我发现刘老师是一个特别爱读书的人,所以作为学生的我更应该好好读书,努力学习。
在分享自己写作心得的同时,刘建民也谈到自己的希望:对艺术的认知要从一个全新的理念和视角来认知。他说:今天的昌平读书汇,实际上是一个非常好的全民阅读会,通过这种阅读会来普及我们的思想、新的知识以及对国家的期望和筹畅的一些理念,所以昌平读书汇给了我一个很好普及理念的平台。在活动的最后,刘建民、主持人席立娜和现场四位读者一同朗诵《痛苦的思考》并现场抽取五位幸运读者赠送书籍。
本期昌平读书汇是由昌平区文化委员会主办,昌平区图书馆、昌平区传媒中心、昌平职业学校共同承办。
图文/王红马维迪宋建国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