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在欧洲中部东自奥德一尼斯河、西至莱茵河、南起阿尔車斯山、北抵北海、波罗的海沿岸的广阔地区,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曾处于外围和边缘地带。在中国、埃及、两河流域和印度古代文明蓬勃发展之时,这一地区却仍终处于野蛮状态,当它们早已进入高度发达的国家之后,这一地区的居民却仍然不知国家为何物。
古代欧洲地图
德国人种属于哪种人(德国人种族构成)
生活在现今德国的居民通常被称为日耳曼人。但日耳曼人并不是德国土地上的最早居民。他们最初居住在德国的北部和西北部地区以及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南部。寒冷的气候,贫瘠的土地培育了他们旺盛的生存本能。为了生存,他们到处奔袭流窜,骚扰邻人,侵占土地,抢夺食物。无休无止的征战把整个日耳曼人造就成了英勇凶猛的战士。因而,当这些“长发披肩”、半裸身体的北方野蛮人携带着儿女及全部家当蜂拥南下之时,文明而发达、但却早已被日耳曼人的凶猛吓破了胆的凯尔特人不得不闻风而逃,节节退缩,或南逃,或西进,拱手让出自己世代居住的家园,甚至跨过莱茵河侵入罗马人所征服的高卢地区。凯尔特人在以武力从高卢人那里为自己争得一席立足之地的同时,又狐假虎威,以日耳曼人自称,借以恐吓高卢人。“日耳曼人”开始声名远扬,以致后来人们把德国土地的居民统称为日耳曼人。
日耳曼武士
最初的日耳曼人是一群群四处流浪的游牧部落,但他们却有着自己的信念与目标。正如舒伯特的《流浪者之歌》所言明的:
流浪,不断地流浪,带着血和泪,
仰问苍天:何处是我的归宿?
灵魂在我耳边暗告:
到你没有去过的地方,那儿有一切欢乐。
一路流浪,一路征战,日耳曼人就这样用血和泪书写着自已和他人的历史。战争和掠夺成为日耳曼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并对它产生了深刻影响,形成了其民族性格中好战的一面。日耳曼各部落中,最好战的当属苏维尔人。苏维尔人将其居住区分为100个区,各区每年选派1000人从军,其他男子则从事畜牧业和农耕,一年之后去替换先前从军入伍的男子。这种具有高度严密组织性的军事制度成为日耳曼人社会生活的典型特征。“日耳曼”这一名称本身就是指令人生畏的好战的战士。
这些好战的日耳曼人到公元前2世纪时对罗马人构成了越来越大的威胁,并连败罗马军队。罗马人待机反击。而此时,四面出击、到处树敌的日耳曼人的贪婪又为罗马人提供了可乘之机。
日耳曼武士
公元前1世纪时,日耳曼人的领袖阿里奥维斯特已逐渐占领了莱茵河上游地区。此时,凯尔特部落的塞广尼人与本部落爱杜伊人鏖战正急,相持不下,于是前来求援。力图扩大地盘的阿里奥维斯特立即率军越过莱茵河,大败爱杜伊人。但战争结束后,他不但拒不退兵,反而要求塞广尼人割让1/3的耕地,后又以征服者的姿态,要求他们纳贡并和爱社伊人一起向他提供人质。势力强大的罗马人本已默认他的所做所为,甚至还授予他“国王”和“朋友”的称号,希望以此诱使他归顺。但阿里奥维斯特对此却不屑一顾。不久,他再次向塞广尼人提出了再让出1/3土地的要求。塞广尼人怒不可遏,爱杜伊人图谋复仇,于是又求到罗马人的门上。本来就对日耳曼人顾虑重重的罗马人面对他们的鸣冤叫屈与强烈不满,决心乘机教训一下日耳曼人。
公元前58年的一天,罗马统帅恺撒与日耳曼人的领袖阿里奥维斯特各自率领自己的军队在莱茵河以西一个叫米卢斯的地方进行了一次极不愉快的会见。在相互致意之后,恺撤盛气凌人地说:“记住,阿里奥维斯特!我和我们的元老院已经给了你一切特权,我们承认你为国王,接受你为罗马人民和国家的朋友,这是很少人能得到的荣誉。但是你要知道,爱杜伊人也是罗马的盟友。不要对他们发动战争。不要反对他们的盟邦。把他们的人质放回去。即使你不能说服你的部下退到莱茵河那边去,至少要保证不进高卢来。”
凯撒像
面对不可一世的恺撒,阿里奥维斯特毫不示弱。他装出一番颇为冤屈的样子,软硬兼施地说:“并不是我自己想越过莱茵河,是高卢人恳求我们来帮助他们的,为了他们,我和我的战士不得不弃乡离土!感谢罗马人对我的友谊,但如果这种友谊影响了我的权益,那我必须抛弃它。简单地说,如果你让我安安稳稳地行使权力,我将尽力帮助你赢得一切你想赢得的战争,如果你继续留在这块属于我的土地上,我将马上认为你是我的敌人!恺撤,你自己选择吧!”与此同时,他又命令自己的军队向罗马军队暗中靠近,并射箭挑衅。恺撤不得不拨兵回地营。两天后,阿里奥维斯特又建议再次谈判,但当恺撒的两名使者前来之后,却又自食其言,以奸细之名将其投入狱中。
阿里奥维斯特的欺诈骄横与背信弃义促使恺撒以武力相见。在与罗马人的决战中,日耳曼人遭到惨败,其首领阿里奥维斯特落荒而逃,搭乘一条小船仓皇逃过莱茵河,保住了一条性命,而被他遗弃不管的两个妻子和妹妹却落入罗马人之手。莱茵河左岸的所有日尔曼部落(除亲罗马者外)均被赶回莱茵河右岸故地。近半个世纪之后,罗马人又以武力相见,经过约20余年的征战,统治了几乎所有的日耳曼人,并在乌比尔地区(今科隆)建立祭坛,以示对日尔曼人的胜利和统治。
日耳曼人被打败了,但却没有被征服,异族的统治与剥削激起了日耳曼人的坚决反抗。反抗运动的杰出领袖是阿尔米纽斯。在罗马人统治时期,他曾在罗马军队中服役,担任由日耳曼人组成的援军头目,屡立战功,并取得了罗马公民权,甚至获得了“罗马骑士”称号,但他却从未忘记自己是日耳曼人,始终把反抗罗马统治、解放日耳曼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
日耳曼武士
为迷惑敌人,等待时机,阿尔米纽斯要求日耳曼人对罗马人服从恭顺,自己也对罗马驻军司令瓦鲁斯大献殷勤,赢得了罗马人的信任。公元9年秋,阿尔米纽斯将罗马军队骗进原始森林,并与其他日耳曼人一起将罗马军队团团围住,经过三天激战,几乎全歼敌军。瓦鲁斯自杀身亡,军官们被用来祭奠神灵,被俘的士兵不是被杀,就是被贬为奴。日耳曼人以此巨大胜利为契机,一鼓作气,清除了罗马人设立在日耳曼土地上的所有据点,把罗马人赶出了日耳曼人的土地。日耳曼人从此得了对罗马人的独立。
频繁的掠夺征战,为日耳曼民族的社会生活和民族性留下了深刻的历史烙印。日耳曼人早期的民主制度带有浓重的军事色彩,军事首领的权力越来越大,由下级军事首领组成的扈从队的权力也日益得到加强。为保护既得利益,军事首领的越来越倾向于从其自己的家庭中选择其继承人,选择制逐渐为世袭制所取代。在德国,这种制度有着自己的特点。出于掠夺土地和食物的需要,日耳曼人形成了对其首领的崇拜,把他看作是上帝的化身,并把自己的命运寄托于他。他们发誓要忠于自己的首领,并严格遵守自己的誓言,从而产生了对首领的盲从。这种对领神的忠诚与服从随着岁月的变迁与历史的发展已深深地根植于日耳曼人的性格之中。
世袭制不仅存在于社会和军事领导阶层,在家庭当中也产生了世袭制。在清除了罗马人的统治之后,日耳曼人逐渐定居下来。最初,公有的土地是根据人口数量定期分配给大家庭耕种的,后来也演变为可以世袭的私有地。在世袭制下,长子拥有特权,而次子的处境则极为悲惨,只能得到很少份额的土地。他们朝思暮想的便是夺取他人土地为已所有。日耳曼人再次掀起对罗马人的战争、掠夺浪潮。这一浪潮恰与中国汉朝反击匈奴人入侵的斗争相巧合。被击溃的匈奴人大举西迁,于4世纪中叶进入欧洲,并打败了属于日耳曼部落的哥特人,从而引起了规模空前的、世界性的民族大迁移。日耳曼人及其他民族的入侵使西罗马帝国寿终正寝。
在对罗马人的征战掠夺中,日耳曼人结成了一些牢固的军事联盟,其中影响较大的是法兰克人的联盟。它们与中欧这一广阔土地上的其他凯尔特——罗马居民和斯拉夫人一起构成了后来德意志民族的种族基础。在西罗马帝国的废墟上,法兰克人于482年建立了自己的国家。法兰克王国经历了墨洛温和卡洛林两个王朝,延续了400多年,是当时欧洲的一个大国。在墨洛温王朝时期,王国版图就已扩大到整个高卢和莱茵河以东的广大地区,此后,到卡洛林王朝时,王国版图在武力的支持下进一步扩大,到查理大帝时达到极盛时期。
768年,查理和他的弟弟查理曼瓜分了由他父亲矮子丕平留下的法兰克王国。3年后,查理曼去世,查理便将全部国土占为己有,查理曼的妻子和儿子被迫远逃他乡。查理是法兰克王国最有能耐的一位国王。他身材高大,性情乐观,但性格却专横急躁。他善于接受外来事物,对其他民族的文化尤其表现出浓厚兴趣。在他40岁时,还不顾旅途艰辛,策马行进万余英里来到被征服的意大利学习它的优秀文化。他甚至把意大利的核桃树和杏树移栽到自己的北方花园里。查理眼光远大,雄心勃勃,试图建立一个世界帝国,并在此梦想诱使下不断对四周的邻人开战,取得了节节胜利。为向东方扩展,查理不惜对萨克森人重兵征讨30余年,最终将它纳入法兰克的版图。随后,查理把萨克森与东法兰克、阿勒曼和巴伐利亚联合成为统一的国家联盟,为后来德意志民族和德意志国家的形成创造了条件。
查理曼像
然而,法兰克王国的王权总的来说是不稳固的。它的第一任国王克洛维死后,国家便被他的四个儿子所瓜分,各自称王,各霸一方,相互厮杀。这一状况几乎贯穿了整个法兰克王国的历史,权力欲急剧膨胀的儿子们在其父尸骨未寒之际瓜分江山的局面屡见不鲜。在此过程中,日耳曼人忠诚与服从的局限性也不断表现出来。
日耳曼民族的忠诚服从与利己主义、个人主义恰似一对孪生兄弟。平民百姓多忠诚服从,中上层头目则忠诚与利己兼算具,他们具有忠诚的特点,但当他们的忠诚为自己赢得一些封土赏赐后,利己主义又会取代忠诚而占上风,极力巩固自己的既得利益。他们的权力欲和利已主义与统治者的权力欲和征服欲同步增长。为征服敌人或反叛者,统治者急需得到宫廷贵族和军事首领的支持,因而大施恩惠,赐予产业封地,而这些贵族与军事首领也借机与统治者讨价还价,壮大势力。墨洛温王朝时的克洛塔二世依靠贵族的支持征服了对手,统一了国家,却不得不与贵族分享统治权。这种分封的产业和封土到卡洛林王朝时逐渐制度化,作为采邑授予陪臣,但这些陪臣却随着势力的增强逐渐把这些采邑变为自己的世袭领地。查理大帝时,帝国被划分为伯爵领地,其最高行政长官是郡伯爵,他们享有最高审判权,负责上缴国王的税收和王室财产的管理以及士兵的招募。在帝国边疆地区,他还建立了边区伯爵领地,其地域要比郡伯爵领地大得多。边区伯爵的统治权力也具有更大的独立性,他们负责守卫边防,在战时可以自行征兵。贵族、陪臣领地的扩大,使作为王室权力基础的国王的大地产大为减少,王权的地位自然难以稳固。
自克洛维国王死后开始的瓜分江山的作法在权力欲与利己主义的作用下一直延续到9世纪。查理大帝的继承人虔诚者路德维希在继位仅3个年头之后,即把国土分给自己的三个儿子:洛塔尔(副皇,意大利国王)、日耳曼路德维希(巴伐利亚国王)和丕平(阿奎丹尼亚国王)。后来,他又想给自己第二次婚姻所生的儿子查理(秃头查理)争取一份国土,却遭到其他儿子的反对。虔诚者路德维希于840年去世时,皇位继承人洛塔尔还远在意大利,其他几个儿子借机扩大地盘。日耳曼路德维希占有了东法兰克,秃头查理占有了西法兰克,并于次年联合打败了皇帝洛塔尔。842年,路德维希和查理在斯特拉斯堡会晤,结成秘密同盟,其结盟誓约被称为“斯特拉斯堡密约”为使各自的士兵都能听懂,这一誓约是用罗曼语和德意志语两种语言宣读的。东西法兰克的语言发生分裂,斯特拉斯堡誓约也成为现存的最古老的德语文献。
843年,虔诚者路德维希的三个儿子(丕平已死)在凡尔登签订条约,再次瓜分了帝国:莱茵河以东地区归属日耳曼路德维希,称为东法兰克王国,后来演变为德国;秃头查理占有西法兰克王国,此即法国的前身;中法兰克王国划归皇帝洛塔尔,后来,其北部又被东西法兰克瓜分,南部则演变为意大利。东法兰克王国后来又被路德维希的三个儿子瓜分。胖子查理虽一度统一国家,但王权却未能恢复,最后在贵族骚动中被废黜,王位落入他人之手。本来就已不稳固的王权面对匈牙利人的入侵更显脆弱,无力抵挡。日耳曼人奋起自救,抗御外敌,贵族便借机壮大势力,扩大地盘,于是产生了一系列具有国家性质的公国。911年,各公国推举康德拉一世为国王,建立了德意志王国。德意志的历史从此开始。
康德拉一世像
参考资料:《环球人类文明探秘》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