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是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三十周年,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举行的三十周年。从历史内涵来说,这是解放思想的三十年,是改革开放的三十年,是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的三十年,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三十年。这是不平凡的三十年,内涵十分丰富。
这三十年的历史,解放思想是先导,改革开放是动力,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是主要成果,在此基础上,形成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历史进程,从主要方面概括,就是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发展经济和社会。本文顺着这个思路,略加阐述。
一、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
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以后,国人欢欣鼓舞,热盼着四个现代化的美好前景。但很快人们就发现,我们还背负着沉重的历史包袱,步履依然艰难。
一是僵化的社会主义模式。这个模式是从外国搬来的,再加上自己的创造(如人民公社制度)。这个僵化的模式实行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经济体制和纯而又纯的生产资料公有制,严重窒息了社会主义的生机和活力,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
二是阶级斗争为纲。在“左”的思想指导下,把所谓的阶级斗争摆到了“纲”的地位,要求“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实际是年年搞,月月搞,天天搞,搞得天下大乱,把经济建设挤到了一边,摆在“目”的地位,人们不敢放手抓生产,也无法集中精力抓生产。
三是依然盛行的个人迷信。长期的个人迷信,禁锢了人们的思想。粉碎“四人帮”以后,又提出了“两个凡是”,即“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这就是说,过去的一切不许动,今后的一切都只能照搬,不能有任何改变。按照“两个凡是”,人们只能无所作为。“两个凡是”给人们套上了新的精神枷锁。
那时,在我们的前进道路上,有重重屏障,第一道是思想屏障。因此,解放思想就成了当时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
1978年5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发表。这篇文章是打向思想屏障的重炮。胡耀邦发动的、得到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有力支持的真理标准问题讨论,推倒了“两个凡是”,破除了个人迷信,实现了思想大解放。
在此基础上,邓小平提出,在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问题上,也要解放思想。
首先一个问题是,社会主义究竟是穷的还是富的?在“左”的思想影响下,产生了“穷革命,富变修”的奇怪思想。居然认为,人们富了,就会“变修”。所谓“变修”,是当时的特定语言,就是变成资本主义。因此,人们不敢言富,更不敢致富,甚至把一些正当的致富行为和路径,都当作资本主义而加以批判,加以禁止。邓小平响亮地说,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这在当时来说,是振聋发聩,振奋人心之言。“四人帮”荒谬地提出,宁要穷的社会主义,不要富的资本主义。邓小平对这种主张普遍贫穷的假社会主义痛加批驳。他说,根本不能说穷的社会主义。致富不是罪过。社会主义的目的就是要全国人民共同富裕。邓小平进一步阐明,共同富裕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在1992年初的南方谈话中,邓小平又把社会主义的本质最终归结为共同富裕。这样,就彻底否定和抛弃了穷社会主义的错误思想观念。
十一届三中全会果断地抛弃了阶级斗争为纲,作出把全党工作重心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的重大决策,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根本方针,制定了以富民为宗旨的一系列政策,人们统称之为“富民政策”,从而为生产力的发展开拓了广阔的前景。
在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问题上解放思想,涉及诸多方面的问题,经过多年的努力,我们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现在,我们对什么是社会主义的认识和理解,已经有了根本性的改变。但是,这方面的思想解放还没有到头。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我们的思想还要进一步解放。
二、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
在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问题上解放思想,另一个问题是,怎样搞社会主义,走一条什么样的建设道路。这个问题的实质,是社会主义的模式问题。邓小平指出,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我们要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就是要抛弃传统的社会主义模式。关键是要完善、改变基本经济制度和经济运行机制。二者是密切联系的。
长期以来,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统得很死,限制了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限制了生产者和管理者的积极性,吃“大锅饭”,使经济失去了活力。在阶级斗争为纲的年代,思想上和理论上把任何市场因素和机制,都视为资本主义而加以批判,在实践上,则大砍所谓的“资本主义尾巴”,严重束缚和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
社会主义的传统观念认为,计划经济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的特征,都是决定社会性质的因素。走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坚持搞计划经济,搞市场经济,就是走资本主义道路。邓小平指出:“计划和市场都是方法嘛。只要对发展生产力有好处,就可以利用。”(《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03页)在南方谈话中,邓小平更深刻地阐明:“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同上第373页)我们一步一步加深对市场经济的认识,终于彻底抛弃了计划经济是社会主义本质的传统观念,这在思想上是一个很大的解放。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有力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三、多种经济成份的出现
社会主义的传统模式搞的是公有制一统天下,排斥了一切其他所有制,特别是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在我国,在社会主义改造后盲目地认为,生产资料所有制越大越公越好,越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搞了所有制的“一大二公三纯”,走到了极端。
实践已经证明,在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很低的社会条件下,这种极端的公有制,同计划经济体制相联系,不但不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反而弊端丛生。生产者和管理者都没有明确的责任,企业吃国家的“大锅饭”,职工吃企业的“大锅饭”,农民吃生产队的“大锅饭”,其结果是生产效率低下。另一方面是,在这种“一大二公三纯”的所有制格局下,限制了各方面的积极性,特别是限制了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发展。
邓小平提出,应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这个提法显示了高超的智慧。首先,这个提法明确肯定,公有制是决定社会主义性质的因素,决不能动摇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同时,这个提法也告诉人们,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只需要占主体地位。这意味着,必须改变所有制“一大二公三纯”、一统天下的格局,必须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从而提出了改革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的重大任务和要求。
首先是我国的农民,勇敢地突破了人民公社的僵化体制,创造了以后被称之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经济形式。尽管当时议论纷纷,但这种新的经济形式因为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改善农民的生活,还是势不可挡,冲破了各种障碍,在全国范围内迅速推广。
随着人们思想的不断解放,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出现了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等多种所有制经济形式,并不断发展。据统计,到2006年底,我国已有个体工商户2576万户,从业人员7500万人;私营企业497.4万户,从业人员6395.5万人。凡是多种经济成份发展较好的地区,经济就充满活力,经济增长就快,人民的收入增长也快。非公有经济的地位和作用也日益提升,从社会主义经济的有益补充,到重要组成部分,形成了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特别要看到的是,随着民营经济的发展,社会出现了一个新的阶层,涌现出一批民营企业家。这批民营企业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中新的群体,他们同样是我国先进生产力的体现者,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我们要为他们的发展提供更广阔的舞台,同时要更好地引导他们前进。
改革开放以来,依靠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我国经济取得了连续多年的高速增长。
我们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好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的新格局,更好地促进社会生产力又好又快地发展。
四、走人类文明发展大道
社会主义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新阶段。社会主义是在继承人类文明成果(包括人类在资本主义发展阶段创造的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可是,我国社会主义在很长时期中,却处于封闭状态。
处于封闭状态,有客观的原因,也有主观的原因。越到后来,越是主观的原因。从思想上来说,是由于对于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的关系存在一系列错误观念,一是把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绝对对立起来,看不到、不承认社会主义有继承资本主义文明成果的一面,二是把资本主义社会中的东西一概看成是资本主义性质的,甚至产生“恐资”的心理。从更广的视角看,是看不到当今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任何国家,都不可能孤立地发展。“四人帮”把向先进国家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叫做“崇洋媚外”,而大加挞伐。邓小平说,这是一种蠢话。
针对自我封闭的思想观念,邓小平指出,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在西方国家产业革命以后变得落后了,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闭关自守。三十几年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发展不起来。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在坚持自力更生的基础上,还需要对外开放,吸收外国的资金和技术,吸收国际的经验,来帮助我们发展。我们破除了引进外资就是引进资本主义等糊涂观念,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对外开放,还是继续自我封闭,这是当时思想解放的一个焦点。
我们制定了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并有力地贯彻实施。创办了深圳等五个经济特区,成为对外开放的窗口。开发了上海浦东,有效地带动了长江三角洲的开放和发展。从沿海到沿江沿边,对外开放的大门毅然决然地打开了,实现了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转折。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对外开放的范围不断扩大,从经济到文化等方面都实行对外开放,对外开放的水平不断提高,不但“引进来”,而且“走出去”。总之,开放度越来越大。对外开放极大地拉动了我国GDP的增长,促进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也改变了我国在国际社会的形象。
在新世纪新阶段,我们要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就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进一步破除把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绝对对立的思维,进一步破除借鉴人类文明成果的思想障碍。
五、坚持科学发展
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
科学发展观是经过实践证明了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的重大战略思想。
在一定意义上说,科学发展观和其他一系列战略思想,都是解放思想的成果。而要贯彻落实这些战略思想,又要求人们进一步解放思想。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要从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各种思想观念和习惯中解放出来。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落实以人为本,要破除一系列思想和体制障碍。
在实际生活中存在的“官本位”,同以人为本是尖锐对立的。只有清除了“官本位”,才能真正落实以人为本。
一味追求GDP增长,甚至陷入“唯GDP”,也是同以人为本对立的。不改变这些,这就不可能真正落实以人为本。
只顾经济的增长,不考虑生态问题,导致水污染,空气污浊,环境恶化,破坏了人们的基本生活条件,直接背离了以人为本。
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也是背离以人为本精神的。
总之,只有解放思想,摆脱以上种种偏离以人为本的思想观念和习惯,才能更好地落实科学发展观。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的报告指出,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就要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观的突出问题。在这方面,解放思想的任务还很重。
六、改革开放涌现众多“风流人物”
三十年的改革开放波澜壮阔,确是一场伟大的革命。
革命造就英雄人物。
在我国伟大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中,曾经涌现出了众多的领军人才和各种各样的英雄人物。他们中,有从农民中成长起来的将军,有从普遍群众中走出来的勇士,有敢于用笔作武器,尖锐揭露反动统治的“文胆”,等等。这些英雄人物,是从人民群众中生长和涌现出来的,他们是广大革命人民群众的中坚和领头者。正是有了这一大批革命英雄和杰出人物,带领群众冲锋陷阵,披荆斩棘,我们的革命才能势如破竹,一往直前地推进,直到取得伟大的胜利。我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一幅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壮丽画卷。
改革开放作为新的伟大革命,不同于革命战争。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革命。改革开放是新旧思想观念、新旧两种体制、新旧习惯势力激烈尖锐的碰撞和较量。如果没有一大批敢于破旧创新的“风流人物”,没有一批时代先锋起带头和推进作用,就不可能开创出今天这样的新局面。改革开放需要这样的“风流人物”,改革开放也造就出了这样的“风流人物”。
在改革开放的“群英谱”中,有不顾“两个凡是”的禁锢,提出实践标准,冲击个人迷信的解放思想先锋;有敢冒风险,冲破人民公社旧体制,创造“大包干”(以后正式命名为“家庭联产责任制”)的农民;有顶着“弃农经商”、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大帽子,勇敢创办乡镇企业的农村干部;有敢于否定计划经济体制,大胆为市场经济体制鼓与呼的经济学家;有勇于实践,敢于试验创新的改革闯将;有克服重重困难,创办民营企业的企业家;有坚决抵制“姓资姓社”争论,创办经济特区的特区人;有敢于发表真知灼见的理论家;有敢于说真话、表达社情民意的新闻工作者;还有秉笔直书写改革开放信史的历史学家,等等。他们是思想解放的体现者,他们是改革开放潮头的弄潮儿。他们为改革开放,为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们的业绩应当得到表彰,他们的精神应当大力发扬,他们的经验需要很好总结。
七、在十七大精神指引下继续解放思想
三十年的改革开放是一个不平凡的历程,是历史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在今后的改革开放中,仍然要以解放思想为先导。
马克思曾说,一切政治斗争最终都是为了经济的解放。而在中国,在新的历史时期,经济解放首先要实现思想解放。三十年来,各方面的思想解放,都是为了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保持高速增长的势头,GDP年均增长9.6%。1980年,工农业总产值才7100亿元,到2006年,已达21.09万亿元,估计2007年将达到23万亿元。没有思想的不断解放,是不可能取得这样巨大成就的。
劳动者(包括管理者)是首要的生产力。三十年的思想解放和改革开放,破除了陈旧落后的思想观念和习惯,革除了束缚劳动者的体制和机制,使劳动者和管理者的积极性和智慧得以发挥出来,从而形成巨大的现实生产力。
三十年解放思想的历史,是一个不平凡的历程。回顾历史,使我们对解放思想有了更深的认识和体会。
(1)每一次大的思想解放,都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是历史发展的要求,不是人为地制造出来的。
(2)人民群众的利益、意愿和要求是推进解放思想的基础和原动力。
(3)解放思想要同实事求是相联系,解放思想是为了打破思想僵化,达到实事求是,真正解决问题。
(4)解放思想要善于抓住焦点,有针对性地提出命题和有效的思想武器(如实践标准、“三个有利于”标准等)。
(5)解放思想不能坐而论道,要同改革开放的实践结合进行,解放思想推进改革开放的发展,改革开放的发展又进一步推进思想的解放。
在今后的历史进程中,改革开放必将成为更加鲜明的特点。另一方面要看到,计划经济的思维,封建主义思想的残余,各种陈旧落后的思想观念,还将长期存在,继续解放思想的任务还很重。
我们要按照十七大提出的要求,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使我们的思想不断进入新的境界,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