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960年,五代十国的后周显德七年,在今天的开封东北四十里有一个地方,名叫陈桥驿,这本是后周的一个驿站(是古代供传递军事情报的官员途中食宿、换马的场所),就在公元960年的这一年的正月初四,这个驿站发生了一次兵变。此时后周在位的皇帝是周恭帝,这个皇帝是在半年前刚刚登基,非常的年轻,兵变发生的时候他也只有八岁。
公元960年大年初一,当时后周在都城的所有文武官员都来为周恭帝朝贺,因为是新帝登基,所以仪式非常的盛大。当朝贺进行到一半的时候,朝野官员们接到了边关的紧急军情,北方的契丹民族南下,靠近后周的北汉也跟着东下,边关两路告急。当时的辅政大臣商定急令调后周禁军的都点检赵匡胤点兵出征,对抗入侵的两股敌军。
影视剧中的周恭帝
陈桥驿兵变哪年(陈桥驿兵变在契丹各部统一之前还是之后)
当时间来到大年初二的时候,赵匡胤来到军营,派了副都点检带兵作为先锋,先行出发,当先锋部队出发的时候,京城突然流出一阵流言“将以出军之日,策点检为天子”。意思就是当出兵的那一天,就是立点检为天子的时候,当时的赵匡胤官职正好是禁军的都点检,暗意为赵匡胤要废周恭帝,自己登基为皇帝。
时间来到正月初三,赵匡胤率领大军出征,当部队刚出城不久,部队官兵间,就出现了一股流言“日下复有一日,黑光磨荡者久之”,当部队行进到陈桥驿的时候,结合天象,这时部队就开始出现骚乱,一部分将领,就开始议论另立天子之事。当议论完以后,有了结果以后,将领们就拥到中军大帐,此时的赵匡胤喝酒喝多了,正在睡觉,当时赵匡胤的手下,把人都给驱赶了出去,胆小的将领就在此时趁机溜了,剩下一些胆大的,一合计,再次拥到大帐,说我们刚才的话不收回,继续拥立赵匡胤为帝。当时赵匡胤的弟弟,眼见阻拦不成,提出拥立可以,但各位一定严管手下,切记不可烧杀抢掠,确保京城不乱。
黄袍加身
当商议妥当,赵匡胤还在睡觉的时候,这时他的手下就开始奔忙起来了,一部分人前往东京保护赵匡胤的家属,再通知当时禁军头领,把这个消息带给了他们,让他们准备好策应大军进城。当赵匡胤酒醒以后,来到大帐门前,此时他的手下把一件黄袍披在了赵匡胤的身上,其余人立马跪下来高喊万岁。赵匡胤是坚决拒之。但他的手下是坚决,立马把他扶上马,往京城方向前进。
为了夺取民心,赵匡胤和手下约法三章,第一不得凌辱太后和皇帝,第二不得伤害大臣,第三条,不许伤害百姓,如果有人敢违反,一灭三族。就这样赵匡胤率领军队顺利的进入了开封,赵匡胤进城后没有先去皇宫,而是来到自己办公的衙门,召见了文官之首的两位宰相,痛哭流涕的说了一堆话,其中一个比较机灵的宰相,当下一跪,另一位眼见不对,也就跟着跪了下去。当摆平文官以后,赵匡胤起驾前往皇宫举行禅位大典,正式登基当了皇帝,整个兵变过程仅持续了一天,后周就顺利的和平演变成了宋朝。
赵匡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