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社会 >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练习题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练习题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练习题《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练习题一、单选题(10个)1、中国古代军事思想最早出现在(A)时期。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练习题

一、单选题(10个)

1、中国古代军事思想最早出现在(A)时期。

A、奴隶社会B、封建社会C、春秋中国D、秦汉时期

2、(A)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军事思想家,其《孙子兵法》是我国最早、最杰出的军事著作。

A、孙武B、孙膑C、孙权D、孙坚

3、孙子在战略上,推崇(D)的全胜战略,将其视为用兵的理想境界。

A、知彼知己,百战不殆B、攻其不备,出其不意

C、致人而不致于人D、不战而屈人之兵

4、中国古代军事思想成熟的标志是(B)。

A: 《武经七书》的问世 B: 《孙子兵法》的诞生

C:《吴子》的出现

5、被称为“小型军事百科全书”,已成为一门单独的军事学科的军事著作是(B)。

A、《孙子兵法》B、《战争艺术概论》C、《战争论》D、《超限战》

6、《孙子兵法》最有价值的东西,就是贯穿始终的(A),即它对战争和军队问题的理性认识,它揭示出许多战争中的普遍规律,较全面地论述了战争中致胜的因素。

A、军事思想B、军事谋略C、军事科学D、军事哲学

7、(C)“内修文德,外治武备”的富国强兵思想和“教戒为先”的警句分别揭示了国防建设和军事训练的基本规律。

A、《孙子兵法》B、《孙膑兵法》

C、《吴起兵法》D、《司马法》

8、以下哪一时期中国古代军事思想萌芽?(B)

A. 春秋战国时期

B. 原始社会末期和夏商

C. 秦始皇时期

D. 西周统治时期

9、以下哪一项不属于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产生、形成及发展的三个时期?(C)

A. 宋至清前期的军事思想

B. 先秦时期的军事思想

C. 清末民初的军事思想

D. 秦至唐、五代时期的军事思想

10、经济方面,(C)自2002起连续8年以7%的速度增长,已进入世界十强之列。

A、意大利 B、西班牙

C、俄罗斯 D、法国

二、多选题(10个)

1、下列属于19世纪美国的战略选择的是(ABC)。

A、中立主义B、孤立主义

C、门罗主义D、霸权主义

2、美国全球扩张具有极深的思想文化渊源,包括(ABD)。

A、“天赋使命观”在美国根深蒂固

B、美国自视为“自由世界的代表”

C、宗教极端主义

D、享有“拯救世界的无取胜特权”

3、以下哪个国家属于金砖五国(BRICS)?(ACD)

A、中国 B、日本

C、印度 D、俄罗斯

4、精确制导技术的分类包括(ABC)。

A、自主制导B、遥控制导

C、寻的制导D、单体制导

5、信息化战争强调的七维战场空间包括(ABD)。

A、电磁 B、网络

C、舆论 D、认知

6、精确制导技术控制武器的四种因素,其中表述正确的是(ACD)。

A、飞行方向 B、形态

C、高度 D、速度

7、下列属于夜视器材的发展趋势的是(ABC)

A、增大探测与识别距离 B、提高分辨率

C、拓宽光谱覆盖范围 D、改进主动红外夜视仪

8、电子作战的特点包括(ABD)。

A、枪炮未打,电子先行 B、打击要害,瘫痪神经

C、防御为主,攻击为辅 D、软硬皆施,手段齐全

9、影响人类夜间观察的因素包括(ABC)。

A、视角 B、亮度

C、对比度 D、物体外形

10、制定兵役法的主要目的包括(ACD)。

A、保障军队平时的兵员补充

B、提高国民整体军事素养

C、加强国家武装力量建设

D、保证社会主义祖国安全和四化建设大业顺利进行

三、填空题(10个)

1、曾公亮等编纂《武经总要》,总结古今兵法和本朝方略,并颁布《孙子兵法》、《吴子》、《司马法》、《六韬》、《尉缭子》、《三略》和《李卫公问对》为《武经七书》,官定为武学教材。

2、兵书《三略》,进一步阐述了“柔能制刚,弱能制强”的朴素的军事辩证法思想,并指出最高统治者必须广揽人才,重视民众与士卒的作用。

3、兵书《六韬》,针对频繁的战争,提出了爱惜民力、休养生息的思想,并对作战指挥机构以及步兵、骑兵的协同作战等作了论述。

4、《李卫公问对》一书,联系唐代初期的战争经验,对以往兵书进行了探讨,对《孙子兵法》提出的虚实、奇正、攻守等原则及其内在联系,作了比较辩证的论述。

5、许洞的《虎钤经》和何去非的《何博士备论》,均对皇帝绝对控制军队指挥权及其危害提出了非议。

6、中国古代军事思想战争观大约形成在奴隶社会的初期,到奴隶社会的末期基本成熟。

7、军事思想战中国古代争观战争支柱——以仁为本。《司马法·仁本第一》开宗明义:“古者,以仁为本,以义治为正。正不获意则权。”仁者使人亲,义者使人悦。此二者,才是战斗力的凝聚核,才是赢得战争胜利的基础。

8、中国古代军事思想是中国在奴隶社会、封建社会时期,各阶级、集团及其军事家和军事论著者对于战争与军队问题的理性认识。它随着社会的前进、战争的发展而不断深化。

9、军事思想战中国古代争观战争准则——师出有名。《礼记·檀弓下》主张“师必有名”,认为师出无名,必将遭到众人的反对,定成败局。

10、李筌的《太白阴经》认为,战争的取胜决定于国家政治的优劣、力量的强弱以及谋略的运用。

四、判断题(10个)

1、西亚和北非位于阿拉伯海、红海、地中海、黑海、里海五海之间。(√)

2、1973年10月,美国宣布美元和黄金脱钩。(×)

3、连接印度洋和波斯湾的海峡是霍尔木兹海峡。(√)

4、美国全球战略的三大战场分别是俄罗斯、中国、南美战场。(×)

5、南北极由于暂时没有国别归属,因此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6、人口数量直接影响到军队规模和动员潜力的大小。(√)

7、国土面积与国家的全球政治地位一定成正比。(×)

8、从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前10世纪中叶,中国经历了秦、汉、晋、隋、唐等几个大封建社会上升时期,是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丰富发展时期。(√)

9、孙武认为:“一曰争名,二曰争利,三曰积恶,四曰内乱,五曰因饥。虽然未能揭示战争的本质,但这种对我国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初期战争起因的归纳、论述还是很精辟的。(×)

10、与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相比,外国古代军事思想起步较晚,认识不够全面、深刻,其成果主要散见于当时的一些历史和文学著作中,缺乏系统论述。(√)

五、简答题(5个)

1、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特点是什么?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特点如下:一、以仁为本的战争观;二、“不战则已,战则必胜”的指导原则;三、“知彼知己,百战不殆”的战争指导思想;四、“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全胜”战略;五、因情用兵的作答战思想;六、孙子在用兵上强调奇正;七、选贤任能的用将之道

2、通常,军事思想具有哪几个特点?

一是具有深刻的实践性;二是具有鲜明的阶级性;三是具有强烈的时代性;四是具有明显的继承性;五是具有不断的创新性。

3、中国古代军事思想萌芽、形成、成熟、发展的各历史朝代?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萌芽于夏商,形成于西周,成熟于春秋,发展于战国至清朝前期的漫长的历史时期。

4、《武经七书》的由来以及包含的书目?

由来:宋代政府编篡的武学教材

《孙子兵法》

《吴子》:吴起,问答体;内修文德,外治武备。

《司马法》:司马 不同于专门讨论兵略的其他兵书,追述了古代军礼或军法为主“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

《尉缭子》:1~12篇论述战争和政治,13~24篇军令和军制;中心强调处理好人事,确立健全良好的政治军事经济制度;统一天下。

《六韬》:又名太公兵法,问答体,太公答文王、武王;从治国到用兵。

《三略》:侧重从政治策略上阐明治国用兵的道理,比较杂。

《李卫公问对》:98个问答,大量使用了历史案例以及自己的军旅经历,讨论其他兵书,用兵策略,军队编制,作战的阵法,将领的选用,以及军事教育。

5、《武经七书》包含了哪些核心主题?每个主题举一两个例子说明(至少了解4个主题)

主题:1.战争的本质:起源,道德属性

杀人安人,杀之可也;攻其国爱其民,攻之可也;以战止战,虽战可也。《司马法》

故圣王号兵为凶器,不得已而用之。《六韬》

2.战争与内政:善用兵者,修道而保法,故能为胜败之政。《孙子兵法》

内得爱焉,所以守也;外得威焉,所以站也。《司马法》

3.战争与经济(国家经济,军队后勤保障,战争成本)是故军无辎重则亡,无粮食则亡,无委积则亡。《孙子兵法》

夫兵久而国利者,未之有也。《孙子兵法》

4.战争与作战技巧:兵以诈立…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孙子兵法》

兵胜之术,密察敌人之机而速乘其利,复疾击其不意。《六韬》

5.将官素质:将者,智、信、仁、勇、严也。《孙子兵法》

夫总文武者,军之将也。兼刚柔者,兵之事也。《吴子》

6.军队管理(制度,赏罚,关怀,教育):军以赏为表,以罚为里。《三略》

卒未亲而罚之,则不服,不服则难用。《孙子兵法》

7.自然环境的利用:用众者务易,用少者务隘。《吴子》

夫地形者,兵之助也。 知天知地,胜乃不穷。《孙子兵法》

上一篇: 我国县域商业网点布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pdf
下一篇: 博山区夏季社会治安整治行动部署会议召开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