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社会 >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作风建设重要论述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作风建设重要论述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作风建设重要论述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全面从严治党纳入战略布局,坚持以上率下,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抓住作风建设这条主线,一以贯之,步步深入。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全面从严治党纳入战略布局,坚持以上率下,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抓住作风建设这条主线,一以贯之,步步深入。从制定和落实八项规定入手,严抓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落实、着力从作风建设这个环节突破,随后相继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集中整饬党风,严厉惩治腐败,着力净化党内政治生态,管党治党取得新的明显成效、党的作风建设取得新成就。在此过程中,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对于持续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进而对于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具有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

为什么:党的作风就是党的形象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就加强改进作风制度建设进行第十六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提高全党对加强作风建设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党的作风就是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我们党作为一个在中国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对作风问题任何时候都不能掉以轻心。”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作风问题是腐败的温床。

当前,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们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党是一个拥有8600多万党员、在一个13亿多人口的大国长期执政的党,党的形象和威望、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不仅直接关系党的命运,而且直接关系国家的命运、人民的命运、民族的命运。”党的作风如果不纯不正,党的形象就会遭到破坏,党的威望就会遭受损失,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就会逐渐丧失,所以习近平总书记告诫全党同志:“全党同志必须在思想上真正明确,党的执政地位和领导地位并不是自然而然就能长期保持下去的,不管党、不抓党就有可能出问题甚至出大问题,结果不只是党的事业不能成功,还有亡党亡国的危险。”

对于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习近平总书记更是从政治的高度来要求来看待维护党的形象的重要性,在十八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的讲话中,他强调:“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善于从政治上看问题,站稳立场、把准方向……始终牢记政治责任,襟怀坦白,言行一致,自觉维护党的形象。”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强调,“党的作风是党的形象,是观察党群干群关系、人心向背的晴雨表。党的作风正,人民的心气顺,党和人民就能同甘共苦。”

在《关于〈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的说明》中,习近平总书记严肃指出一个时期以来党内政治生活出现的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认为,“这些问题,严重侵蚀党的思想道德基础,严重破坏党的团结和集中统一,严重损害党内政治生态和党的形象,严重影响党和人民事业发展。”而这些问题,往往都表现为或思想作风或工作作风或生活作风上的问题,比如,在一些党员、干部包括高级干部中,理想信念不坚定、对党不忠诚、纪律松弛、脱离群众、独断专行、弄虚作假、慵懒无为,个人主义、分散主义、自由主义、好人主义、宗派主义、山头主义、拜金主义不同程度存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问题突出,任人唯亲、跑官要官、买官卖官、拉票贿选现象屡禁不止,滥用权力、贪污受贿、腐化堕落、违法乱纪等现象滋生蔓延。

实践证明,只要真管真严、敢管敢严,党风建设就没有什么解决不了的问题。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可以看出,党的形象在习近平总书记心目中居于极高的地位,打虎拍蝇、重拳反腐,在优化政治生态、改进党的作风的同时,也是在不断维护党的形象,巩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

是什么:核心是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核心问题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作风问题核心是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加强作风建设,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把出发点和落脚点归结到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上来,归结到为民务实清廉上来,使改进作风的过程成为贯彻执行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的过程,成为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的过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群众路线是永葆党的青春活力和战斗力的重要传家宝。

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工作作风上的问题绝对不是小事,如果不坚决纠正不良风气,任其发展下去,就会像一座无形的墙把我们党和人民群众隔开,我们党就会失去根基、失去血脉、失去力量。抓改进工作作风,各项工作都很重要,但最根本的是要坚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在2012年12月4日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引用1979年11月邓小平同志的讲话:“我们大家都是从苦里过来的,经历过不少困难的时期,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抗美援朝的时候也是很苦的啊!为什么过去很困难的局面我们都能度过?根本的问题是我们的干部、党员同人民群众一块苦。”习近平总书记动情地说:“邓小平同志说的‘一块苦’这3个字,涵义深啊!”

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密切联系群众,是党的性质和宗旨的体现,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也是党发展壮大的重要原因;能否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决定着党的事业的成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强作风建设,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把出发点和落脚点归结到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上来,归结到为民务实清廉上来,使改进作风的过程成为贯彻执行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的过程,成为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的过程。

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要把转变工作作风和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结合起来,让群众切实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把群众工作做实、做深、做细,确保群众安居乐业,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确保社会和谐稳定。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强和改进作风建设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有效途径,必须聚焦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以作风建设新成效汇聚起推动改革发展的正能量……贯彻群众路线没有休止符,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

当前,我们正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光明大道阔步前行,群众路线是我们革命年代克敌制胜的传家宝,也是改革开放新时期实现新目标迈向新征程的关键一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是我们力量的源泉。只要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就没有完成不了的任务。”

做什么:把作风建设要求融入党的制度建设

法规制度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推动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关键要有一整套科学合理的法规制度。没有制度保证,改进作风的成果最后也保不住。”不断加强党内制度建设,不仅是人民群众的期待,也是中国共产党自身净化的必然要求。党内法规制度健全,党员干部的思想行为就能有所约束、有所敬畏,实现党的作风建设常态化就有了基础和保证。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抓作风是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切入点和着力点,必须坚持从严治党,落实管党治党责任,把作风建设要求融入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之中,全面提高党的建设工作水平。抓作风既要着力解决当前突出问题,又要注重建立长效机制,下功夫、用狠劲,持续努力、久久为功。他还指出,铲除不良作风和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土壤,根本上要靠法规制度。

完善干部政绩考核评价体系,用科学的政绩考核“指挥棒”推动作风转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非常重视完善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2013年5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就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第六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最重要的是要完善经济社会发展考核评价体系,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等体现生态文明建设状况的指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使之成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导向和约束。”

2013年6月28至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改进考核方法手段,既看发展又看基础,既看显绩又看潜绩,把民生改善、社会进步、生态效益等指标和实绩作为重要考核内容,再也不能简单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来论英雄了。”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系统论述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新发展理念描述了“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奋斗方向,完善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评价体系。

树立正确用人导向,让作风好的干部受到重用,让作风不好的干部受到警醒和惩戒。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雷霆万钧之势狠抓选人用人的突出问题,集中整治官场陋习,优化选人用人环境,党内政治生活气氛明显好转,党心民心为之振奋。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切实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注意选拔经过实践锻炼和重大考验的优秀干部,注意选拔埋头苦干、不事张扬的优秀干部,真正把政治坚定、实绩突出、作风过硬、群众信任的干部选拔进领导班子,树立正确用人导向。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将坚持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作为规范和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组织保证,既提出了三个“坚决禁止”的负面清单,又提出了要为敢于担当、敢于负责的干部担当负责的正面激励;既提出了建立容错机制,又明确回答了为谁容错、容哪些错的时代课题。

深化改革、转变职能,从体制机制上堵塞滋生不正之风的漏洞,以改革的办法固化作风建设成果。习近平总书记在指导兰考县委常委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时指出,作风建设是永恒课题,要标本兼治,经常抓、见常态,深入抓、见实效,持久抓、见长效,通过立破并举、扶正祛邪,不断巩固和扩大已经取得的成果,努力以优良的党风政风带动全社会风气根本好转。习近平总书记在这里讲的“立”,就是要建立新的体制机制;这里的“破”,就是要破除旧的滋生不正之风的体制机制。破旧立新,以改革的办法固化作风建设成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得以深化……我们用改革的办法解决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的一系列问题。同时,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旧的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又会产生,制度总是需要不断完善,因而改革既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劳永逸。”因此,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制度建设永远在路上,改革永远在路上。

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法抓作风建设,实现作风建设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在实际工作中,有的领导干部习惯于人治思维和行政思维,缺乏法治思维,决策时随意性大,研究问题“拍脑袋”、接受任务“拍胸脯”、惹出麻烦“拍屁股”,其结果导致法治权威和尊严荡然无存、弊病丛生,人民群众信访不信法、信上不信法,违背了法治精神,耽误了党的事业,损害了人民权益。因此,在推进作风建设中,必须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法抓作风建设,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作为决策的法定程序,做到各项决策制度科学、程序正当、过程公开、责任明确。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要求,要体现改革精神和法治思维,把中央要求、群众期盼、实际需要、新鲜经验结合起来,努力形成系统完备的制度体系,以刚性的制度规定和严格的制度执行,确保改进作风规范化、常态化、长效化,切实防止“四风”问题反弹。

加强问责,健全监督体系,发挥舆论监督、群众监督作用,形成监督的强大合力。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健全质询、问责、经济责任审计、引咎辞职、罢免等制度,加强党内监督、民主监督、法律监督、舆论监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珍惜人民给予的权力,用好人民给予的权力,自觉让人民监督权力,紧紧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使我们党的根基永远坚如磐石。目前,我国已形成了由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人大监督、政府内部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司法监督、公民监督和舆论监督组成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监督体系。各监督主体既相对独立,又密切配合,形成了整体合力。在党内监督体系中,党中央实行统一领导,党委(党组)负责全面监督,纪律检查机关负责专责监督,党的工作部门进行职能监督,党的基层组织开展日常监督,党员进行民主监督。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作风建设的系列重要论述,紧紧围绕为什么、是什么、做什么这三个问题,深刻阐述了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极端重要性,深入阐述了党的作风建设的核心和根本,全面阐述了党的作风建设的长效机制,系统阐释了“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的深邃内涵,需要全党同志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永远没有休止符,必须抓常、抓细、抓长,持续努力、久久为功。如果前热后冷、前紧后松,就会功亏一篑。全党同志要从政治高度来认识党的作风建设问题,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切实解决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使党的作风全面纯洁起来,凝聚起推动党和人民事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力量,使我们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作者:杨英杰)

上一篇: 2021年社会工作者报名系统显示未通过核验怎么办?
下一篇: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生态文明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问题研究”获结项优秀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