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致谢二、教材编写的基本指导思想三、教材呈现方式选择的基本理念:四化三贴近两尊重四、教材需要回应的关键问题:如何体现培养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五、教材的体例结构六、教材逻辑结构与内容简介七、给老师们的几点建议CATALOG感谢国家教材委、教育部教材局、人民教育出版社政治室等部门、机构的各位领导和专家的亲自指导。感谢两位责任编辑的辛勤工作。感谢《经济与社会》教材编写全体同仁的共同努力。一、致谢深入贯彻和落实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贯彻和落实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根据本教材的特点和要求,本教材主要贯彻和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方面的思想,教材一开始就全面接介绍了习近平经济思想的基本内容,在此基础上着重介绍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基本经济制度与市场经济体制思想,经济发展新思想和经济发展新理念以及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体制建设的思想。二、教材编写的基本指导思想11始终坚持和反映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的讲话精神始终坚持和反映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的讲话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9月10日的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形成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
针对社会主义教育方针,编写者加以认真学习,根据本教材的特点始终加以坚持和反映社会主义教育方针,坚持以德育为魂,以智育为基础,坚持五育并举。尤其是特别注重结合教材特点发掘劳动教育的价值,教材在第一课和第四课、第二单元综合探究均着重向学生强调了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劳动是个人获取收入的基本途径,帮助学生学习劳模精神、工匠精神,树立劳动最光荣、最伟大、最崇高、最美丽的信念,培养学生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的观念。二、教材编写的基本指导思想充分落实和反映习近平总书记在思想政治课教师座谈会充分落实和反映习近平总书记在思想政治课教师座谈会的讲话精神的讲话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3月18日思想政治课教师座谈会上提出“八个相统一”,编写者按照“八个相统一”编写出一本高质量的教材。例如:讲基本经济制度时,编写者讲清了为什么要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也讲清了如何完善基本经济制度;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编写者坚持讲清坚持市场机制的决定性作用与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相结合,编写者坚持讲清政府的经济职能,改变了把一切政府职能都叫宏观调控的传统错误,这个错误一直弥漫在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界;讲我国的经济发展,编写者不仅清晰阐述了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和五大新发展理念,而且围绕现代经济体系建立、经济高质量发展等主题具体讨论如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和五大新发展理念;在论述个人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时,不仅介绍个人收入获取与社会保障的基本知识,更结合我国实际,讨论如何完善个人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
二、教材编写的基本指导思想3322坚持政治性与学理性相统一33坚持建设性与批判性相统一44坚持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77坚持灌输性和启发性统一性66坚持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55坚持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针对每一个基本知识点的讲授,我们都是借助于生动活泼的情境设计让学生自己发现知识,养成能力,形成素养,做到润物细无声。教材的编写努力坚持“八个相统一”。1188坚持显性教育和隐形教育相统一总之,根据前面的三条原则,《经济与社会》教材是落实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是社会主义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教育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何以由《经济生活》发生如此大的变化,)。坚持价值性与知识性相统一二、教材编写的基本指导思想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优化教材创设的情境,通过一个个典型的鲜活情境来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发展素养。编写者从以下两个方面优化教材的情境设计:1.对情境素材的优化。教材创设的情境均来源于社会生活实践中具有代表性的现象或问题,它们具有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反映的充分性、内容教学的适切性和妥贴性,同时还具有学生认知的兴趣性、学习的启发性。2.对教材情境分布结构的优化。受制于教材的容量和教学规律与认知发展规律,教材不可能都是复杂新颖的、不良结构的情境。
思想政治课教材依据情境的复杂程度、新颖程度、不良结构程度,对情境分布进行规划。凡是涉及陈述性知识的,一般采用短小精悍的简单的熟悉情境,而且结构良好;凡是在课文中涉及程序性知识的,一般采用简单的新颖情境,并安排一部分结构开放的情境;凡是单元综合探究的情境,一般都是复杂新颖的情境,而且结构开放。编写者力图通过构建结构复杂新颖程度、不良程度不等的情境序列,以循序渐进地发展思想政治学科素养。三、教材呈现方式选择的基本理念——四化三贴近两尊重优化情境本轮思想政治课程改革最大的突破之一就是把思想政治课定位为活动型学科课程,通过“内容活动化、活动内容化”培育思想政治学科素养。这一定位是对思想政治课程性质的内在要求,是对教材呈现方式的规定性要求。教材编写者为了体现活动型学科课程这一定位,在呈现方式上进行两方面的努力。1.设计教学功能不同的探究性活动序列。在每一课每个框题的每一目均设置一定数量的探究与分享活动,依托真实的生活情境设置各种真实的活动,让学生在思辨、辨析中理解基本知识,发展关键能力,养成正确态度。每个单元设置一个综合探究活动。通过创设源于真实社会生活的典型情境,要求学生运用本单元所学的知识,借助课堂内外的探究活动,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探究与分享”侧重课堂内的各种活动,基本功能在于让学生理解和运用某一知识;“综合探究”强调的是课堂外的活动,或者说,以课堂外的各种活动为主,主要功能在于知识的综合运用。2.活动学科任务化。如何实现活动内容化?那就是必须将思想政治课的学科任务(描述与分类、解释与论证、预测与选择、辨析与评价)注入思想政治教材中的活动,通过运用所学知识能力完成学科任务活动来发展某一具体学科素养。三、教材呈现方式选择的基本理念——四化三贴近两尊重强化活动三、教材呈现方式选择的基本理念——四化三贴近两尊重深化辨析作为思想政治课教材,必须凸显积极价值引领的意义,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与内容内化于学生之心。为此,教材借助典型情境设置议题,评析展示的观点,在比较、辨别中提高认识,在探究中拓宽视野、启迪思维,帮助学生形成正确认识和思想政治态度,培养实践创新能力,引领学生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教材呈现方式选择的基本理念——四化三贴近两尊重淡化定义淡化定义不是指完全不要定义,而是指尽量采用描述性定义(基本概念依然采用严格的定义描述其本质);淡化定义不是放松对科学性严谨性的要求,而是根据高中生的认知发展规律与特点和本学科高中阶段的任务目标,不再突出对概念定义的字斟句酌式的辨析,而是根据统筹大中小德育的原则,将这一任务留给高等教育阶段;不再从概念到概念,而是在生动形象的情境中生成对概念的认知。
对概念进行三层次处理:严格定义的概念、描述性定义的概念、无定义概念。三、教材呈现方式选择的基本理念——四化三贴近两尊重三贴近“三贴近”是指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生活,即贴 近学生的实际生活。这是在上一轮思想政治课程改革中 为了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在教材编写中采取的 成功做法,深受广大中学生和思想政治课教师的欢迎。 《经济与社会》教材继承这一原则,合理选择教学内容 的呈现方式,做到润物细无声。 三、教材呈现方式选择的基本理念 ——四化三贴近两尊重 三贴近 教材在编写中十分注重高中生身心发育的特点,从学生身边的 例子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基本理论问题。 例如,在第一课,教材引导学生思考我们每个人一天的生活均 离不开公有制与非公有制经济,是他们一天到晚为我们提供琳琅满 目的产品和服务。我们就是要通过这种生动形象的例子,告诉大家: 我们的生活之所以丰富多彩,是离不开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 是所有制的百花齐放支撑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奇迹。这样就把这个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最抽象的问题拉回到了我们每个同学的 身边,告诉他们:抽象的理论其实离我们的生活很近。 应该说,整本教材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
我们就是要借助于学 生身边生动活泼的例子,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抽象的理论问题,让他 们觉得理论离自己的生活并不遥远,激发他们理论思维。 三、教材呈现方式选择的基本理念 ——四化三贴近两尊重 两尊重 “两尊重”是指尊重学科逻辑、尊重生活实践逻辑,构 建学科逻辑与实践逻辑、理论知识与生活关切相结合的教 材。学科内容的整体设计符合知识发展与认知发展的内在 规律,立足于思想政治核心素养的培育,着眼于学生的真 实生活和长远发展,使理论观点与生活经验有机结合,让 学生在生活实践中通过体验、感悟、辨析、探究中获得真 理,感受真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与社会建设中的巨 大力量。 三、教材呈现方式选择的基本理念 ——四化三贴近两尊重 本教材在编写中高度注意大中小德育一体化,避免机械重复,避免因为协调统 筹不好而光螺旋不上升的长期固有疾病。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是有些主题必须重复, 但我们要根据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避免机械重复,做到螺 旋式上升。《经济与社会》教材的编写在这个方面做了比较大的努力。 例如:在讲基本经济制度时候,初中教材也介绍了,但初中教材主要介绍是什 么,即不同所有制经济的含义和作用,高中教材没有机械重复这一点,而是侧重讲 为什么和怎么做。
同样的,与其他阶段的各科教材相对照,针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我们的 教材重点介绍它怎么运行以及运行的条件,针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存在的问题, 教材侧重介绍如何治理和完善。 针对经济发展思想和理念,本教材侧重于怎么在经济发展思想和新发展理念的 引领下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以及建立现代化经济体系。 针对个人收入分配,本教材侧重介绍个人收入获取的途径以及如何完善个人收 入分配。针对社会保障这一新增加的内容,我们的教材侧重介绍社会保障的主要功 能、主要形式和如何完善社会保障。 本教材在撰写、修改过程中总是与其他阶段的类似教材进行对比,做到了螺旋 式上升,能够根据不同阶段学生的特点教授不同具体内容,选择不同的呈现方式。 两尊重 四、教材需要回应的关键问题 ——如何体现培养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 学科核心素养的要义有两条: 对学科基本知识的对学科基本知识的 内化,包括学科知 内化,包括学科知 识的结构化、语言 识的结构化、语言 化、思维化 化、思维化 学科知识的外化,学科知识的外化, 即能够运用这些 即能够运用这些 基本知识在真实 基本知识在真实 的社会生活情境 的社会生活情境 中提出问题、分 中提出问题、分 析问题、解决问 析问题、解决问 1122 本课程在每一课设置两个框题,讲述基本概念与原 理,而且是通过典型情境设置让学生理解、掌握这些基 本知识。
知识的选择强调“基础性”,强调“少而精”。强 调学科知识的整体逻辑性。 通过设置综合探究,强调学科知识运用的综合性;强调 学科语言表达的规范性;探究问题的设置高度注重学科 思维方法的培养。 通过设置探究与分享活动与综合探究,提高学生运用 所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内容设置强调“应用性”和“创新 四、教材需要回应的关键问题——如何体现培养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 四、教材需要回应的关键问题 ——如何体现培养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教材在编写两个综合探究的探究目 标的时候,没有从形式上拘泥于课标提出的思想政治学科核 心素养喊口号,做到了“心中有素养、笔下无素养”,本教 材的综合探究目标部分没有高喊思想政治四大学科核心素养, 但是无一不是指向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也就是说,我们 不是把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口号化,而是把它转化成为了 具体情境中的任务及其表现,即教材写的是素养的表现,但 指向的却是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如何撰写教学目标?) 四、教材需要回应的关键问题 ——如何体现培养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 另一个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教材特别注重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P16:“故待农而食之,虞而出之,工而成之,商而通之。此宁有政教 贱,各劝其业,乐其事,若水之趋下,日夜无休时,不召而自来,不求而民出之。岂非道之所符,而自然之验邪!”(司马迁《史记.货殖列 “通常他既不打算促进公共的利益,也不知道他自己是在什么程度上促进那种利益,他只是盘算他自己的安全;由于他管理产业的方式的目的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