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梳理1949-1978年中国经济发展成就,对这段历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今天介绍一下在这一时期我国经济上取得的成就。
我们在旧中国遗留下来的“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我国钢铁、电力、石油、煤炭、化工、机械、轻纺等工业部门大大加强,许多新的工业部门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地发展起来。
——叶剑英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0周年大会的讲话
在1952~1978年间,除了“三年困难时期”等几个特殊的年份外,我国经济保持了一个较高的增长速度,GDP的年平均增速为6.7%。
1952年我国人均GDP为119元,1978年我国人均GDP增长到385元,1952~1978年人均GDP的年平均增速为4.6%。
1952年,我国GDP中,第一产业占比50.49%,第二产业占比20.78%,第三产业占比28.73%;
1978年,我国GDP中,第一产业占比27.69%,第二产业占比47.71%,第三产业占比24.60%。
在近30年的时间里, 城乡居民储蓄存款总体上呈不断增加的趋势, 由1952年的约8.6亿元上涨到了1978年的约210.6亿元 ,增长了约23.5倍。
上面大概介绍了这一时期的主要经济指标变化情况,以下分四个时期分别介绍这段时期的经济方面的工作:
恢复国民经济时期(1949~1952年)
1950年3月,人民政府统一全国财政经济工作。没收官僚资本归国家所有,壮大国营经济;引导成立合作社,发展合作经济;推动土地改革,废除了几千年的封建土地所有制,建立农民私有土地所有制;发展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形成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公私合营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个体经济五种经济成分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成分并存的新民主主义经济体制。
建立计划经济体制与启动工业化时期(1953~1957年)
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1953年9月,中央提出“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决定对农业、手工业、私人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改造,实现国家工业化。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发生根本性变革,中国建立起单一公有制的计划经济体制。在资金、技术、人才紧缺的情况下,中国在苏联的援助下,集中建设“156项”工程及900余个限额以上建设项目,初步奠定了工业化的雏形,在短期内促进了工业化的突飞猛进。
调整国民经济时期(1958~1965年)
第二个五年计划开始,此时期主要是调整和完善国民经济体系。
三线建设时期(1964~1980年)
三线建设是在云、贵、川等中西部地区的13个省、自治区进行的一场以战备为指导思想的大规模国防、科技、工业和交通基本设施建设。
1964-1968年间先后开始修筑贯通西南的川黔、贵昆、湘黔等几条重要铁路;新建、扩建了攀枝花、包头、酒泉等大型钢铁基地和为国防服务的10个迁建、续建项目;在四川、贵州、甘肃等地建设了一批国防服务的石油、机械、电力项目。这一时期,要求各地区建立起自成体系、自给自足的工农业和军事工业,提出大办五小(小煤矿、小钢铁厂、小化肥厂、小水泥厂和小机械厂)工业,解决自给自足。实施“三线建设”,增强了国防力量,改善了工业和城市布局,对国民经济结构和产业区域布局调整产生深远影响。
张玉瑜.为了新中国的繁荣富强——1949年至1978年重大成就回顾[J].党史文汇,2011(10):8-16.
下面介绍在农业方面取得的一些成就。
1949年,中国人口为5.4亿,乡村人口为4.8亿,粮食产量仅为11 318万吨,人均产量209公斤;
1978年,中国人口为9.6亿,乡村人口为7.9亿,粮食产量增长到30 476.5万吨,人均产量增加到317公斤,比1949年增加了108公斤。
以上是一些农产品的产量变化情况。
在农业设施建设中,化肥的大幅度增加表示出我国在该阶段不断重视将现代科技成果融入农业生产,以稳产增产。
值得自豪的是,现在,中国是全球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目录中所有工业门类的国家。下面介绍在那一时期新中国在工业方面取得的一些成就。
1949年以前,中国年产原油只有12万吨,国内消费基本靠进口,1959年,随着大庆油田的建成和胜利油田、大港油田的开发,1965年原油产量达到1131.5吨,实现石油全部自给;钢铁工业,解放初期只能生产400多种钢材,到70年代末能生产两万种以上,钢材自给率达80%左右;汽车制造业、电子工业、冶金设备制造业、飞机工业等工业部门也都逐步发展起来。
张玉瑜.为了新中国的繁荣富强——1949年至1978年重大成就回顾[J].党史文汇,2011(10):8-16.
图表显示这一时期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情况。
1952年,新中国自行修建的第一条铁路成渝铁路建成通车。
1956年,长春一汽生产的中国第一辆解放牌载重汽车。
1968年,中国自行设计和施工的南京长江大桥建成通车。
新修的水库在防洪减灾、灌溉、水利发电、水产养殖方面发挥巨大作用。
1954年,新中国成立后建设的第一座大型水库官厅水库竣工。
1960年,中国第一座自行设计、自制设备、自己施工建造的大型水利发电站新安江水电站建成开始发电。
1960年11月5日,我国自主制造的第一枚近程导弹“东风一号”发射成功。
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中国成为继美、苏、英、法之后第五个拥有原子弹的国家。
1967年6月17日,中国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
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中国成为继美、苏、法、日四国之后第五个能制造和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
1970年12月,中国第一艘核潜艇“长征一号”下水,1974年8月服役,中国成为继美、苏、英、法之后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
通过以上介绍可以看出,在计划经济时期,尽管新中国在没有资金,人才紧缺的情况下,依然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改革开放后的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关键的人才、制度、经济等基础。可以说,没有新中国前30年的发展奠基,就没有改革开放后的繁荣进步!
【注】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