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尔萨斯人口理论既然认为是人口增长速度超过了经济增长速度才引发了社会震荡的,那么震荡过后怎么就能解决了经济增长速度的问题呢?
马尔萨斯解释说是震荡产生了屠杀,导致了人口减少。可人口减少也不等于经济增长啊!而且,社会震荡显然是还会更加严重地损坏经济社会的发展才对呀!咋人口经过屠杀,减少了一定的社会精英及青壮年人口后,却能在更加破损的经济基础上找到平衡呢?毫无道理嘛!人类社会哪里是那么回事呢。
认真想一想,人类社会的动荡和人口及其增长速度的快慢,其实毛关系都没有。马尔萨斯那“理论”只不过是自作聪明,是在依靠糊弄欺骗百姓,靠掩盖统治者的无知、愚昧和维护其既得利益作为真实的目的,以换取统治者的施舍及虚幻名誉。
一、人类社会的动荡和矛盾,根本的是人们社会生活内容、方式及对应的人与人关系的不断叠加、积累,积淀出了与既有的、被人为固化了的社会关系即所谓阶层之间的矛盾。当这种矛盾得不到必要的疏通、缓解和改革、更新,当被看似偶然实则必然的最后一根稻草压垮塌之时,所谓的社会动荡就发生了!
二、为何会产生一个被人为固化了的阶层社会,并与不断发展变化和新生新型的社会关系之间形成矛盾及利益争斗呢?
这是一个人类社会的历史根源问题。在人类社会的原始时期,社会形态是基于简单暴力基础之上而形成的,直接说即从根本性质上讲就是具有着专制独裁性质的,其中自然是以社会利益的分配作为其根基与根据的。亦即,在原始社会形态里,暴力者依靠暴力获取了自己的社会利益,同时又依靠对其他社会利益的分配权来维系其既得的权和利。这,形成了一个社会利益的闭合运行体系,处于权和利相对优势或劣势之中的人们,被这种闭合运行体系所相对分化并固化。
很显然!这种相对固化,纯粹是人为的,是纯粹依靠主观意志所决定的,或者说它并没有实际的价值根源和根据。
而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内容、方式、形态及性质等等,却不是可以由任何人的主观意愿、意识、意志可以控制和束缚的,它是人们生产生活技能即广义的科学技术不断发展进步所决定的!
人们生产生活技能的这种发展变化有两个层面:
一是量变。即虽然根本的生产及相应的生活内容、方式等没有发生质的变化,但却也不以人意志为转移地发生着数量上的变化。亦即与原生产及相应生活内容、方式的掌控者之间,会产生并形成相应力量对立的可能。比如李渊、李世民家族,与隋炀帝杨广家族之间的矛盾关系;亦或以忽必烈为统领的元人势力,与以宋怀宗赵昺家族为代表的宋人势力之间的关系;以及清后期原满族势力体系,与以袁世凯北洋军阀为统领的汉人势力体系之间关系等。他们所代表的并不仅仅是单纯的同姓或同族人及其势力,而是由相应社会发展变化过程所形成的新或旧利益产生、控制及分配的体系,是由形成、具备并掌握着相应生产生活内容及利益及价值分配权利的人们共同构成的。
当这种体系之间的相互关系,具有了可以分庭抗礼的经济基础与社会组织形态时,社会震荡和动荡就不可避免了。
二是质变。当整个社会生产生活的内容、方式乃至形态、性质等发生了根本变化后,所带来的或引起的社会震荡或动荡,就和之前的那种量变性质不同了,也不是对社会根本利益的控制与分配体系、集团之间的变更,而是社会根本利益的产生、控制与分配方式、形态及性质等,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具体讲就是:从根本上讲,在人类的原始时期及整个农牧社会里,是依靠简单暴力形成社会利益的,并自然而然形成相应的社会价值观念,且控制着相应的社会利益,其中包括对相应社会利益及价值的分配权等。
而在工业社会诞生并逐渐发展成熟的过程中,根本上依赖简单力量及暴力形成的社会生产生活内容、方式、形态及性质等,逐渐被以高技能即科学技术密集型生产生活内容、方式、形态及性质所替代。决定了这种新型社会生产生活内容、方式、形态及性质之下的社会利益产生、控制及分配,包括形成相应的价值观念的,不再是原始简单力量和暴力,而是运用于实际生产生活之中的新兴、密集和不断发展进步的科学技术即一般意义上的生产生活技能。过去依靠简单力量及暴力形成的利益及价值表现形态、性质等,已由科学技术即一般意义上的生产生活技能的相互补充,以及实际而具体的相互结合、比较所体现和实现,从根本上摆脱了基于简单力量及暴力基础上形成的由主观意志决定的形态及性质。
人类社会对具体利益产生、控制和分配形式、形态及性质上的这种转变和升华,具体体现在社会形态由专制独裁向民主共和方向上的实质性过渡。
这同时也说明:若没有工业化或类工业化这种社会生产生活形态及本质上的转变和升华作为物质条件和基础,任何专制独裁社会形态及其性质的变形或“隐退”,抑或任何名义上的、外在形式的社会民主与共和,都是虚伪的!这方面例子很多。
相应,若人类社会真正具有了实质工业化的生产生活内容、方式、形态及性质,经济社会的市场化,以及政治体制上的民主化,则也是必然的。这方面的例子同样不少。
三、为何被人为固化了的统治阶层,与不断发展变化出来的、新生新型的社会利益及价值体系之间,会形成相互的矛盾及利益争斗呢?
在同为专制独裁性质的利益及价值体系之间,由于彼此都是主观暴力性质的价值及利益分配体系,且彼此处于同一社会区域,不可能同时决定、控制和分配同一区域内的利益及价值,所形成的利益和价值控制及分配矛盾,也就只能通过主观意志力的矛盾冲突才能解决了。这种矛盾冲突的最终表现形式就是战争。
而在经济社会市场化、政治体制民主化的社会利益与价值体系之间,即在社会价值及利益是通过由科学技术亦即一般意义上的生产生活技能的相互补充、实际和具体的结合、比较所体现和实现的经济社会体系之间,由于相应的利益及价值分配是通过生产生活技能的相互补充,和实际、具体的相互结合、比较所体现和实现的,彼此之间无须也不可能通过简单暴力或主观意志力的矛盾冲突获得解决,即只能通过生产生活技能的相互补充,和实际、具体的相互结合、比较才能得以体现和实现。一句话,只能通过符合经济市场化的机制体制才能具体地、合理地获得最终解决,并以此作为根本和基础得以继续相互的协同、合作与发展。
而在当前以主观简单暴力作为根本的专制独裁性质利益与价值体系,与经济社会市场化、政治体制民主化性质的利益与价值体系并存的时代,由于其特殊的两种利益与价值产生、控制及分配性质的并存,决定了当前解决国际经济社会利益与分配体系之间矛盾冲突的方式,同时具有主观意志力即暴力的矛盾冲突形式、形态及性质,以及通过生产生活技能的相互补充及实际、具体的相互结合、比较而得以体现和实现两种形式、形态及性质并存,使相应经济社会之利益及价值体系之间的矛盾冲突,显得异常的甚至是空前绝后的“错综复杂”。即既动用了原始的简单暴力乃至战争,也尽可能地动员、动用了各种既有的经济与市场化手段和途径等。即简单暴力里有经济手段,经济手段里亦有简单暴力。这一特点,在当前的俄乌战争或利益冲突中,就比人类社会以往任何一次矛盾冲突都来得典型。
2024.6.8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