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格斯的历史合力论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党的创新理论发展的哲学基础。以“以人为本”为核心主旨、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基本要求、以“统筹兼顾”为根本方法的科学发展观继承和发展了历史合力论的发展主旨、发展机制、发展过程和发展方法思想。深入分析和深刻理解恩格斯的历史合力论及其当代价值,对于完整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
恩格斯在晚年提出历史合力论,其理论形成背景是唯物史观受到了来自资产阶级学者保尔·巴尔特和德国社会民主党内“青年派”的严重歪曲、非难和挑战。他们把唯物史观歪曲为“技术经济史观”或社会宿命论。在他们看来,唯物史观只看重经济、技术等物质性内容,社会历史发展的功能性因素只有经济关系,而社会发展中的“人”只不过是依附于经济关系的“棋子”,是历史必然性的奴隶。这是典型的社会宿命论,它完全忽视、否认了人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马克思主义认为,历史过程中的决定性因素归根到底是现实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经济状况是基础,但是对历史斗争的进程发生影响并且在许多情况下主要决定着这一斗争形式的,还有上层建筑的各种因素,这包括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从事物质生产实践的人,他们在社会历史发展中也具有重要作用。如果没有人的活动,也就没有历史,“‘历史’并不是把人当作达到自己的目的的工具来利用的某种特殊的人格,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的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卷)这是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一贯思想主张,这种思想既坚持了历史唯物主义的一元论,也充分尊重了历史发展的辩证法,既肯定了经济因素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决定作用,也强调了人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主体性和能动性意义。
针对那种将唯物史观歪曲为“技术经济史观”或社会宿命论的挑战,恩格斯提出了社会历史发展是人作为历史主体及其合力的结果,“无论历史的结局如何,人们总是通过每一个人追求他自己的、自觉预期的目的来创造他们的历史,而这许多按不同方向活动的愿望及其对外部世界的各种各样作用的合力,就是历史。”(《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在这里,恩格斯肯定了人作为社会历史发展的主体性意义。那么,人又是如何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呢?恩格斯进一步指出:“历史是这样创造的:最终的结果总是从许多单个的意志的相互冲突中产生出来的,而其中每一个意志,又是由于许多特殊的生活条件,才成为它成为的那样。这样就有无数互相交错的力量,有无数个力的平行四边形,由此就产生出一个合力,即历史结果,而这个结果又可以看作一个作为整体的、不自觉地和不自主地起着作用的力量的产物。……每个意志都对合力有所贡献,因而是包括在这个合力里面的。”(《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在这里,“总的合力”就是由历史主体选择性与历史客观规律性组成的合力,由人的能动性和经济的决定性所构成,它表明历史进程就是物质条件与个人意志及其合力的统一,经济因素在社会历史发展中具有最终的决定意义,但它不是唯一的因素,个人及其主体合力对历史发展亦具有重要意义,每个人都对社会发展作出了各自独特的历史贡献。
历史合力论强调人的因素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这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为核心具有内在一致性。在科学发展观中,人既是社会历史的价值主体,也是社会历史的实践主体。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全国各族人民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主体,人民群众积极性创造性的充分发挥是我们事业成功的保证,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党全部奋斗的最高目的。”这充分肯定了人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主体性意义,强调了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就是承认作为创造历史的所有个体及其群体合力对社会历史发展的贡献,确立了人在社会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因此,坚持和贯彻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就应该在实践上将人民群众看作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的承担者和创造者,在价值上将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实现看作是党和政府的全部奋斗目标,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维护人民群众的主体利益,提高人民群众的主体素质,只有构建并坚持这种以人为本的价值观,才能充分发挥历史发展的合力作用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为核心,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历史合力论所坚持的历史发展主体选择性与客观规律性相互作用的思想,在实践中回应和反驳了“技术经济史观”和社会宿命论的诘难和挑战,鲜明地突出了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主体地位。科学发展观所强调的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在发展主旨上构建了历史合力论的现代新形态。
恩格斯的历史合力论对中国当代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历史合力论强调了社会历史发展的整体性和协调性。一般来说,没有关于世界的系统性观念,就不可能最充分而准确地领会马克思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马克思主义的所有最重要发现的决定性前提之一就是系统观念和系统性原则。历史合力论的核心思想是社会历史的发展最终沿着力的平行四边形的合力方向运行和发展,而这个合力又是如何产生的呢?它产生于主体要素间的协调统一、客体要素间的协调统一以及主客体要素间的协调统一,即主体和主体之间、客体和客体之间、主体和客体之间形成的无数互相交错的力量,由此形成无数个力的平行四边形,融合为一个力的总的平均数,进而产生出一个合力,这就是历史发展的最终力量源泉。因此,历史发展的总的合力是由不同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而形成的,而不是由某一个单独要素的独立力量而形成的,任何一个个体力量都不能游离于整体力量之外,它们只有存在于力的整体之中并处于彼此协调互促的关系之中,才能最终为历史发展的合力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各个个体的力量要素对于历史合力又具有积极的聚合作用,他们是主观能动的,而不是消极被动的,它们对历史合力的大小和性质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历史的发展不仅要有整体观念,还应有协调观念,在整体中寻求各个力量要素的协调共处和最佳组合,才能获得社会历史发展的最大合力。
科学发展观继承并发展了历史合力论的方法论。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体现了社会发展的整体性和协调性要求,将社会主义事业看作是一个庞大的系统的复杂工程,只有坚持统筹兼顾的科学方法,才能协调发展,才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坚持科学发展观的统筹兼顾方法,就是要统筹处理社会系统的各个要素及其相互关系,做到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使各方面的发展相适应,各个发展环节相协调。科学发展观的统筹兼顾这一根本方法赋予了历史合力论以新的内涵,在推动社会发展上要坚持整体观念和协调观念,学会“弹钢琴”,做到统筹兼顾,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这是历史合力论在发展方法上的丰富和发展。
恩格斯的历史合力论为科学发展观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科学发展观是历史合力论与中国实践相结合而形成的重要理论成果,科学发展观继承并发展了历史合力论,两者之间具有内在统一性。正确认识和理解作为历史唯物主义重要内容的历史合力论的方法论意义,对于历史合力论的现代运用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单位:北京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SourcePh">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