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社会 > 【时代青音】把握“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具体内涵和深刻依据

【时代青音】把握“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具体内涵和深刻依据

【时代青音】把握“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具体内涵和深刻依据“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作者:韩喜平(吉林大学党委副书记、教授、博士生导师);杜都(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的社会主要矛盾实现了由“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到“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重大转变。人民群众需要的内涵和外延在不断扩大,需要的层次不断提高、需要的多样性不断丰富,其不仅局限于传统语境下的物质生活富足和精神生活充盈,而且在政治、法治、文化、道德、健康、生态等方面的需要也有增无减。如何科学理解“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具体内涵,对于有效解决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从而推进不断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具有极为重大的意义。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具体内涵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以丰富多样物质性需要为基础。物质是文明的基础,丰富的、多层次的物质需要满足是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满足的基础和关键,物质性需要的满足不仅关系到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实现,更关系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改革开放四十多年的发展,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同时人民的需求也进一步丰富与提升。一是更加丰富、更高水平的物质性需要问题。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民基本生活需要得到满足的情况下,就必然要求更加丰富的、更高水平的物质性需要。重视供给端物质生产的丰富性、高效性、协调性、绿色性;更加重视民生领域公共产品供给,使得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二是更加丰富、更高水平的物质性需要的公平性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为进一步缩小贫富差距,党中央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在缩小贫富差距的问题上做出了巨大努力,并向世人展现了坚定不移的决心。三是更加丰富、更高水平的物质性需要的合理性问题。更加丰富、更高水平的物质性需要虽然是美好生活需要的前提基础,但要防止滑入马克思所批判的资本主义社会虚假需要、奢侈需要的泥潭之中。面对享乐主义、消费主义、物质主义的诱惑,在人的物质需要问题上更应当进行合理引导,防止在更加丰富、更高水平的物质需要问题上走向极端。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以社会层面的精神性需要为提升。人作为物质性存在与精神性存在、自然性存在与社会性存在的集合体,其特殊之处就体现于超越于物质、自然层面的精神性与社会性。反映到人的需要层面,人的本质的特殊性决定了人必然会有着区别于动物的、强烈的精神性需要。可以说,精神性需要作为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是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构成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上阐释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时深刻指出,“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中国正处于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关键时期,既要牢牢把握住经济建设的主方向,将物质文明的发展推向更高水平;也要高度重视人民群众的精神需要满足和精神世界建设,这本身就是人民美好生活的具体要求。

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深刻依据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有着深刻的理论依据和新时代发展要求的实践逻辑,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从价值逻辑来看,马克思主义展现了人类社会最崇高的价值追求,即全人类的自由解放和全面发展。客观来看,人的自由解放和全面发展的实现在本质上都可以理解为人的需要的具体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既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对社会主义阶段性历史任务的准确判断,也是对经典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自由解放和全面发展”价值追求的中国化、时代化理论概括。从继承性与发展性的角度来看,两个范畴具有高度的理论共通性。“人的自由解放和全面发展”价值追求的实现,应该以“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满足为前提;而“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满足又会为“人的自由解放和全面发展”价值追求的实现创造历史条件。如果说马克思主义将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人类的自由解放作为最高价值追求;那么,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就是马克思主义的阶段性价值追求。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是社会主义的本质体现。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是立足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从根本任务和发展目的两大方面对社会主义本质进行了科学揭示,即根本任务是“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发展目标是“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对社会主义本质进行了中国化时代化的创新阐释,明确指出,“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可见,不断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人民美好生活的内在要求,也是人民美好生活的具体内容,“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中“人民”要求是全体人民群众,这满足的是共同富裕的“共同”要求,而且是物质需要与精神需要、个体需要与社会需要等多种需要类别、不同需要层次的深度融合。同时,“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必然要求生产力高度发达,而且必然要求没有剥削、平等公正,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体现的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体现。为人民谋幸福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明确,“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史实际上就是一部领导人民不断满足其需要、实现人民幸福的历史。“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实践,社会生产力发展推动的社会主要矛盾转化规定了其内容实质。在改革开放的四十多年中,生产关系的不断调整优化极大程度地释放了生产力发展潜力,我国的综合国力明显增强,其发展成就为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到了一个崭新阶段。在改革开放的四十多年间,人民群众对于美好生活的需要正在由改革开放之初的“有没有”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的“美不美”“好不好”的阶段迈进。人民群众更加注重现实生活中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可以说,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满足这一奋斗目标贯穿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始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

【基金项目:研究阐释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中坚持人民至上经验研究”阶段性成果(22ZDA009),吉林大学“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与人类文明新形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创新团队项目阶段性成果(2022CXT08)】

相关链接

【时代青音】陈先达、臧峰宇对谈:如何在时代语境中推进文化的实践转化

【时代青音】韩庆祥:领悟理论的伟力

【时代青音】唐任伍:正确把握理论深度与网络大众化传播的关系

【时代青音】韩震:如何正确运用大历史观把握时代大势

【时代青音】郑功成:质量、信心与养老服务业发展

【时代青音】黄阳华:夯实现代化强国建设的物质技术基础

【时代青音】金民卿:新时代“两个结合”的原创性理论贡献

【时代青音】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题中之义

【时代青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工作的内涵与实践路径

【时代青音】巨大韧性、强劲动能与中国经济“含金量”

【时代青音】在“两个结合”中深刻理解新的文化生命体

【时代青音】杭州亚运会:探索大型综合性赛事成功的“中国方案”

【时代青音】数字经济为实体经济减排降碳发展注入新动能

【时代青音】数字技术赋能新业态 打造高质量消费环境

【时代青音】从“变”与“不变”中看“一带一路”十年蝶变

【时代青音】法治力量为网络强国建设构筑安全屏障

【时代青音】推动“四链”深度融合 做好“高”“新”两篇文章

【时代青音】提升东北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筑牢粮食稳产保供“压舱石”

【时代青音】深化数字合作,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时代青音】城市与人才共发展,绘就中国式现代化美好画卷

【时代青音】以“守正创新”求解古今中西文化之争

上一篇: 有钱真的会有底气吗?
下一篇: 教育部对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第2565号建议的答复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