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9日,由全国高校信息资料研究会与中国人民大学评价研究中心联合研制的《境外大学学科分级目录(人文社会科学)》发布,全景式呈现国外高校的社会学科实力水平。
该框架的建立,最现实的意义是治理当前水硕与水博泛滥的现象。让很多国外高校的社会学科的硕博毕业生现出原形;打击当前国内的学历乱象。
该研究团队选取了哲学、语言文学、历史学、艺术学、工商管理、经济学、法学、社会学、政治学、公共管理、新闻传播学、图书与信息管理及教育学等13个国际通用学科作为研究对象,多维度做出评估,最后得出评级结果;类似于国内的学科评级;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从研究的专业看,都是我们常见的冷门专业,这些专业即使是国内的本硕博毕业生,除去体制内就业,其它地方也难就业的。这些专业在全球任何一个地方都难就业,实际国内是沃土。
为什么国内是水硕与水博就业的沃土呢;主要是国内部分企事业单位招聘很不规范,存在一定的人情因素,让这些国外回来的硕博毕业生有生存的空间;所以一些有资源的家庭,都把成绩不好的孩子送到国外镀金。
几年后摇身一变,拥有国内非常看重的硕博学位,属于高学历人群,堂而皇之的获得了优质岗位,带来了就业的不平等;老百姓怨声载道。但是这些学历还是教育部承认的,你还拿不出台面上的理由。
《境外大学学科分级目录(人文社会科学)》就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诞生的,以期帮助用人单位分辨出水硕与水博,更好的区分人才,防止一些人浑水摸鱼。会达到这样的效果吗?我看基本不可能。
有一点要说清楚,水硕与水博一般泛指社会学科毕业生,欧美发达国家的理工科硕博在国内非常吃香,很多科研单位抢着要的;不过欧美名校由于大家都知道的原因,不怎么接受国内理工科学生的留学申请,社会学科则不限制。
有人说国外的文科硕博学位不水,现实情况怎么样呢?当然里面也有个把真才实学的;但是比例极低的;多数是国内学习成绩差的人在走捷径的。读书这个事情99%还是要天赋的,国内不行,一出国就一飞冲天可能性极低的;水不水自己知道。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最近几年用人单位确实不待见社会学科留学生,客气一点当本科生对待,部分用人单位直接不要这些“留学生”,很多留学生回国就业,实际比国内本科生还难。
笔者观点
治理水硕与水博,实际办法有很多,难在执行上。有资格出国留学的都是非富即贵的家庭,一些优质就业岗位的规则制定权,多是这些家庭的成员,怎么治理呢?难就难在这里。
治理水硕、水博泛滥很简单,严格限制国外社会学科研究生学历应聘国企,拒绝参加各类人才引进等就业机会;公开考试可以一视同仁。国企是水硕与水博就业最泛滥的地方;也是老百姓诟病最多的地方,这些人舍得治理吗?
水博与水硕不是不能治理,是有很多人不想治理,断了一些“二代”的优质就业路。靠一份评估报告想治理它们,估计没有人敢指望。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