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翁小平
儿童是我们的过去,我们从儿童走来,每个人心中都住着一个儿童;儿童是我们的未来,我们要为他服务。那么,儿童是什么呢?儿童需要什么呢?我们能为儿童做什么呢?
这些问题也许没有人能够准确回答,但是,在首都师范大学儿童生命与道德教育研究中心近日举办的“重新发现儿童”教育研讨会暨《重新发现儿童》首发式上,北京市海淀区玉泉小学校长高峰给出了他的理解:儿童是自然的、神秘的、真实的、幻想的、艺术的、诗意的、童话的、游戏的,我们需要重新发现和探索儿童的世界,唯有如此,才能让孩子站在社会的中央,创造出适合儿童成长的教育生活。
在高峰的办公室里挂着这样一幅字,上面写着:“一个小学校长,对国家而言,简直是微不足道,不如一只蚂蚁,但一个小学校长,十万个小学校长,就会决定一个国家的命运、前途和未来。”正是这份责任感,让高峰对儿童教育有着深深的痴迷。
6至13岁这个阶段是为人生奠基的阶段,“儿童是人生最珍惜的年龄”就是指的这一年龄段。高峰说,作为一名小学老师、小学校长,在教育的行走过程当中,天天跟孩子们在一块,观察他们,会有所感想和发现,“所以,我们有这样一种发现叫做‘重新发现儿童’,源于我们以前对儿童的看法在很多方面是不全面、不客观、不公正的。我们常常以自以为是的态度和看法来扼杀孩子的天性。”
“我们的儿童其实在两千年的历史长河当中,从来没有站在社会的正中央。今天我们对儿童过度的保护,或者反过来讲也叫过度的剥夺,实际也损害了孩子的天性。我们还没有把儿童作为社会的一个重要部分,所以其实我们内心、眼里没有孩子,我们看到了孩子但是没有看到儿童,没有看到儿童本体的价值或者他应有的地位。”基于这样的认识和理解,在《重新发现儿童》一书中,高峰结合多年来的教学管理实践经验和感悟,介绍了玉泉小学的“玉泉儿童宪法”、“幸福教育”、十大好玩课程等精彩内容,呼吁在尊重孩子自然性的前提下进行社会化教育。
在当天的研讨会上,关注儿童教育、儿童文学的专家学者对于《重新发现儿童》一书也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在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助理、儿童文学作家张国龙看来,一位校长在每天面对众多的学生、教师以及复杂的社会关系的情况下,还能静下心来将教育工作当中的一点一滴写成一本既有理论和案例,又有教学反思的书,很了不起。“书中有随笔,也有一些生动的案例,虽然一些细节很平淡,但还是不少惊喜,能看出作者的匠心”。
“发现童年、解放童年,是小学校长、幼儿园园长最本质的精神品质,也是立身之本。《重新发现儿童》这本书既有理论研究,也有实践经验,看得出来,高峰校长是一个童年的捍卫者。”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家庭教育首席专家孙云晓表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