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4月24日,日本研究所社会研究室邀请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研究部冯文猛研究员来所做了题为"英国社会问题和社会制度改革"学术报告。北京日本学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报以及本所的相关学者出席了报告会。会议由社会研究室主任胡澎研究员主持。
冯文猛以16世纪以来英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基本历史脉络为视角,系统梳理和分析了英国所面临的社会问题和社会制度改革的历程及启示。
冯文猛指出,英国作为第一个工业化国家,在技术和制度层面曾深刻影响着人类的历史进程。就福利制度而言,1942年的”贝弗里奇报告“和1948年的NHS(国民保健系统)均产生过重要影响。因此以英国为研究样本具有特殊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冯文猛认为,16世纪的英国,得益于世界范围内贸易和资本的扩张迅速富强起来,但由此也造成了初期的贫富差距和流民等问题。英国政府为此在个人慈善、教会救济和地方济贫上做出尝试,颁布一系列法令限制流民的流动,防止和缓解流民压力、劳工短缺和因此导致的社会不稳定。其中,于1536年颁布的《亨利济贫法》,标志着英国开始以国家行为来着手解决社会贫困问题。这项法令包含了后来济贫法基于其上的基本思想,实现了从之前纯粹的惩罚性法令向惩罚与救济相结合的转变,在英国济贫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进入17世纪,英国社会发生急剧变革。流民和贫民的不断增加,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以及清教运动的展开对社会造成冲击的同时,也在改变英国社会对流民和贫困问题的看法。在上述背景下,英国颁布了著名的《伊丽莎白济贫法》(也称旧济贫法),对济贫的管理、资金筹集等作了详细规定,对济贫法进行了比较系统的规定,奠定了英国济贫法的基础。
18世纪的英国得益于圈地运动、工业革命以及造船与火炮技术的发达,迅速崛起,其济贫法也随之发生变化,表现为,开始强化救济管理工作、建立斯宾汉姆救济制度、实施济贫机构以外的救济,救济对象也由个人扩大到整个家庭。
19世纪,技术飞速进步和贸易全球扩张使英国成为世界性帝国,但内部也充满一些社会危机——机器代替手工劳动导致大量手工业劳动者失业,日益贫困化。社会问题倒逼英国政府实施“新济贫法”。其核心内容是建立济贫法委员会、建立济贫院,管理各级济贫法管理人员。
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社会问题的严重程度超过以往任何一个时期,除贫困问题,失业、健康和老年等问题也日益严重。在这一背景下,英国开始分别建立各领域的保险制度,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由此得以建立和发展。1908年,英国议会正式批准养老金法案,明确规定了英国国家养老金制度的普遍性和免费性原则。随后又颁布《健康促进法》、《国民保险法》和《失业保险法》等法案,由此构建起以社会保险制度为核心的现代社会保障制度。
20世纪中后期,受经济危机和两次世界大战等的冲击,英国的社会问题继续呈现严重化趋势,失业和贫困问题再度引起关注。尤其英国思想界在反思传统政策过程中,逐渐倾向于凯恩斯主义和社会民主主义者提出的一系列促进充分就业和发展社会保障制度的主张。其中,贝弗里奇报告的发布及其主张的福利国家的兴起,奠定了现代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基石,具有划时代意义。
从2013年开始,英国启动了二战以来力度最大的社会保障改革,规制社会保障津贴,统合各类社会福利金、不断完善 NHS等。
关于英国当前面临的主要社会问题,冯文猛指出,贫困问题、教育分化、劳动力市场的分割和社会分层、医疗和养老体系的不完善、社会发展与政策变迁以及社会福利体系变革带来的负效应是主要矛盾焦点。
谈到经验和启示,冯文猛认为,英国成熟的制度和思辨方式、持续创新对经济的推动、发达的公共服务体系、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格局、农业和自然生态保护的统一、完善的村庄设施和社会治理以及对生活方式、生活品质和社会建设的重视对中国未来的社会治理与社会制度改革可能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