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社会 > 从学校交往入手培养聋生的社会交往能力

从学校交往入手培养聋生的社会交往能力

从学校交往入手培养聋生的社会交往能力很多聋生入学前,由于自身的生理缺陷,导致心理上出现某些障碍,耳聋预防,缺乏家长的正确引导,入学后表现出孤僻、敏感、疑虑、以自我为中心等现象,教师应注意指导他们学会与同学交往。

听力障碍对聋儿语言、心理都造成了较大影响。部分聋生性格孤僻,与人交往困难,他们难以在认知、语言、个性和情感等方面获得全面和谐的发展,严重影响其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经调查,我校聋生从出生到入学,在家庭教育中由于各种原因60%的家长很少指导孩子与人交往,40%的聋生与自己的父母交流有困难。因此,我们认为教师是指导聋生进行有效交往的领路人,学校是聋生社会交往技能形成的基地。

一、学校交往是聋生社会交往能力形成的基础

作为聋校教师,应引导聋生学会与人交往,使他们克服残障,耳病常识,回归主流社会。学校是社会的一部分,聋儿入学后,教师应从学校内的交往入手,通过聋生与老师的交往,与同学的交往,培养聋生的交往能力。在学校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集体活动中,提高其社会交往技能。

(一)以情激情,师生交往

聋生刚入学,多数都使用地方手语,或是乱比画,有的甚至自我闭锁,不与人交流,师生间交往相当困难。聋校教师应懂得一些地方手语,耳聋常识,会根据语言情景揣摩聋生所表达的意思,应以细心、耐心、责任心对待每一个聋生。教师可以用规范的手语和口语耐心询问,或是摸摸他们的头,拍拍他们的肩,通过体态语言用“心”来交流。在这个过程中,一方面让学生学习到规范的手语和口语,纠正他们的不规范手语;另一方面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关心和爱护,逐步消除他们与老师交往中的心理障碍。引导聋生与老师交往,教师首先应以自己的热情和激情主动去与聋生进行交往,应从这几方面入手:1、指导聋生与老师交谈,如:会看(听)懂教师说话的内容,这是交往的关键;2、学习与老师交往的基本礼仪,如:见到老师怎样问好,怎样使用礼貌用语;3、学会采取适当的方式向老师求助,如:在学习、生活中遇到困难,知道怎样请求老师帮助;4、学习关心老师,如:珍惜老师的劳动,节日向老师祝福等。

(二)以行导行,生生交往

聋生入学后,与之交往最多的是同学。尤其是寄宿制聋校,聋生学习、生活都在一起。而很多聋生入学前,由于自身的生理缺陷,导致心理上出现某些障碍,耳聋预防,缺乏家长的正确引导,入学后表现出孤僻、敏感、疑虑、以自我为中心等现象,教师应注意指导他们学会与同学交往。而对于低年级聋生,由于交往语言贫乏,教师指导聋生与同学交往,应在具体的交往情景中,通过行动来引导,教聋生“这样做”,而不是简单的说教。教师的思想、行为、人格都可以左右聋生的社会规范、行为准则和价值观念,并内化为学生的行为习惯,潜移默化地影响聋生个体的人格、智力和创造力。因此,引导聋生怎样与同学交往,教师首先要注意自己的榜样示范作用。着重指导聋生学习与同学交往的基本礼仪,学习怎样与同学相处,学习怎样帮助同学,学习怎样向同学求助等。

二、从学校交往入手培养聋生社会交往技能的措施

(一)在日常教育活动中开展交往心理和行为教育

作为教师,应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处在自然状态下聋生的语言、行动和表现等外部特征,从而了解其内心深处的心理活动特征,为其交往认知训练和行为训练确立依据。对不能正常交往的聋生进行认知训练和行为训练,主要采取情景训练法。人为地创设情景,将聋生置身其中,从中观察聋生在与人交往时的行为倾向,并对不能正常交往的聋生给予行为指导和心理暗示,帮助他们确立正确的交往关系。在日常教育工作中,可以通过班级文化建设,促进聋生间良好的人际交往关系形成,如:美化教室活动。通过学校的卫生、纪律流动红旗评比,促进班级良好的人际关系形成。也可紧扣生活随机渗透,捕捉生活现象,随机组织有意义的活动,有效地对聋生进行交往辅导。如:利用教师节活动,进行尊师教育;利用学生中突发的事件,及时发现,及时教育;结合学校组织的大型活动,对聋生进行交往辅导……

(二)在学科教学中渗透交往心理和行为教育

教师应在传授知识和技能中对聋生渗透交往心理和行为教育。在学科教学中有目的、有计划地创造条件,渗透心理行为教育内容,不仅有助于培养聋生健康的交往心理,还能巩固和加深聋生对知识的理解接受。语文课、思想品德课、语言训练课等科目教学中都可有机渗透。课堂教学是聋生同伴交往的一种渠道,以聋生互动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也是促进聋生积极交往的途径之一。

(三)以主题班队会及社会交往实践活动为载体,提高聋生社会交往技能

通过组织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主题班会及社会交往实践活动,培养聋生与老师、与同学交往的技能,提高其参与集体活动的技能。根据聋生在交往中存在的问题,确立主题班会和交往实践活动的主题。教师要注意活动开展的趣味性、民主性、活动性、典型性、多样性,使聋生在活动中切实受到交往教育。如:《看谁懂礼貌》主题班会、《我是小顾客》社会交往实践活动……活动中应突出聋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尽可能安排有交往缺陷的聋生参与活动。情景设计上应以宽松、简洁、晓畅、和谐为主要特征,要给聋生轻松、优美、愉悦的感觉。主题班会或活动课中,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组织学生讨论,通过讨论,使聋生明白该怎样做而不该怎样做。教师要注意总结主题班会或活动课,对聋生交往给予正确的科学的指导。

(四)通过集体讲座对聋生进行交往技能指导

教师还可通过集体讲座使聋生充分认识到交往的必要性,并对聋生进行交往技能的指导。讲解一些与老师、与同学交往的常识,讲解参加某些经常性的活动中的人际交往常识,教给他们交往中的具体做法。以集体讲座为基础,集合日常交往心理和行为教育,加深聋生对讲座内容的理解,逐步使聋生内化为交往技能。

(五)对交往障碍较大的聋生进行个别矫正训练

交往十分困难的聋生,需要进行个别教育辅导。首先要确定对象,在集体教育过程中,根据聋生的表现而定。其次要收集资料,找出问题的原因,通过家访、调查、观察、谈话等方法,收集聋生平时表现的资料,分析找出问题的原因。然后制定个别化教育计划,确立其社会交往技能培养的目标与方法。教师要对聋生现有交往技能进行测评分析,科学合理地确立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最后实施个别化教育计划,进行认知和行为训练。一方面严格按照计划,循序渐进地进行训练,另一方面,对培养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要及时发现,及时分析,根据新的情况及时调整计划,使个别化教育更具合理性、科学性。

三、从学校交往入手培养聋生社会交往技能应注意的问题

学校是社会的一小部分,学校内聋生主要与老师和同学交往。而社会是个多元体,是复杂多变的,聋生将来如何面对众多的交往对象,适应日新月异的社会生活,教师应注意以下两点:

(一)教师要注意交往方法的指导,逐步拓展聋生交往范围

“授人鱼,而不如授人渔”,指导聋生与人交往,不管是与老师、同学,还是与家人、邻里,还是与社区其他成员,都是要让他们学得与人交往的基本方法、技巧。交往情景是变化的,让聋生掌握与人交往的基本技能,可“以不变应万变”。在学校交往的基础上,应逐步拓展聋生的交往范围,让聋生与更多的对象交往,进而适应社会生活。

(二)教师要争取家庭、社区的配合支持,形成教育合力

培养聋生的社会交往技能,从学校入手,但同时需要家庭、社区的密切配合。对于健听人,家庭交往是其学习交往技能的第一步。聋生由于特殊原因,很多家庭教育已经忽视了,家庭交往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家长应从家庭交往的角度引导好孩子与家人、邻里、亲戚等交往。教师要给家长做好指导工作,让他们对孩子引导有方。聋生的最终走向必然是社会。所以,社区交往是他们将来生活、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对聋生进行学校交往技能培养的同时,也应注意让聋生参加社会交往实践,积极争取社区的支持,让聋生能进行社会交往的实战演练

上一篇: 人民日报评论部:在练就过硬本领中担当时代重任
下一篇: 2023年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社会治理的主要措施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