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的观念结构
2005/01/10 19:53 考试虫丛书
社会的观念结构是由各种意识要素和观念形态按一定关系和方式组成的有机整体。��
一、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关系(一般作选择题)��
社会意识是社会精神生活的总和,包括人的一切意识要素和观念形态。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这是社会意识的本质特点。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变化和发展。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会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辨析题】“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
答: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存在是第一性的,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因此,社
会历史首先是物质资料生产发展的历史,是人民群众实践活动的历史。把一切历史归结为记录人思想的历史的观点是错误的,其本质是唯心史观。同时,依据唯物史观,社会意识是第二性的,它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人类历史是人的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思想因素在历史的发展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人类历史包含人类的思想史,研究人的思想史对于深入认识人类历史及其发展,以及更好地认识和了解人本身都具有重要意义。但是,不能把人类历史完全归结为记录人的思想的历史。��
二、社会意识形态(一般作辨析题)��
(一)社会意识形态是上层建筑的一部分,也称思想上层建筑,包括政治、法律、思想、宗教、道德、艺术、哲学和大部分社会科学。意识形态反映并服务于经济基础,在阶级社会中具有阶级性。非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式主要包括自然科学、逻辑学和语言学等。它不反映经济基础,没有阶级性。��
(二)社会意识(包括意识形态)的相对独立性及其社会功能。社会意识受社会存在决定,又
有其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具有独特的发展规律,它与社会存在的发展具有某种不一致性或不平衡性。它的相对独立性具体表现在:第一,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发展具有不完全同步性;第二,社会意识与社会经济发展具有不平衡性;第三,社会意识具有历史继承性;第四,社会意识各种形式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第五,社会意识能动地反作用于社会存在,这是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最突出的表现。先进的社会意识能促进社会存在的发展,落后的社会意识则阻碍社会存在的发展。��
上述原理对于指导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先进的社会意识。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和任务之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能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发展,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正确的思想保证;能有效地抵制和克服剥削阶级腐朽思想的泛滥和侵蚀;有助于培养社会主义新人,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和思想道德素质。��
(三)意识形态的社会功能:维护或批判社会现实;调控社会和人的活动。��
【分析题】试用意识形态的社会功能的原理,说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答:(1)注重思想政治工作是我党的优良传统。思想政治工作的实质就是通过加强意识形态的工作,突出意识形态的社会功能。��
意识形态是指反映着一定社会集团的利益和要求,在阶级社会中具有强烈的阶级性的意识形式。意识形态的社会功能主要表现在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上。这种反作用,一般为促进或阻碍作用。当它所服务的是适合生产力状况的经济基础时,就起促进作用,反之,它就起阻碍作用。当它服务于先进阶级和进步势力时,它就起促进作用;当它服务于反动阶级和腐朽势力时,它就起阻碍作用。��
意识形态的阶级性主要包括:第一,在阶级社会里,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一个阶级在经济上政治上占统治地位,也必然在思想上占统治地位;第二,各种意识形态虽然可以同时存在,但是,只有统治阶级的思想才能成为全社会的指导思想;第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各种阵地,无产阶级不去占领,资产阶级必然去占领;第四,一个阶级的政治经济利益,总要在思想意识形态上表现出来,总要先做意识形态上的工作。��
我们党的建设和发展的实践证明,什么时候从战略性高度正确看待思想政治工作,围绕党的中心工作,把它抓紧,什么时候党的事业就会兴旺发达,反之,则会经受挫折甚至失败。这在于,思想政治工作不是一般的工作,而是坚持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题中应有之义,是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必备条件,是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的可靠保证,是培养共产主义新人的根本措施,是协调人际关系的基本方法,是凝聚全民族力量的重要途径,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内在要求。��
(2)在思想意识形态领域,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的思想不去占领,各种非马克思主义、非无产阶级的思想,甚至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就会去占领。必须坚持确立和维护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指导地位,在指导思想上绝不能搞多元化。要充分认识到,我国思想政治领域的斗争不仅会长期存在,而且很复杂,有时甚至还会发展很尖锐。对于违反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违反改革开放政策、违反四项基本原则的错误言行,必须理直气壮地批评和纠正,切不可听之任之。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绝不是权宜之计,而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
��
三、文化的本质和功能��
四、努力创建先进文化,引导社会全面发展��
文化建设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先进文化,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实现社会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先进文化的体现,它的建设与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当前,要重视科学文化和思想道德建设,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五、不断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一般作辨析题)��
(一)文化与文明是两个密切联系又有区别的范畴。广义的文化作为与自然相对的社会历史范畴,既包括人类活动的全部成果(积极的和消极的),也包括人类活动的整个过程及活动方式、手段。而文化的积极成果便是文明。文明是与野蛮、愚昧相对的,标志人类社会进步的程度和开化状态的范畴。��
(二)社会文明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它们分别是文化进步的物质、政治、精神方面的结晶。物质文明是人类改造世界的物质成果的总和。主要包括生产力水平、社会物质财富的积累程度和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和水平等。政治文明是人类从事政治实践获得的积极成果。它主要涉及政治制度特别是行政管理和民主法制建设等方面。精神文明是人类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精神成果的总和。它主要包括科学文化和思想道德等方面的状况、水平和发展程度。三个文明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物质文明是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物质基础;政治文明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提供政治保证,并制约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的方向;精神文明为物质文明和政治文明提供智力支持、精神支柱和思想保证。��
【分析题】试分析“文明冲突论”的实质及文明发展的基本特征��
答:(1)文明冲突论的实质是西文文明中心论。它主张文明冲突是21世纪冲突的主要形式,其本质是认为世界各国不同的文明有着不可调和的对立性,西方文明是世界文明体系中最优秀的,因此,文明冲突是要以西方文明为轴心。“9·11”恐怖事件后有人借题发挥,或主张十字军东征,或者主张圣战,这是把恐怖主义与某种具体的文明混同起来的错误观点,这种观点是西方文明中心论的翻版。��
(2)世界文明是多样的,由于各种经济、文化、生活习惯和政治背景的不同,必然会产生不同的文明。不同文明之间势必会有种种差异,这种差异性甚至会发展到冲突的程度。但是,按照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对立总是包含着统一性的对立。在当今时代,在和平与发展两大主题下,在科技革命的推动下,即使在相互差异甚至相互冲突的文明之中不可能仅仅是对抗和矛盾,必定会有许多相通性,它们可以通过差异产生互补,从而相互促进,互相借鉴对方有利的因素发展自己。��
(3)世界文明发展是统一性与多样性的辩证作用过程。一方面,文明是多样的,各种文明
形态是历史发展的结果,都应该得到普遍的尊重和保护。另一方面,又要看到各种文明之间又内在地具有统一性。正是这种又多样性又统一的内在矛盾推动着文明的进步。在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时代,各种文明之间应该相互学习和借鉴,求同存异,共同发展。��
(4) 更重要的是,文化是经济与政治的观念形态的反映,一定的文明冲突,根源在于一定的经济和政治关系,只能到一定的经济和政治关系中去寻找,不能片面地归结为所谓的“文明冲突”,而一定要寻找文明冲突背后的经济的、政治的、阶级的原因。��
(三)不断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