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社会 > 牟祉璇:以史为鉴,看社会与经济如何互动

牟祉璇:以史为鉴,看社会与经济如何互动

牟祉璇:以史为鉴,看社会与经济如何互动牟祉璇:以史为鉴,看社会与经济如何互动。纵观中国历史长河中社会稳定与经济形式之间的变迁关系就会发现,历朝历代只要在与社会相适合的经济体制下发展,

原始社会平均分配_原始社会平均分配_原始实行平均分配的根本原因

牟祉璇:以史为鉴,看社会与经济如何互动

纵观中国历史长河中社会稳定与经济形式之间的变迁关系就会发现,历朝历代只要在与社会相适合的经济体制下发展,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就会趋于稳定。同时,相应的反证情况也表明,国家一旦发展稳定了,自然也会出现逐渐与国情相适应的经济体制。

从古代社会刀耕火种的原始平均分配的经济形式,再到近代资本主义的产生,在特定的历史背景和社会背景下,社会性质与经济体制总是相互适应发展的。

共产主义到私有制经济

在古代原始社会,因为生产力水平较低,物质方面比较匮乏,所以原始人会聚集团结在一起形成氏族部落或是聚落部落,能够在基本上保障生存资源的平均分配,使部落内实现有福同享,有难同当,这实际上相当于实施了平均分配的经济保障体制,马克思将其称为原始社会中的共产主义。但是,原始社会是人类童年时期的家园,随着人类的进步成长, 人类逐步走出原始社会进入了奴隶社会。

奴隶社会的形成也显示了社会形式和经济体制之间的新变化。随着社会生产率的提高,社会产品除了保障生存之外,还出现了剩余,使得一部分人摆脱了繁重的体力劳动,从事专门的社会管理和文化科学活动,从而促进了生产的发展。

同时,这也是私有制产生的根源。就个体而言,就是会过日子的人积累了自己被分配的那部分财产,而当时的“月光族”们由于没有物资,自然就需要向那些会过日子的人去借物质资料。借的物资积累到一定程度,当不足以抵押他借的那部分物资时,便“以身抵债”成为不自由的人。

渐渐地,阶级分化开始出现,产生了奴隶和奴隶主两个阶级。再到后来,奴隶主越来越富,并且把奴隶当作私有财产进行买卖交换,而这时私有制经济就产生了,奴隶占有制生产方式决定着整个社会的基本发展方向。

封建社会的专制主义

奴隶社会中奴隶主的财富不断积累和增加,就发展到了封建社会。当奴隶主的资产和势力(奴隶多了势力自然就大了)积累到一定程度,奴隶主阶层就会开始出现相互争夺的情况。最终势力最强的奴隶主会胜出,其势力强大可能是由于个人拥有的资产和奴隶十分庞大,也可能是由于个人的思想方式先进,总之,就是最强的奴隶主先成为部落首领和聚落部落首领后,渐渐演变为封建主。

地主阶级成为统治阶级的社会是封建社会,以中国历史为例,春秋战国时期井田制渐渐瓦解,产生了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体制。因为中国历朝历代以来实行的都是重农抑商政策,到了清代甚至直接闭关锁国,在这种背景下,自给自足的经济就显得特别重要了。封建社会的经济体制与制度往往随着封建主的政策而变化,同时封建主会有各种苛捐杂税,所以,封建社会是带有专制色彩的社会和经济体制。

从西方历史发展看,西欧封建等级社会制度和庄园经济制度也基本是相互匹配、同时出现的,庄园经济制度主要是受领主的剥削,存在着有人身自由的农民,同时也有一些没有人身自由的农奴,这可以理解为奴隶制和封建专制相结合的一种社会体制,因此这种社会体制既确保了领主通过剥削积累资产,又体现出专制色彩,是带有专制色彩的封建主义。同时,其所形成的西欧封建等级制度是以土地为纽带的制度,封君封臣是权利义务交织在一起的契约关系,说到底也是维护封建主统治的封建专制主义。

所以,封建社会和奴隶社会,都是确立保障封建主或奴隶主利益最大化的经济体制,封建主和奴隶主依靠掌握的大量资本和私有制体制,通过强权压迫下层阶级,实现自身的统治地位和利益保障。

生产力决定社会形态

自古以来都是大河文明发展农,海洋文明发展商,这种历史特点和经济形式导致西欧大商人和封建主为了积累更多的资本,经历了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等活动,同时又有发展人文主义的文藝复兴等一系列活动,资本主义和资本主义经济体制出现萌芽。这时社会阶级开始演变为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而此时的上层阶级就是资产阶级。后来又经历了工业革命,资本主义彻底战胜了封建主义,进入了资本主义社会。但此时资本主义已经发展很长时间了,所以产生了一系列新的问题。

工人是无产阶级的代表,工业发展必定使得工人的数量越来越多,这时保护无产阶级利益的社会主义就出现了。在此之前,除了最原始的原始共产主义,后来的封建专制主义、资本主义等都是维护上层阶级的利益。社会主义社会形态就是资产主义社会转型到共产主义社会的过渡期间的社会形态,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维护的是广大人民的利益。

从历史发展看,共产主义的这种按需分配制度,只有在极富和极贫的情况下出现过,在社会物质极贫乏的情况下就像原始社会,生产力低下使得物资平均分配,但是这种按需分配制度没有长效机制的保障;而当社会生产力提高到一定程度后,劳动的人足以供给那些不劳动的人与他们相同的物质,就可以实现共产主义。

所以,依靠高度发达的生产力作为保障,才能真正实现按需分配制度。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不能忽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规律,就是因为当时的生产力不足以让那些劳动的人供给那些不劳动的人以足够的物资,所以,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才会以失败告终,最后改革成为按劳分配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进而带来了改革开放四十多年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巨大成就。

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一致的——建立共产主义社会,保障全体人民利益。生产力水平极高,无论是否劳动都可以平均地分配物资(比如机器人很发达,劳动由机器人来做,人类只需要进行设计机器人的劳动),那时的经济体制似乎又会变成远古时代最初的平均分配的经济体制,实际上却是更高级别的按需分配制度。

其实社会形态的变化发展,大致就是由原始共产主义到奴隶主义、封建主义、资本主义,再经过社会主义回归到共产主义的过程。生产力低下时,有能力的人捕获更多的猎物平均分配给大家,不存在按劳分配,实行社会平均分配制度;生产力水平稍高时就会出现阶级分化,当阶级分化使得人们开始从平等的关系演变成剥削的关系时,下层阶层会为了翻身而开始抢夺资本,上层阶层为了攀比而抢夺资本,社会逐渐变得资本化;当后来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时,所有人都足够富裕并足够满足生活需求,攀比已经没有任何意义,社会又会回到按照需求分配的制度。

由此可以得出结论,经济和社会相互联系,并行制约发展,两者必须相互匹配适应才能协调发展,否则必然会引发社会革命或者经济革命,最后导致两者开始新的适应和发展。

由于经济的发展和生产力有关,生产力和历史背景有关,生产发展又和人的需要欲望有关,因此影响经济与社会相互关系发展的背后有诸多因素,但是历史长河之中经济与社会相互关系的发展自有其规律。纵观中国历史发展长河,也有违背社会与经济进化规律从而呈现逆向发展的历史现象,比如,持续了几个世纪的中国奴隶社会结束了,但后来却又有了持续三百年的三角贸易;在中国持续二十多个世纪的封建社会结束了,没过多久却又出现了张勋复辟、袁世凯称帝等反历史进步发展的封建复辟事件,但是不久也就自行灭亡了,成为中国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闹剧”。正如南宋思想家陈亮所说:“天下大势之所趋,非人力之所能移也。”

原始社会平均分配_原始实行平均分配的根本原因_原始社会平均分配

上一篇: 人为什么要有社交需求?如何克服社交恐惧症?
下一篇: 罗翔老师说:“找对象的时候一定不要只看外表、社会地位、经济收入、学历水平。最重要的是要看他是否有对人的一颗尊重的心。”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