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对利润来源的分析,主要集中在他的《资本论》中。在马克思的理论体系中,利润的来源是剩余价值。剩余价值是指工人在生产过程中创造的价值超过了他们所得到的工资这一部分。马克思认为,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资本家雇佣工人生产商品,而商品的价值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生产资料(如机器、原材料)的价值,马克思称之为基础物质;另一部分是工人的劳动所创造的价值,马克思称之为劳动力的价值。
马克思进一步指出,工人在生产过程中创造的价值,大于他们的工资,这个差额就是剩余价值。剩余价值是资本家获得利润的源泉。资本家通过购买劳动力(即雇佣工人),在生产过程中榨取剩余价值,然后将商品卖出,实现剩余价值到利润的转化。这个过程中,马克思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剥削的本质,即资本家通过占有生产资料,雇佣工人,从而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此外,马克思还讨论了平均利润的形成。由于各个生产部门的资本有机构成和周转速度不同,导致各部门的利润率也不同。为了获得更高的利润率,资本家之间展开竞争,通过资本转移使得各部门的供求关系发生变化,价格涨落,引起利润率升降,最终形成平均利润率。平均利润率是全社会的剩余价值总量和社会预付总资本的比率,一定量的预付资本按平均利润率获得的利润就是平均利润。
综上所述,马克思认为利润的来源是剩余价值,是工人在生产过程中创造的超过他们工资的那部分价值。在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中,资本家通过占有生产资料,雇佣工人,占有剩余价值,从而实现利润的积累。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