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社会 > 社区工作者考试自学难不难?# 社会工作实务(中级

社区工作者考试自学难不难?# 社会工作实务(中级

社区工作者考试自学难不难?# 社会工作实务(中级#社区工作者考试自学难不难?# 社会工作实务(中级)第七章残疾人社会工作,学习笔记分享。

#社区工作者考试自学难不难?#

社会工作实务(中级)

第七章残疾人社会工作,学习笔记分享。

考点1:残疾人的需求及面临的问题

(一)残疾人的需求:1、康复权2、受教育权3、文化生活权4、劳动权5、社会福利权6、环境友好权

(二)残疾人面临的问题:

1、物质层面的困难,经济、住房、医疗困难

2、精神层面的困难,心理上的压力感(污名化)

3、社会交往的困难,参与机会少、婚姻恋爱困难

考点2:残疾人社会工作的定义及特点

1、理论视角的特殊性:1、社会代价理论2、社区照顾理论3、社会网络理论。

(1)社会代价理论

该理论认为残疾的发生是人类创造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必然付出的代价,无论是从人的自然属性还是从社会属性来看,残疾和伤残都与人类社会共存。残疾人问题是社会问题,不仅是残疾人个人的责任,也是整个社会的责任,因此要运用社会的力量来解决。

(2)社区照顾理论

该理论强调残疾人是社会上的困难群体,需要通过社区照顾服务在社区内“独立生活”,即通过整合各种社会资源,提供“适合性”的支持,使得残疾人在社区内实现最大化的独立性和自我控制能力。

(3)社会网络理论

社会网络主要指的非正式的社会支持,大多数状态下是发挥支持性的功能。对残 疾人来说,社会网络中的父母、亲朋好友、互助小组和社区中的邻里关系等,能够在 “关键时刻”提供支持。残疾人置身于社会网络中,感受到“亲和性”的社会网络,就能产生自信和增加对外环境的控制感,从而形成积极的心理状态,社会网络直接发挥了保护性和预防性相结合的社会功能。

2. 残疾人社会工作功能发挥的特殊性

微观层面:直接物质援助、能力建设;

中观层面: 推动社会组织发育、社会支持系统建设;

宏观层面: 社会政策变迁、增加社会资本,形成“亲和力”的残疾人文化,推动构建一个充满“爱和关怀“ 的社会。

考点3:服务层面:残疾人康复服务

(一)服务层面:残疾人康复服务---教育康复

1、针对残疾人群体,开展人与环境的互动教育,认识自己的心理状态。提供“补偿性“功能训练,学习知识和技能训练。

2、针对残疾人父母、监护人、家属等给与家庭照顾者心理支持,缓解精神压力,提升照顾者康复技巧。构建社区型社会支持系统,提升服务质量。

3、针对社会组织、残疾人服务组织和爱心人士,加大宣传、教育和培训,提升服务的知识和技能。

(二)服务层面:残疾人康复服务---职业康复

职业康复的流程:职业咨询、职业评估、职业培训、就业指导。

(三)服务层面:残疾人康复服务---社区康复

(1)开展残疾的预防工作。

(2)开展康复评定和建档工作。

(3)开展具体的康复服务。

考点4:社区康复的原则

(1)社会化的工作原则。身体功能的康复及重返社会的最终目标。

(2)成本低、覆盖广的原则。就近就地,大力开展家庭康复服务 于社区所有伤、病、残者。

(3)因地制宜的原则。立足于社区内部资源和力量,从社区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开展康复服务。

(4)因陋就简的原则。社区的资源是有限的。要使社区大多数康复对象享有康复服务,必须在尽可能动员社区力量的基础上因陋就简,使康复人员、康复对象及其亲友自制康复训练器械,充分利用传统的医学知识,采用易懂、易学、易会的实用技术,使康复成为普遍理解、便于推广应用的服务措施。

(5)因势利导的原则。把握社会环境的“大势”。利用“全国助残日”“国际残疾人日”、节假 日、双休日为残疾人服务,利用社区资源以及志愿者开展工作等。

(6)康复对象及其家庭积极参与的原则

考点5:教育康复模式

如何配合特殊教育工作

①作为前期预防者和评估者,参与特殊需求儿童的发现、筛选和评估;

②作为专业咨询者和参与者,为家长、教师与服务团队提供专业意见和参与相关计划;

③作为直接服务者,为特殊需求儿童的安置提供建议,提供个案管理服务;

④作为协调者和沟通者,为特殊教育专业团队提供管理和资源支持;

⑤作为增权者和倡导者,保护特殊需求儿童合法权益,促进特殊教育政策变迁.

上一篇: 孤独症儿童 | 什么是“社会性”?
下一篇: 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社工和社区企业、社会组织的合作之道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