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社会 > 暑期实践丨从单一到多元化——当代青年婚恋观的变迁与思考

暑期实践丨从单一到多元化——当代青年婚恋观的变迁与思考

暑期实践丨从单一到多元化——当代青年婚恋观的变迁与思考Keep Moving\x26ampnbsp 保持·热爱 当代青年婚恋观调研\x26ampnbspSu

当今婚恋现象社会分析_当今婚恋社会现象_当前社会的婚恋状况

当今婚恋现象社会分析_当前社会的婚恋状况_当今婚恋社会现象

当今婚恋现象社会分析_当前社会的婚恋状况_当今婚恋社会现象

当今婚恋社会现象_当今婚恋现象社会分析_当前社会的婚恋状况

当代青年

婚恋观调研

Summer Social Practice

暑期社会实践

当今婚恋现象社会分析_当今婚恋社会现象_当前社会的婚恋状况

一、介绍

婚恋观是人们对恋爱婚姻以及性爱的观念、态度和行为倾向,是成长所要面临的普遍而又重要的问题。常言人生有四喜: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在中国漫长的历史里,从恋爱走向婚姻被认为是人生必不可少的一大幸事。21世纪正处于一个高速变化与进步的时代。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融汇交流,对于恋爱与婚姻,在年轻一代中有了越来越多不同的看法,婚恋观也在不断发生改变。

钱钟书先生在《围城》中写道:“婚姻像围城,城里的鸟想飞出去,城外的鸟想飞进来。”据调查,中国的结婚率从2013年的9.88%逐年下降到2021年的5.41%,当代青年人的婚恋状况出现了鲜明的"冷热"对比:一方面,当代青年人结婚的欲望越来越低,结婚年龄越来越大。另一方面,青年人对美好爱情热烈向往,对爱情相关知识渴求强烈。这种"婚冷恋热"的现象反映了当代青年婚恋观的变化。

基于以上讨论,本小组围绕“新时代青年婚恋观”这一主题展开了一次小范围的线上调研,从择偶观、恋爱观、婚姻观三方面深入分析新时代青年的婚恋观,并做出评论和建议。

当前社会的婚恋状况_当今婚恋现象社会分析_当今婚恋社会现象

新时代青年婚恋观调研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合影

当前社会的婚恋状况_当今婚恋社会现象_当今婚恋现象社会分析

KEEP MOVING

#1

二、调研方法

本次调研通过自填式问卷调查、线下和线上采访等形式,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调查法,同时辅以网络调查法以及文献调查法。

当今婚恋现象社会分析_当今婚恋社会现象_当前社会的婚恋状况

当今婚恋社会现象_当前社会的婚恋状况_当今婚恋现象社会分析

当今婚恋现象社会分析_当前社会的婚恋状况_当今婚恋社会现象

正在进行采访的小组成员及受访者

点击边框调出视频工具条

KEEP MOVING

KEEP MOVING

KEEP MOVING

#2

三、调研结果

新时代青年的婚恋观变迁主要从择偶观,恋爱观和婚姻观三个方面来深入分析,婚恋观念逐渐从单一走向多元化。

问卷调查结果

1.择偶观

新时代青年的择偶观和传统婚恋观中的择偶观有比较大的出入,这一点体现在新时代青年择偶时更为注重人品、性格和颜值,学历、财力在择偶中影响较小(见表1)。这是和传统的包办婚姻所注重的门当户对相冲突的,说明当代青年的择偶观念更加注重两者的精神层面的契合而不是外部物质方面的合适。同时,这一代青年对于非传统异性恋的接受度比较高(见表2),更是直观地体现了受到了社会思想进步和解放,互联网发展和西方思想的影响,新时代青年已经不再拘泥于传统的性别契合,更注重精神、灵魂方面的契合,开始脱离简单的物质满足,追求自己作为人类更为本质的精神需求,更贴合了现在对于恋爱自由更为开放的社会实际,具有现实意义。

当今婚恋社会现象_当今婚恋现象社会分析_当前社会的婚恋状况

当今婚恋现象社会分析_当今婚恋社会现象_当前社会的婚恋状况

2.恋爱观

通过调查,大部分新时代青年的恋爱观是比较一致的,对于恋爱观的问题,选择D(一旦在一起后就要认真对待感情并携手共同规划未来)的比例是62.69%(见表 3),这个数据就可见一斑。新时代青年恋爱观将着重从恋爱动机和“快餐恋爱”两个方面来分析。

当今婚恋社会现象_当今婚恋现象社会分析_当前社会的婚恋状况

2.1 恋爱动机:

恋爱作为青年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动机值得探讨。从问卷收集到的数据来看(见表4),超过半数(52.1%)的受访者认为建立恋爱关系的根本动机是满足情感需要或情感寄托。这在某种程度上说明了新时代青年需要以建立恋爱关系的方式弥补精神世界的空虚。其余占较大比例的选项则显示,在恋爱关系的建立中,新时代青年重视对方具有吸引力的优点(27.7%),同时在建立恋爱关系的同时也对其发展为终身伴侣关系抱有期待(10.6%)。在问卷得到的数据来看,大部分青年对恋爱观仍持认真的态度。

当今婚恋社会现象_当今婚恋现象社会分析_当前社会的婚恋状况

2.2新时代青年对于“快餐恋爱”现象的看法:

捷克作家米兰·昆德拉在小说《慢》中表达的看法是:很难想象有速成的爱情,突如其来的幸福往往会被证明为适得其反,然而我们的世界赋予速度和效率太多的荣誉及价值,对它们的追求使我们在自己生存的社会中感到迷失与陌生。“快餐恋爱”中建立恋爱关系的双方不把爱情或婚姻当作目的,而是手段。以此追求享乐与刺激,或者物质上的收获。双方都过于注重索取和获得,忽视奉献和给予,造成责任感的缺失。

“快餐恋爱”多指迅速发展恋爱关系且恋情持续时间不长(大约不超过一年)的情形。快餐恋爱的参与者多数并非意在追求稳定伴侣,而更倾向于享乐。在表5显示的数据中,我们可以得知以下原因或多或少在新时代青年眼中属于“快餐恋爱”。其中选择率尤其高的选项是:双方在了解不多的情况下迅速确定情侣关系(77.5%)与盲目跟风,因为周围人都已脱单,觉得自己是单身很没面子(66.7%)。

当今婚恋现象社会分析_当今婚恋社会现象_当前社会的婚恋状况

从表6得到的数据来看:受访的大多数青年(63%)对“快餐恋爱”持反对态度。表7得到的数据也呈现,在受访的青年心目中,快餐恋爱对恋爱责任感的消减是十分严重的,大多数受访者(82.1%)认为快餐恋爱使得责任感降低,七成左右的受访者认为快餐式恋爱的现象使得人们对于恋爱的信任度降低,身处快餐式恋爱的人也会变得不重视感情与对方感受。此外,快餐恋爱带来的恋爱功利化负面影响也较为显著(53.3%)。

当前社会的婚恋状况_当今婚恋社会现象_当今婚恋现象社会分析

当今婚恋现象社会分析_当前社会的婚恋状况_当今婚恋社会现象

综上,新时代青年的恋爱观,更希望的不是短暂的“快餐恋爱”而是更为持久的,有结果的长久的亲密关系,能够给予自己的生活,人生一个正向的帮助。

3.婚姻观

当今社会,我国的经济水平越来越发达,人们的生活水平与知识水平也越来越高。《中国婚姻家庭报告》发布,2022年我国的结婚率跌至20年来最低。我们也时常能够在互联网上看到人们对于婚姻的态度越来越消极,“恐婚族”这一群体更是呈现出一个不断递增的状态。

当前社会的婚恋状况_当今婚恋社会现象_当今婚恋现象社会分析

通过本次调查,我们发现接近半数的受访者的结婚意愿是“一般”的,而有29.23%的受访者的结婚意愿是很弱的(见表8)。婚姻对于当代青年人来说已经不是必需品了,究其原因,大部分受访者认为不婚让他们更加自由,婚后的生活会让他们产生极大的恐惧感。但值得一提的是有10.38%的受访者的结婚意愿是非常强烈的,而他们的结婚意愿大多来自“自我意愿”与“对另一半的责任感”。从中我们可以发现无论结婚意愿如何,当代年轻人普遍有着自己的坚持与想法,或是追寻自由,或是自愿步入婚姻的殿堂,很少受父母抑或是媒体以及其他人的影响,这也正说明着我们的自我意识正在不断提升,我们看待事物普遍有着自己的思考。

如今,结婚率下降是一个不争的事实,高达89.31%的受访者认为“社会压力的增大”极大的促成了这一现象的产生,支持“年轻人对婚姻质量的追求变高”,“生活方式发生转变”,“生育意愿降低”造成结婚率下降的群体也同样都超过半数(见表9)。而这些原因都是社会进步的一种产物。目前,为了解决我国的人口问题,国家不停的出台各种相应的政策,鼓励适龄青年尽快结婚。也许要想提升结婚率,这些生活与社会带来的压力,也许是我们急需解决与适应的方法。

当前社会的婚恋状况_当今婚恋现象社会分析_当今婚恋社会现象

采访结果

此次采访分为线上和线下两种形式的采访,主要从对传统婚恋观的看法以及新时代婚恋观的变化进行分析。

线上采访中,在被采访者看来,传统恋爱和婚姻关系主要通过父母或者第三方介绍确立,自由恋爱比重少。当问到希望自己的婚恋关系通过何种途径确立时,被采访者均表现出对包办婚姻的排斥,更倾向于自由恋爱,这说明新时代的自由恋爱观已较为普遍。对于恋爱中的消费方面,被采访者表示,尽管在传统恋爱关系中有一方付出较多,但在新时代环境下,都考虑到了恋爱双方的实际消费能力,更倾向于合理地共同支付恋爱中的产生的费用。同时,被采访者表示,如果他们的婚恋关系受到父母的阻挠,都认为自己的想法更为重要。除此之外,被采访者对于传统婚恋观中不以爱情为基础确立的迅速的婚恋关系的不理解,共同表现出当代青年在恋爱和婚姻问题上自主性不断增强。

线下采访中,四位被采访人并没有表现和家人的婚恋观有很大冲突,尽管会对家长的过多干涉感到反感(娃娃亲、帮自己挑选伴侣),但是在大体的观念上是和谐的。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地方,婚恋观的形成离不开自己原生家庭的影响,四位被采访者中有一位是父母在自己幼儿园时就已经离异,所以表现出对爱情的不信任、排斥,同时也会选择快餐式恋爱这种恋爱模式。另外三位被采访者的家庭比较和谐美满,在这三位被采访者身上就体现出一种对于爱情的责任感。这种责任感体现在愿意和爱人同甘共苦、照顾爱人上。对于他们来说,这个阶段的青年正在成长,面临的现实也将会更多,“门当户对”这个概念对于他们来说,已经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原有的含义,延伸到了两个人的能力、认知水平上。不过尽管他们不喜欢门当户对这个词,但是真的论及谈恋爱和结婚时,门当户对都会给他们更多的安全感。

KEEP MOVING

#3

四、调研结论

(一)当代青年婚恋观变迁的表现

1.择偶观

我国五千多年的历史不仅带来了浓厚的文化底蕴,也导致传统观念和封建思想依旧在社会中根深蒂固,这同时造成传统择偶标准和要求仍然很重视经济水平、社会地位等外部条件,讲究“门当户对”,即择偶必须选择和自己经济实力和社会地位对等的。在传统择偶观中,青年择偶应遵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很多时候择偶权利由父母掌握,即使有一定的自主权,青年的择偶观也很大程度上被父母影响。除此之外,传统择偶观对性向的认知十分局限,“龙阳之好”的人被视为异类。而随着新时代背景下思想的碰撞和解放,当代青年绝大部分摆脱传统思想束缚,在我们的调查中,新时代青年择偶更看重一个人的内在条件如人品和性格,学历、经济水平等条件已不是最重要的考虑因素,并且对性向的认知不再局限于传统异性恋,大部分青年都了解且能够尊重其他类别的性取向,尽管如此,在90、00后看来,社会整体对于除传统异性恋的其他性向的看法并没有较大改变。新时代背景下,许多当代青年已经在时代的塑造下有自己独立前卫的思想,自然而然他们的择偶观大多不再受父母的影响,并且可能完全相反。然而,当代青年的择偶观并不是完全脱离传统择偶观,有些人仍然会接受父母的安排,认为父母的意见和一些传统的择偶观是有一定道理的。此外,传统的择偶标准中有看八字配对这一项,虽然当代青年已经摒弃了这个传统,但不少青年也开始将星座纳入择偶要求中。不过,值得惊喜的是,当代青年不断延伸传统婚恋观定义,如“门当户对”,在很多青年看来,不再仅局限于外部条件对等,更多是精神上的门当户对。

2.恋爱观

传统的包办婚姻其实并没有以爱情为基础,很少会有自由恋爱这一形式,很多都是跳过了恋爱直接到达婚姻,导致人们对恋爱的认知很浅,总会把爱情和许多功利的因素捆绑在一起,人们心里的爱情很难是纯粹的爱情。在传统恋爱观中,大多是以结婚为前提进行的恋爱,因此会导致恋爱双方拥有重责任轻爱情,适合比心动更重要的想法。而新时代背景下,当代青年能够轻易接触到不同的信息,自然也塑造了多样开放且平等的恋爱观。新时代青年普遍重视内心的感受,首先当代青年普遍认为恋爱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情感需要或寻找精神寄托的,恋爱是两个人互相倾慕的结果,无关其他。而两个人在一起都应该认真地对待感情,共同规划未来。在恋爱约会中,相较于以前更多的是男方出钱,当代青年更倾向于“AA制”等平等的消费方式,当然也有部分人会使用他们更认可的方式,在消费问题方面,新时代青年的看法和做法是多种多样的。随着思想的开放以及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当代青年中也出现了“快餐式恋爱”这样的不良现象。盲目跟风,在双方了解甚少的情况下迅速确定情侣关系只为体验爱情的滋味,并不追求白头偕老,这是目前风靡于当代青年之间的不良恋爱观念。“快餐式恋爱”削弱恋爱双方责任感,变得不重视感情和对方感受,甚至导致恋爱双方开始不怎么相信爱情。

3.婚姻观

恩格斯的婚姻家庭观中第一条便是“婚姻以爱情为基础”,但封建社会中的婚姻实质是传宗接代,所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传统婚姻的缔结很多时候并不是由于双方互相爱慕形成。加上在父系社会的影响下,女性社会地位的下降导致人们的思想及观念转变为“男尊女卑”,这就导致在传统的婚姻观中多是“男主外女主内”,男人应该在外打拼赚钱,而女人就应该在家相夫教子。同时,在传统的婚姻观看来,“成家立业”,只有先成家才能立业,认为越早结婚要孩子越好,结婚是必须要经历的一个过程,不婚完全无法得到理解。除此之外,结婚只有一次,离婚的行为在传统婚姻观看来是不负责任并且丢人的。而在当今时代背景下,而人们认为婚姻必须要以爱情为前提和基础,我们的调查发现,90、00后结婚意愿并不强烈,在他们看来,爱情在人生中比婚姻更为重要。在当今社会,受到社会压力的增加、对婚姻质量的要求变高、生育意愿降低等因素的影响下,当代青年的平均结婚年龄不断推迟、结婚率持续下降,很多青年会为了爱情选择结婚,但却选择婚后不生孩子,甚至大部分青年打算只谈恋爱不结婚。而对于婚姻中两方之间的关系,当代青年大多摒弃“男主外女主内”的看法,认为夫妻双方应该拥有平等追求自己生活的权利。对于婚姻的破裂,当代青年大多不会因为责任等众多因素被束缚,而是遵循自己内心的第一想法,离婚对于他们来说不是一件难堪的私事,而是及时止损、保护自己的最有效方法。

总的来说,新时代青年的择偶观是更开放的也是更苛刻的。开放在,他们不再仅仅拘泥于外部条件而是更为注重精神方面的契合;苛刻也在于此,精神方面的契合相对于物质条件的契合更难寻找也更难坚持。

(二) 导致当代青年婚恋观的变化原因

1.社会现状的不断影响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社会经济状况也在不断转好,物质条件的改善促使新时代背景下的恋爱和结婚不用再过多考虑功利因素,可以追求较为纯粹的精神感受。社会思想的不断解放,许多封建思想都已经被摒弃,取而代之的是科学发展的观念,婚恋不再单纯是两个家庭间为了繁衍后代的事,而是两个个体之间的自由相爱,社会更加提倡青年自由地恋爱结婚。但从较低的结婚率和生育率以及不断推迟的结婚年龄可以看出当代青年其实对于婚恋持有的态度较为悲观。首先新时代快节奏的生活给当代青年带来了很大的生活压力,他们没有过多的时间和精力分给恋爱、婚姻和家庭,同时经营一个家庭的金钱成本也越来越高,很多青年暂时还无法负担。其次,当代青年对自己人生的追求越来越高,达成个人目标相比婚恋而言更能带来满足感和精神富足。近年来,随着平权运动的盛行,性骚扰和家庭暴力等恶劣社会事件的层出不穷导致性别对立愈演愈烈。在此类社会事件的影响下,当代青年的婚恋观念受到很大影响,不少年轻女性因此产生“厌男”心理,再加上对于婚后糟粕文化如“催生”的排斥,开始对婚姻和生育产生恐惧。

2.多元文化的碰撞交融

中华文化历经五千多年的沉淀,中国的婚恋更重视以家庭为中心。而在西方婚恋观念中讲究以个人感受为核心。除此之外,新媒体时代带来的新婚恋思潮以及现代文化的影响,多元文化的碰撞与交融导致当代青年婚恋观从保守走向开放。新时代青年对于婚恋不再拘泥于物质条件的约束,更追求精神上的契合。由于当代青年的受教育水平普遍提高,婚恋眼光也会相应提高,开始追求高质量婚恋。尽管他们不再对物质条件有苛刻的要求,但对其他方面的条件他们会有更加深入的考虑。并且在当前这个时代背景下,90、00后正处在传统婚恋观念被打碎,新的婚恋观念仍在重组的过程之中,在摒弃传统婚恋观念中的糟粕的同时,对不同文化中婚恋观念的精华的本土化产生偏移,致使部分青年婚恋观呈现功利化趋势,出现“快餐式恋爱”等不良现象,不在乎责任和对方感受,一味追求个人享乐,重视个人利益,三观跟着五官走。

3.交流方式的不断开放

互联网作为这个时代的新媒介,导致新的信息传播方式和新的传播内容等不断出现。新媒体时代的持续发展,不仅影响了人们传播信息的方式和途径,还在潜移默化中渗透到人们看问题的方式和角度。而90、00后作为互联网的最大的受众群体,其婚恋观也离不开互联网的塑造。互联网可以放大各式各样的信息,它既放大了婚恋的优点,当然也相应地放大了婚恋的缺点。互联网中的交流具有表达自由化、虚拟化等特点。这样的交流方式导致新时代青年在互联网平台进行人际交往的过程中自由地表达和发泄自己的情绪,一个具有虚拟性的和隐蔽性的平台使得青年不顾事情正确与否就进行“越轨”式发言,正确的信息与不良信息夹杂在一起,反向影响着当代青年的观念和行为。因此当对于婚恋的不同观点在互联网上大行其道时,作为在互联网上长大的一代,当代青年很容易被这样或那样的婚恋观影响并深以为然。

(三) 对新时代背景下新青年婚恋观的思考

通过本次调研我们发现,在社会现状以及互联网影响下,有一部分当代青年对于婚恋的看法呈现出了悲观消极的态度,但大部分人们对于婚恋还是保持着美好的向往与期待,抱有真诚的态度。其实婚恋观作为我们自身对于择偶、恋爱、婚姻的看法,其本身并没有对错,只是每个人的选择不同。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各种信息碰撞交汇,导致当代青年的婚恋观也前所未有的多样,慢慢摒弃传统婚恋观中的糟粕,择偶标准从物质满足逐渐转向精神契合,恋爱动机纯粹和盲目并存,婚姻态度从保守走向开放。

但当代青年不应该过分美化或者污名化婚姻和爱情,我们应该尊重每一种婚恋观,尊重每一个青年人对婚恋的选择。并且目前婚恋观呈现出的功利化趋势,值得我们所有人思考。婚姻和恋爱是否应该单单只追求自己的个人利益而忽视责任的重要性,爱与责任是否应该被忽略。在面对传统婚恋观念时,是否应该全部摒弃。作为一名具有独立意识的新时代青年,我们应该不断提升自我认知能力,在鱼龙混杂的信息中,分辨出真假与否,好坏与否,好的观点应该学习,落后的观念果断丢弃。并且要认清自己是否是真的喜欢才去谈恋爱,而不是为了谈恋爱而找了个人谈恋爱。除此之外,要培养自己的责任感,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品质,在现在这个时代人品和性格越来越成为择偶的重要因素,学会对自己负责才能对别人有担当,才能保持积极健康的心理,树立正确的婚恋观念。

问卷分析丨李想 王妍心 徐嘉蔚

采访丨孟子涵 吴思睿 杜东峄

报告撰写丨李奕琳 张蕴嘉 罗琬婷 任文涛

审核丨李奕琳

排版丨李想

指导老师丨李柰

当今婚恋现象社会分析_当今婚恋社会现象_当前社会的婚恋状况

上一篇: 本地惠生活
下一篇: 2020年社会考生不能参加高考是真的吗?哪些专业不招收社会考生?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