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社会 > 高中必修一政治知识点

高中必修一政治知识点

高中必修一政治知识点①典型代表人物:圣西门、傅立叶、欧文②局限性:空想社会主义之所以是空想,就在于空想社会主义者仅从理性、正义等原则出发,揭露资本主义的弊端,设计未来社会的美好蓝图。

①典型代表人物:圣西门、傅立叶、欧文

②局限性:空想社会主义之所以是空想,就在于空想社会主义者仅从理性、正义等原则出发,揭露资本主义的弊端,设计未来社会的美好蓝图。他们主张阶级调和,反对阶级斗争,看不到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无产阶级的力量,没有找到消灭资本主义社会和建立新社会的强大力量,也没有找到进行社会变革的正确途径。

(2)历史前提: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发展

①三大工人运动:法国里昂工人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德意志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②以三大工人运动的发生为标志,工人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3)理论基石: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①唯物史观(批判地吸收了德国古典哲学的合理成分)

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作用,揭示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把人们对美好社会的追求建立在科学认识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上。

②剩余价值学说(批判继承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揭示了剩余价值的来源,揭示了资本家剥削工人、占有工人剩余劳动的秘密,揭示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利益的根本对立,找到了变革资本主义社会的坚定力量,为无产阶级的斗争指明了方向。

③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石,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

2、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标志: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发表。(主要内容P15-16页)

3、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的历史性飞跃:十月革命

(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变为现实)

4、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特点: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消灭了人剥削人的制度,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建立起互助合作的关系;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

第二课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第一框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1、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0年,鸦片战争)

2、近代以后,中国人的历史任务: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

3、社会的主要矛盾: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民族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阶级矛盾。

4、资本主义在中国走不通的原因:是由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决定的。

①帝国主义入侵中国的目的是要把中国变成它们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维护其在华特权,不允许中国强大②封建势力同帝国主义相勾结,严重阻碍了民族资产主义经济的发展。③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十分弱小,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不能领导中国人民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使命。

5、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年五四运动--1949年新中国成立)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含义: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民主革命。

(2)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的时间与标志性事件:1919年五四运动

(3)中国革命的两个步骤: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

(4)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只有完成前一个革命才能完成后一个革命,两个革命阶段必须互相衔接。

(5)新民主主义革命“新”的主要体现:P24

(6)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意义:

①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使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斗争有了主心骨。

②中国共产党在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逐步探索出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

③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在经历了大革命、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这四个阶段后,终于在1949年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7)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8)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时间与标志性事件:1949年新中国成立

(9)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使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现实道路。

③新中国的诞生,冲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极大地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鼓舞和推动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10)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毛泽东思想

意义:在中国革命实践中,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经过长期浴血奋斗,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第二框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1、过渡时期的起止时间:1949年新中国成立-1956年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2、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一化三改(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3、实质: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是变革生产关系的社会主义革命。

4、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

①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迅速发展,逐步成为社会主义经济中的主导性因素;

②国家积累了利用、限制和管理私营工商业的经验,不同程度地开始了对它们初步的社会主义改造;

③个体农业经济难以适应国家工业化建设的新形势,迫切需要组织起来;

④国际形势有利于中国加快向社会主义阵营的转变。

5、1956年,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标志着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

6、社会主义改造的意义:1社会主义改造的伟大胜利,为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奠定了坚实基础。2中国共产党在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东方大国,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顺利实现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在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交革。

7、在艰辛探索中前进

(1)原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后,如何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是崭新的历史课题,没有现成的答案可以遵循。

(2)探索: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的指导下,以苏联经验教训为鉴戒,结合中国具体实际,艰辛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8、中共八大最重要的贡献:对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做出了规定,为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1)主要矛盾:人民対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2)主要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进快把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9、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之后取得的成就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10、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重要意义: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展开,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

(2)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过程中,虽然经历了严重曲折,发生了“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但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和物质基础。

第三课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第一框伟大的改革开放

1.改革开放的开端: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2.十一届三中全会

(1)内容: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实现党和国家工作中心战略转移。

(2)(2)意义:实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新时期。

3.改革开放的过程:

(1)对内改革: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改革率先取得突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得以推行,乡镇企业迅速发展。1984年召开的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标志着中国改革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企业改革迈出重要步伐。

(2)1980年,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设立,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迈出关键步伐。

(3)1984年开放的大连,青岛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

(4)1988年,设立海南省,并把海南开辟为经济特区。

(5)1990年,开放上海浦东。至此,我国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

(6)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为标志,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7)1993年召开的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就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行部署,此后,改革重点围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展开。

(8)2001年,我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达到新的水平。

(9)2003年召开的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围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行了部署。

(10)2013年召开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部署,提出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

(12)2013年设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

(13)2017年,党的19大提出形成全面对外开放新格局。

4.改革的实质: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5.改革开放的领导者:中国共产党

6.改革开放的创造者:人民是改革开放伟大奇迹的创造者,是推动改革开放的力量源泉。

7.改革开放的意义:

(1)改革开放极大地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

(2)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迎来了从创立、发展到完善的伟大飞跃,中国人民迎来了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的伟大飞跃,中华民族正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3)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8.改革开放的启示/认识: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第二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发展和完善

1.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邓小平理论:

(1)创立:十一届三中全会

(2)领导人:邓小平

(3)主题: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根本问题)

(4)作用:①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②深刻揭示社会主义本质,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明确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③制定了到21世纪中叶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战略。

(5)成就: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1)创立:1989年,十三届四中全会

(2)领导人:江泽民

(3)主题: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

(4)作用:开创全面改革开放新局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21世纪。

(5)内涵:①捍卫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②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和基本框架;③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

(6)地位:是中国共产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关键是坚持与时俱进,核心是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是坚持执政为民。

4.科学发展观:

(1)创立:2003年,党的十六大

(2)领导人:胡锦涛

(3)主题: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

(4)作用:成功在新形势下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5)内涵:①强调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②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③推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

5.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1)创立:2013年,党的十八大

(2)领导人:习近平

(3)主题: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4)作用: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6.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

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1)内容:P38

(2)地位/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1)内容: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2)地位/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是立足时代前沿、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

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1)内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在实践中形成的科学制度体系,我国国家治理一切工作和活动都依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展开,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及其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

(2)地位:制度优势是一个国家的最大优势,制度竞争是国家间最根本的竞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是能推动我国进步和发展,确保中华民族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进而实现伟大复兴的制度和治理体系。

1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内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

地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

11.四个自信的关系及要求:

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要求: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第四课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第一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1.进入新时代的时间:2012年,党的十八大。

2.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3.新时代的科学内涵:①这个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②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③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④是全体中华儿女戮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⑤是我国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意义

(1)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2)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3)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5.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

(1)是什么: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2)变化原因:①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懈奋斗,稳定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总体上实现小康,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人民需求角度)②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社会生产角度)③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突出问题)

(3)两个没有变:①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

②我国是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

(4)如何应对“变与不变”?

1.坚持一个“着力点”: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的质量好效益。

2.把握两个“没有变”:①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②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

3.做到“三个牢牢”:①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 ②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③牢牢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这个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

7.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①一个中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②两个基本点(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立国之本;坚持改革开放:强国之路)

8.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一以贯之

原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成果,也是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继续,必须一以贯之进行下去。

怎么做?:①需要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接续奋斗,要把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场伟大社会革命进行好,要在实践中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②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每一个人都是新时代的见证者、开创者、建设者。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一以贯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以贯之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一以贯之增强忧患意识,防范风险挑战,开新局于伟大的社会革命,强体魄于伟大的自我革命,继续书写历史新篇章。

第二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1.中国梦

(1)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本质: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3)意义:中国梦把国家的追求、民族的向往、人民的期盼融为一体,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表达了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景,已成为激荡在14亿多人心中的高昂旋律,成为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大同心圆。

2.如何实现中国梦?

(1)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人民是中国梦的主体,是中国梦的创造者和享有者。中国梦的深厚源泉在于人民,根本归宿也在于人民,只有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结合起来才能取得成功。

(2)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华儿女的梦。只要每个人都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伟大梦想之中,把小我融入大我,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就会汇聚起实现中国梦的强大力量。

(3)中国梦是中国人民追求幸福的梦,也同世界人民的梦想息息相通。中国一心一意办好自己的事情,实现国家发展和稳定,既是对自己负责,也是为世界做贡献。中国将同国际社会一道,推动实现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世界梦,为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3.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为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4.如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1)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要充分认识这场伟大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发扬斗争精神,提高斗争本领,不断夺取伟大斗争新胜利。

(2)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国共产党要不断增强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以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

(3)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我们要更加自觉地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保持政治定力,坚持实干兴邦,始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5.四个伟大之间的关系: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紧密联系、互相贯通、互相作用,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6.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

(1)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2)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6.如何实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P53

7.对青年的要求: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广大青年要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勇做时代的弄潮儿,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

第二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1.提出和确立:2017年,党的十九大。

2.理论主题: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产生的背景?P56-58

4.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是:“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

5.“八个明确”

(1)内容

①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②明确新时代我国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③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是“五位一体”、战略布局是“四个全面”,强调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④明确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⑤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⑥明确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是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

⑦明确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民命运共同体。

⑧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突出政治建设,在党的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2)地位:“八个明确”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最核心关键的组成部分,是支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四梁八柱”

6.“十四个坚持”

(1)内容: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人民当家做主;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全面从严治党。

(2)地位:“十四个坚持”的基本方略涵盖坚持党的领导和“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对党的治国理政重大方针、原则的最新概括,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路线图”和“方法论”。

7.“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的关系:二者有机融合、有机统一,凝结着我们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宝贵经验,反映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性认识的深化、拓展、升华,体现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认识论与方法论相统一的鲜明特色。

8.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植根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伟大实践,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理论,必将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深入推进而持续发展、不断丰富、更加完善。

9.为什么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P61-62

上一篇: 激发社会活力 构建社会治理共同体 《北京市“十四五”时期社会治理规划》发布
下一篇: 医疗价格调整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