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先来看看作家、学者鲍鹏山在多个场合说的事:
现在中小学语文教材花时间最多,只学小公鸡、小白兔,大西瓜、小芝麻。12年学习结束后,基本上没有留下值得我们记忆的东西。你知道现在的教育在干什么?谋财害命!
父亲只上过两年私塾,能背《论语》,能背《千家诗》,能写出“庙小无僧风扫地,天高有月佛前灯”的对联诗句。
他说,父亲是个农民,但一看就是文化人。
现在的教育只有知识,没有文化,丢了语文教育的根。
从现在的语文教材来看,确实如买椟还珠,有点过于注重语法,而忽视了文以载道的功能。
但我们相信,文化自信的时代已经到来,2022年的新课标已经指明了方向。语文教育的教材和方式一直都在改进。
二
什么是文化?
百度百科说得有点难懂:
文化,广义指人类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所获得的物质、精神的生产能力和创造的物质、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指精神生产能力和精神产品,包括一切社会意识形式: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社会意识形态。
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文化是智慧群族的一切群族社会现象与群族内在精神的既有、传承、创造、发展的总和。
它涵盖智慧群族从过去到未来的历史,是群族基于自然的基础上所有活动内容。是群族所有物质表象与精神内在的整体。具体人类文化内容指群族的历史、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宗教信仰、伦理道德,法律制度、价值观念、审美情趣、精神图腾等等。
说得简单一点,大概就是民族的精神、智慧的全部。
三
中华民族拥有五千多年的灿烂文化,这是我们民族的根和魂。
从古老的《周易》《诗经》《尚书》到深邃的《论语》《道德经》《黄帝内经》,从华丽的唐诗宋词到意蕴深厚的元曲明清小说。
这些文化瑰宝是我们民族智慧的结晶,也是我们传承文化的重要载体。
我们应该把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传授给下一代,让他们在文化的熏陶下茁壮成长。
四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文史哲是相互关联、相互渗透的。
通过文学作品的阅读,孩子们可以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通过历史的学习,孩子们可以了解中华民族的发展历程和民族精神;
通过哲学的思考,孩子们可以培养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这样独特的文化传承,不仅能够让孩子们学到知识,更能够让他们领略到文化的魅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五
由于某些原因,有些教育者过于注重机械记忆和应试技巧的训练,而忽略了孩子们对文化的理解和感悟。
他们教孩子背诵小儿歌、识字卡片,教孩子读知识要点、听写字词,却很少引导孩子去深入阅读经典、理解文化。
这样的教育方式,虽然短期内可能取得一些成效,但长远来看,却不利于孩子们的文化素养和综合素质的提升。
六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作为教育者,我们有责任负起传承文化的重任,培养具有中华优秀文化的下一代。
鼓励孩子们阅读经典文学作品,如《诗经》、《论语》、唐诗、宋词、元明小说等,让他们在阅读中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结合传统文化中的道德观念,教育孩子诚实守信、尊老爱幼、热爱祖国等优秀品质,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
为孩子们创造更多实践传统文化的机会,如参观博物馆、古迹等,让他们亲身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还可以组织孩子们参与传统文化项目的保护和传承工作,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如网络、多媒体等为孩子们创造更加生动有趣的传统文化学习环境。例如,开发传统文化主题的游戏、动画等,让孩子们在娱乐中学习传统文化知识。
在全球化的今天,也要让他们明白,越是民族的,才越是世界的。只有深深扎根于本民族文化土壤中的人,才能在世界舞台上展现出独特的魅力。
有人说,教传统文化对孩子是不是太难?
当一位清华的教授说物理难学的时候,马斯克却说,最大的问题不是学生觉得难,是物理的教学方式不对。
语文也是一样,学起来难不难,可能不是教材本身的问题。
教什么和怎么教,同样重要!
(文中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END
往期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