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社会 > 共产主义是历史必然性、理想崇高性与现实操作性的有机统一

共产主义是历史必然性、理想崇高性与现实操作性的有机统一

共产主义是历史必然性、理想崇高性与现实操作性的有机统一今年是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和《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周年。1848年2月,在英国伦敦第一次以单行本形式出版的《共产党宣言》,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第一个纲领性文件。

今年是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和《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周年。1848年2月,在英国伦敦第一次以单行本形式出版的《共产党宣言》,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第一个纲领性文件。《共产党宣言》一经问世,就在实践上推动了世界社会主义发展,深刻改变了人类历史进程。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方法论,科学分析了人类社会特别是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规律,科学论证了无产阶级革命的历史必然性,得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科学结论。今天,重温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和中国共产党人关于共产主义的科学论述,对于不忘共产党人的初心,把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有机统一起来,破除共产主义“渺茫论”的思想误区,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将科学原理和科学精神运用到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的实践中去,不断谱写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同时也是对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伟大导师马克思诞辰200周年的最好纪念。

一、共产主义反映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体现了历史的必然性

“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这一著名论断,并不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头脑中的主观幻想,而是经典作家马克思恩格斯走向历史的深处,深入研究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特别是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灭亡的客观规律得出的科学结论。

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相关论述和话语体系中,共产主义一般有三个方面的含义:第一,它是一种最科学的理论或者思想体系,即科学共产主义(也称为科学社会主义或者马克思主义);第二,它是由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揭示的人类最合理最美好的社会制度,即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第三,它是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以建立共产主义制度为最终目标的实际运动,即逐步实现共产主义的实践。

就共产主义作为一种科学的思想理论体系而言,《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科学社会主义至今已经有170年的历史。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德意志意识形态》《共产党宣言》《资本论》等著作中揭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客观规律而得出的科学结论,已经并且将继续为人类社会的历史实践所证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成果,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坚持、运用和重大发展,把马克思主义推进到了21世纪,把科学社会主义推进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就共产主义作为一种社会制度而言,共产主义社会包括其初级阶段(即社会主义社会)和高级阶段(即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这是两个既有差别又相互联系的阶段,二者本质上是一致的,只是社会发展程度上的差别。共产主义的完全实现,需要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需要社会产品的极大丰富,需要消灭生产资料私有制以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需要人们精神境界的极大提高,需要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以及人的身心之间的高度和谐。这是需要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的努力才能完成的宏伟目标。但是,共产主义社会制度的基本特征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已经初见端倪,并且已经成为社会主义国家努力奋斗的目标。共产主义制度并不是虚无缥缈的空中楼阁,它的胚胎就存在于现实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制度中,只是共产主义制度的完全实现需要一个具体的历史过程。

就共产主义作为一种实际运动而言,马克思恩格斯曾经指出:“共产主义对我们来说不是应当确立的状况,不是现实应当与之相适应的理想。我们所称为共产主义的是那种消灭现存状况的现实的运动。这个运动的条件是由现有的前提产生的。”(《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39页)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早在马克思恩格斯领导共产主义者同盟和第一国际的时候就已经开启了。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胜利和之后的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亚非拉无产阶级革命和民族解放运动,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建设以及社会主义改革,都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继续、展开和深化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也就是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奋斗的历史阶段,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正是迈向共产主义重要而关键的一步。

总之,共产主义是科学理论、合理制度、实际运动“三位一体”的有机统一整体,它既是人类崇高的社会理想,又是人类最合理的社会制度,还是以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以建立共产主义社会制度为目标的实际运动。共产主义作为一种理论具有科学性,它科学规划共产主义未来,指导共产主义运动,建构共产主义制度;共产主义作为一种制度具有合理性和正义性,它以共产主义理论为指导,积淀了人类美好制度的精华,是共产主义运动的必然结果和最终归宿;共产主义作为一种运动具有现实性,它以共产主义理论为指导,以建立美好的共产主义制度为目标,没有现实的共产主义运动,便不可能累积起现实中的共产主义因素,也将不可能构建未来美好的共产主义制度。因此,尽管共产主义的完全实现是未来的事情,但是共产主义思想体系、共产主义制度萌芽、共产主义实践早就存在于历史和我们的现实生活之中,共产主义绝不是虚无缥缈的幻想,而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

二、共产主义积淀了人类对美好社会追求的精华,彰显理想的崇高性

共产主义继承了资本主义和以往人类社会创造的全部文明成果,在物质生产力、生产关系、思想道德、人与自然与社会与人与自身关系等方面,积淀了人类对美好社会追求的精华,是人类历史上最合理、最进步、最美好的社会。

在物质生产力方面,共产主义创造高度发展的生产力,奠定人类美好社会的物质基础。共产主义继承了以往人类创造的全部生产力,是以生产力的可持续增长和高度发展为前提的。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达,社会产品的极大丰富,是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的必要条件。恩格斯在《共产主义信条草案》中就明确指出:“财产公有”制度的实现必须“建立在因发展工业、农业、贸易和殖民而产生的大量的生产力和生活资料的基础之上,建立在因使用机器、化学方法和其他辅助手段而使生产力和生活资料无限增长的可能性的基础之上。”(《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373页)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也充分肯定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创造生产力的巨大成就,指出资本主义所创造的生产力为共产主义的实现奠定了物质基础。在政治经济学研究中,马克思提出“共产主义是被扬弃了的私有财产的积极表现”,这种“积极的扬弃”是完全的直觉的而且保存了以往发展的全部财富的“扬弃”,“是自觉实现并在以往发展的全部财富的范围内实现的复归”。(《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83、185页)共产主义的社会占有形式是对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形式的直接否定,共产主义对财产占有形式的变革是以完全地、自觉地保存以往社会发展已有的全部物质财富为基础的。在以往高度发展的生产力的基础之上,共产主义制度将使未来社会的生产力得到更高更大程度的发展。在《哥达纲领批判》中,马克思进一步强调,只有在生产力也增长起来,而集体财富的一切源泉都充分涌流之后,社会才能在自己的旗帜上写上“各尽所能,按需分配”。

在生产关系方面,共产主义在经历了漫长的发展阶段之后,最终废除了生产资料私有制,消灭产生社会不平等的经济根源,奠定人类美好社会的制度基础。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从分析资本主义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矛盾运动的角度,揭示了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历史地位,并把变革资本主义私有制当作无产阶级革命基本问题之一,提出了“共产主义的特征并不是要废除一般的所有制,而是要废除资产阶级的所有制”,“共产党人可以把自己的理论概括为一句话:消灭私有制。”(《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5页)“废除私有制甚至是工业发展必然引起的改造整个社会制度的最简明扼要的概括。所以共产主义者完全正确地强调废除私有制是自己的主要要求”。(《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683页)在共产主义社会将彻底废除私有制,实行普遍的生产资料公有制,实现生产资料的社会直接占有。与此相适应,共产主义社会将按照自然资源的实际情况以及社会成员的实际需要,对社会生产进行有计划地组织与管理,个人劳动直接成为社会劳动的一部分,个人利益直接在社会利益之中得到实现,个人劳动与社会劳动、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之间达成了直接完全的统一。这样,劳动者的个人劳动就不再是需要通过交换价值形式向社会劳动进行转化,社会成员之间的相互服务也不需要通过等价交换的形式来得以实现,以交换价值为基础的社会生产将会全面崩溃,资本主义私有制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的商品生产将会被社会的产品生产所超越。个人消费品的分配方式随着社会生产的充分发展而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从而实现人类在分配上的真正平等。

在思想道德方面,共产主义社会人们的思想道德境界极大提高,与传统私有观念彻底决裂,形成与共产主义公有制相适应的高尚的共产主义道德,奠定人类美好社会的思想道德基础。在共产主义社会,由于阶级消灭,国家消亡,工农之间、城乡之间以及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之间的“三大差别”将彻底消灭,社会实现了高度的和谐。与先进生产力和先进生产关系相联系,人们的思想道德境界得到极大提高。集体主义、互相帮助、平等协作、诚实守信、勤劳守纪等成为最基本的道德原则。每个人都以忠诚地为他人、为集体、为社会服务和贡献为荣,以自私和贪婪为耻,真正体现每个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条件。

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人的身心关系方面,共产主义是人与自然之间、人与社会之间、人与人之间以及人的身心关系之间高度和谐的社会,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和人类彻底解放的社会。人与自然关系之间的高度和谐,通过尊重自然界的客观发展规律、合理地利用和改造自然界来实现。在共产主义社会,为生产而进行生产的利润动机已经不复存在,物质生产不再盲目膨胀,人类社会文明与自然生态文明之间将达到一种动态的均衡与高度和谐。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充分体现。在共产主义社会,人的发展是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人类彻底摆脱了自然经济条件下“人的依赖关系”,也摆脱了商品经济条件下 “物的依赖关系”,完全实现了人的“自由个性”的充分发展。人的发展是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不仅体力和智力得到充分发展,而且人的社会性联系和社会交往也得到充分发展。

共产主义社会中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全体社会成员的集体发展,是每一个人的充分发展,而不是一部分人发展以另一部分人的不发展为条件。人与人之间形成事实上的平等关系,社会发展不再是以牺牲某些个人的发展作为代价,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之间实现了真正完整的统一。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不仅体现在劳动过程中,在生产劳动之外也将得到充分的实现。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劳动生产率的不断提高,维持社会生产所需要的劳动时间也将不断缩短。人们将有大量可供自己安排的自由时间,可以“随自己的兴趣今天干这事,明天干那事”,从而极大地促进人自身素质的提高。在共产主义社会,劳动不再是单纯的谋生手段,而是成为“生活的第一需要”。劳动不再是僵化的旧式分工中的劳动,不再是单调枯燥和具有强迫性的活动,而成为发挥人的才干和力量的活动,成为人们乐于从事的实现自我价值的活动,成为人生快乐的巨大源泉和动力。

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解放的最终实现,人类彻底从支配自己生产和生活命运的异己力量中解脱出来,实现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跃迁,开始自觉地创造人类自己历史的“真正人的历史”。总之,共产主义积淀了人类对美好社会追求的精华,是人类历史上最公平、最合理、最美好的社会,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三、共产主义是一代又一代人的接力赛,具有现实的可操作性

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理想不是靠“救世主”或者“神仙皇帝”,而是靠人民群众自己的实践创造。共产主义绝不是“土豆烧牛肉”、“楼上楼下电灯电话”那么简单,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也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接力奋斗、不懈努力。邓小平指出:“我们搞社会主义才几十年,还处在初级阶段。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还需要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需要我们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努力奋斗,决不能掉以轻心。”(《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79-380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现共产主义是我们共产党人的最高理想,而这个最高理想是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接力奋斗的。如果大家都觉得这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没有必要为之奋斗和牺牲,那共产主义就真的永远实现不了了。我们现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向着最高理想所进行的实实在在的努力。”

历史是人的实践活动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序列的展开,是包括过去、现在、未来的“时间之箭”,是人类接力探索和努力奋斗的结果。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共产主义的发展是阶段性与连续性的辩证统一,要达到共产主义美好理想的彼岸,就要沿着科学社会主义指引的正确道路不断前进。今天,历史的接力棒传递到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当代中国共产党人手里,历史使命光荣,责任重于泰山。在历史的接力棒的交替传递过程中,一方面我们决不能有丝毫松懈,更不能“掉棒”,不能因为苏东剧变的暂时挫折和目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对共产主义前途命运失去信心;另一方面,我们也不能“抢跑”,不能跨越历史发展阶段,不顾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搞盲目“冒进”“跑步进入共产主义”。我们必须而且只能“撸起袖子加油干”,扎扎实实地做好每一项工作,完成好历史“接力赛”中我们这一棒的使命和担当。

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相互连接、有机统一的过程整体。中国共产党是《共产党宣言》精神的忠实传人。中国共产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奋斗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我们现在的努力探索以及将来的接力奋斗,都是朝着实现共产主义这个远大目标而前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实存在和具体体现,是现阶段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奋斗纲领,是实现共产主义最高理想的必经阶段。没有最高理想的指引,就不会有共同理想的确立和坚持,就缺乏前进方向和政治定力。没有共同理想的实现,最高理想就是空中楼阁,缺乏现实基础。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征程中,必须始终坚持远大理想与现实目标的有机统一,既要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坚定共产主义必然实现的理想信念,以崇高的理想追求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来要求和鞭策自己,又要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实出发,脚踏实地为实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目标任务而努力奋斗。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共产党宣言》揭示的人类社会最终走向共产主义的必然趋势,奠定了共产党人坚定理想信念、坚守精神家园的理论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为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共产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美好未来的实现要靠我们现在的一步又一步的接力奋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是我们必须不断推进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又是我们开辟人类美好未来、实现共产主义理想的基础和根本保证。我们必须把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相互联接、有机统一起来,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和战略定力,积极投身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之中,戮力同心取得共产主义“接力赛”我们这一棒的优异成绩,谱写出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最美华章。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14ZDA008]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上一篇: “共产主义”的现实性与超越性
下一篇: 中世纪西欧城市经济结构的演变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