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合作行为 D.安慰与保护
2.教育者要善于抓住生活中有教育价值的点点滴滴,及时对学前儿童进行教育。这是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过程中( )原则的要求。
A.情感支持 B.生活教育
C.正面教育 D.实践性
3.通过一些形式让幼儿去理解和分享他人的情绪体验,以使幼儿在以后的生活中对他人的类似情绪能主动、习惯性地自然理解和分享。这种方法是( )。
A.陶冶法 B.角色扮演法
C.共情训练法 D.行为训练法
4.与教学插动相比,游戏和区域活动最突出的特点是( )。
A.自主性 B.计划性
C.娱乐性 D.目的性
5.研究学前儿童同伴关系的最常用的定量化方法是( )。
A.问卷法 B.指标体系法
C.观察法 D.社会测量法
6.以下关于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评价的内容的阐述,错误的是( )。
A.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评价的内容包括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评价与学前儿童社会教育 活动评价
B.对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方法的评价重点在于它的适宜性与有效性的评价
C.对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的评价应当更多地将其作为评判教育者工作绩效的一种 依据
D.从“学”的方面看,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的评价主要涉及幼儿的参与度、情感态 度、互动程度、学习习惯几个方面
7.小强与一位小朋友发生了矛盾,便骂了这个小朋友,老师并没有干涉。过了一会儿,当小强再去找那位小朋友玩时,这位小朋友不愿意和他玩了,老师所采取的这种方法属于
( )。
A.正强化法 B.自然后果法
C.负强亿法 D.代币疗法
二、是非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每小题1分,共15分)
8.通过观察别人受强化,在观察者身上间接引起的强化作用,这是替代性强化。( )
9.在角色扮演中,教师可以以平等的角色身份参与到活动中。( )
10.在柯尔伯格的三水平六阶段的道德发展理论中,“好孩子定向”是第2阶段的特征。( )
11.导向性原则是教育评价的根本原则。( )
12.尽可能让环境说话,让行动说话,避免过多的言语说教。这是共情训练法的要求。( )
13.我国学者的研究发现,在儿童的亲社会行为中,分享行为最为常见。( )
14.观察法是教育评价中最常用的信息收集方法。( )
15.内疚感的产生主要是因为个体行为达不到外部要求。( )
16.一般幼儿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行为问题,只是严重程度不同而已。( )
17.幼儿的不良品德行为属于行为问题,但行为问题不一定是不良品德行为。( )
18。由于认知发展方面的不成熟,年幼的幼儿基本上无法严格遵守规则。( )
19.对于学前儿童的说谎行为,教师必须进行惩罚。( )
20.对父母的交往方式进行训练是指导攻击性行为的最直接和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 2l_使用自然后果法时,幼儿必然能够体会到自身的行为与后果之间的关系。( )
22.使用代币疗法时,代币必须是马上可以利用的实物或象征性的东西。( )
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4分)
1.C 2.B 3.C 4.A 5.D
6.C 7.B
二、是非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