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务院国资委成立科技创新局、社会责任局,并召开成立大会。会议提出“要突出抓好中央企业碳达峰碳中和有关工作,‘一企一策’有力有序推进‘双碳’工作”;“抓好中央企业社会责任体系构建工作,指导推动企业积极践行ESG理念,主动适应、引领国际规则标准制定,更好推动可持续发展”。
据21世纪经济报道了解,两个新局是由国资委原科技创新和社会责任局分拆独立而成。国资委官网社会责任局页面显示,李军担任该局局长,柳长森任副局长。其中,李军原任国资委干部教育培训中心主任,柳长森此前担任国资委原科技创新和社会责任局副局长。
官方公布的国资委社会责任局主要职责包括:研究提出推动国有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政策建议,指导所监管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督促指导所监管企业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质量管理和品牌建设、能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乡村振兴和援疆援藏援青工作,指导推动所监管企业碳达峰碳中和等工作。
国资委社会责任局成立释放了什么信号?“双碳”目标下,“一企一策”路线图应该注意什么?推动可持续发展,央企、金融机构等要做好哪些准备?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在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要求下,社会责任局的重点工作将围绕抓好中央企业推进“双碳”工作、安全环保工作以及践行ESG理念等内容开展。同时也会加速建立健全国内ESG评价体系,预计ESG评价标准将根据我国国情,进一步本土化、细致化、规范化、常态化。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在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要求下,社会责任局的重点工作将围绕抓好中央企业推进“双碳”工作、安全环保工作以及践行ESG理念等内容开展。
央企应提早研究ESG信息披露
国资委官网社会责任局主要职责包括指导推动所监管企业碳达峰碳中和等工作。
中央企业长期以来作为中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在维护政治稳定、维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方面发挥重大作用,其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的实践也一直受到监管部门的高度重视。
早在2016年国务院国资委印发《关于国有企业更好履行社会责任的指导意见》,明确了国有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基本原则、主要目标、履行社会责任核心议题,并提出将社会责任融入企业运营,探索建立社会责任指标体系。
中诚信绿金科技总裁沈双波对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从政策上来看,国资委对其所监管的涵盖中央企业在内的所有国有企业提出了履行社会责任的要求,政策覆盖范围从中央企业扩大到所有国有企业,政策要求也越来越明确清晰,但ESG方面的实践与国际还存在一定差距。社会责任局的成立,将为国有企业践行ESG理念,推动可持续发展提供更有力的组织保障。
依据中诚信绿金统计,2021年度,上市公司(A股和H股)中共有1239家国有企业(包括中央国有企业和地方国有企业),其中披露社会责任报告或ESG报告的国有企业共有576家,占比为45.68%,较2021年全部上市公司30.0%的报告披露率要高。
2021年4月25日,“ESG中国论坛2021春季峰会”召开,国资委要求中央企业和国有企业上市公司要在ESG体系建设中发挥表率作用,强化社会责任理念,建立健全ESG治理,持续编发高质量的ESG报告,不断提升企业价值创造能力,并明确将ESG纳入社会责任范畴并作为重点工作,统筹推动国有企业社会责任和ESG工作。
安永大中华区金融服务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合伙人、亚太区金融服务可持续发展主管李菁建议,面对新形势,央企应有更新的目标。比如推动ESG理念与企业社会责任(CSR)更好地衔接,引领ESG评级体系建设,推动ESG标准本土化等。建议企业应当提早研究ESG评价标准中的指标,调整发展战略,从发布独立的ESG报告,开展碳盘查等工作着手,为ESG信息披露做好准备,以便在未来的ESG主题投资中占据先发优势,把握机遇。
“当务之急,我觉得还是因应国内外的新形势,推动央企做好企业社会责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简称CSR)。”商道融绿董事长、联合国环境署金融倡议(UNEPI)中国顾问郭沛源认为,有几点重要工作。一是“双碳”工作,“双碳”和很多央企都有很大关系,央企可以发挥很重要的作用。如两大电网公司如何提升绿电的消纳能力、“三桶油”如何向零碳转型,还有通信公司如何发挥信息化技术优势助力其他行业减碳。二是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工作。三是在海外投资中履行社会责任,塑造中国海外投资的负责任形象。
“双碳”目标下,“一企一策”路线图应该注意什么?郭沛源对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双碳”目标和高质量发展、新发展格局等关联在一起,不仅是环境保护的问题,更是新的发展理念和企业经营理念。具体到企业,首先和企业所在的行业有关系,不同行业的碳中和技术路线是不一样的;其次和企业所在地区有关系,不同地方会根据地方经济、产业发展状况设置不同的零碳路线图。
引领国际规则标准制定
我国监管层面已逐步形成EGS标准框架。
2021年5月,证监会新修订的《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第2号—年度报告的内容与格式》已初步形成ESG披露框架,生态环境部发布的《企业环境信息依法披露管理办法》《企业环境信息依法披露格式准则》也明确了环境维度的披露要求。
应该如何主动适应、引领国际规则标准制定?北京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ESG投资研究中心咨询与课题研究负责人张芳提出三方面观点。
一是在遵照共识的基础上,尊重社会发展阶段不同的客观差异。ESG是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延展,这一本质内核是全球范围内的共识,但在ESG理念之下的具体议题和关注指标却因各国/地区文化背景、发展阶段的不同而存在客观上的差异性。如国际关注的社会捐助,对应的是我国本土央企脱贫帮扶等。
二是为国际ESG标准建设贡献中国力量。从ESG起源和发展现状分析,全球现有ESG标准在美洲、欧洲和亚洲等国家都存在差异。同时,全球现有的ESG标准基本都来源于OECD国家和市场,很少体现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产业和社会特点。
中国作为全球的重要经济体,对于在全球范围内探讨研究不同产业链、不同发展阶段地区的ESG指标体系建立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我国绿色金融标准体系加快建设,2018年人民银行牵头成立中国金融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绿色金融标准工作组后,遵循“国内统一、国际接轨”的原则开展绿色金融标准体系建设,同时中国上市公司ESG相关披露指标等研究工作都在研究探讨之中。
三是建立全球通用指标和国别特色指标的ESG体系。开放、共享是我国重要的发展理念。推动建立ESG国际标准和共识,是我国积极参与全球可持续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举措。我们“主动适应”全球现有不同的ESG标准,提炼人类共同关系的发展议题,例如“气候变化”“女性权益”。同时,我们作为全球重要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的重要伙伴,也积极倡导建立符合发展中国家、符合不同文化背景、符合不同产业结构的具有国别特色的ESG指标体系。构建全球通用指标和国别特色指标的ESG体系,将是发展的主要趋势。
金融机构要做好哪些准备
我国绿色金融实现快速发展,在绿色金融政策及标准体系、地方试点、国际合作等领域中取得的丰硕成果,也为后续更加高效引导支持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非常好的市场环境和基础设施。
对于金融机构而言,如何更好地推动可持续发展?
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院长王遥对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ESG投资是应对环境与气候风险、保持资本市场稳定的重要抓手。随着ESG理念在顶层设计上被不断强化,我国金融机构应积极响应“一行两会”出台的各项ESG相关政策,将ESG纳入其风险管理与投资决策的全流程。
对内,金融机构应该强化ESG管理能力,形成健全的环境与社会风险管理体系,以应对环境与气候变化相关风险,提升金融机构自身社会价值。
对外,金融机构应通过积极践行ESG投资理念,充分发挥对投资对象的尽责管理和引导作用。
“我们应该提前做好风险防范的预案。”在郭沛源看来,在复杂的外部环境下,应防范风险,求同存异。国际关系越来越复杂,可持续发展领域虽然是合作很多的领域,但局部摩擦、争议仍时有发生,特别是传统化石能源的利用、供应链中的社会责任(ESG)问题。这些对央企和金融机构的经营都会构成风险,也容易被放置在CSR和ESG或可持续发展的语境下提出。
张芳建议关注几点,一是从战略和公司治理层面上高度重视ESG。识别对公司具有重大意义的ESG议题,发挥其对ESG事项的决策、监督、引领以及战略指导工作。
二是健全ESG治理架构。考虑设置ESG专门委员会,履行战略和监督职能,审议并监督ESG相关事项,自上而下推动公司内部ESG体系建设。
三是建立专业的队伍及工作机制。组建ESG部门,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统筹集团相关事项和资源,提升ESG管理能力,促进高质量发展。
四是积极开展ESG披露。关注监管要求及国际标准,开展ESG披露,实现与股东、客户、供应链、社会公众的交流互动,及时针对ESG议题与市场进行沟通反馈,传递ESG理念。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