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社会 > 社会即将改变:更换基本道德原则

社会即将改变:更换基本道德原则

社会即将改变:更换基本道德原则《感知生活的道德原则》规则与法律是有形的约束,道德则是无形的界限。道德是维护伦理关系的基础,道德是我们行为的依据与指导。有道德是对人的基本要求

感知生活的道德原则》

规则与法律是有形的约束,道德则是无形的界限。道德是维护伦理关系的基础,道德是我们行为的依据与指导。有道德是对人的基本要求,人与人的交往互动不建立在道德的基础上,人们依据什么原则相处?道德是出于伦理关系之上的行为要求,也是对人行为的具体约束。

生存社会的道德原则就是社会的无形基础,它托起的是社会生活的稳定性,构成人们行为的共同性,也是人对他人的默认性要求。社会的基础生活,就是道德运行的结果,道德虽然不是有形的法典,但它的建设性和约束力远比法律强大,它实际上构成生活运行的普遍基础,它决定了形成生活形态的关键因素。人们该做什么,不做什么,均出自于道德的规范,而道德又出自于伦理的要求,人不能越过道德的准绳,因此,道德具有强大的能量,而道德约束的,恰恰是我们内心的自由。

我们既不能没有自由,也不能没有道德,没有道德约束的社会是不可想象的,不受道德约束的人是不可思议的,没有道德维护的生活是无法运行的。然而,道德是什么?道德是一种强力的规范和强力的保护,道德如同乌龟身上的盔甲,它保护乌龟免遭攻击的时候,乌龟也就成了迟缓的动物;当鸟笼保证了鸟的安全,但鸟也失去了自由。道德与自由无形中的对立让人难以做出选择,道德与自由的矛盾让我们纠结了数千年。人间诸多剧情便在道德与自由之间展开,要道德还是要自由?我们直到现在也没有正确的答案,人们实际上只能在道德与自由之间来回冲撞,结果往往是悲剧性的,既守不住道德,也没有了自由。

没有道德约束的自由可能吗?这不是天方夜谭,这正是感知生活的基本形态。人不受道德的约束自由地选择生活和做出行为,这可能吗?答案是肯定的,这就是感知社会生活的基本设置。在感知社会,道德不再具有任何约束功能,我们已经不再用道德来要求人,道德转化成了人的行为动机,人的行为不自觉地包含了道的因素,这就是“无行为不道德”,也就是不可能再发生不道德的行为。因为道德成为人们本能的需要,不如此,我们不但达不到目的,而且生活也无法进行。

人的基本道德不再是维持与他人的关系,而是与他人互动,追求感知愉悦。这已经不是对人的道德约束,这是对人自由行为的鼓励。自放弃了生命的独立性存在以后,人就告别了所有的自私行为,因为自私已经毫无意义。感知生活必须在外部活动中完成,也就是说,必须有他人的存在或必须与他人的互动才能够开展生活,才能够有获得感知愉悦的可能性。这种存在立场和存在意义的转换使生存的道德原则失去了意义,感知道德的原则是:不创造愉悦价值的行为是不道德的行为,不愉悦的生活就是不道德的生活。

感知生活与各自为了自己的生存有本质的区别,感知生活必须在整体性运转与人与人的密切互动中进行,因此,道德的约束再无必要。人无法不把他人当自己,因为他人的存在形态与愉悦感知密切相关,他人的活动形态就是感知愉悦的内容。而自己做好他人的他人就是对个人行为的基本要求,这种关系的转换不得不让每一个人都生活在达到愉悦的行为动机中,让每一个人都不得不做好自己,否则,就是不道德的行为和生活。道德成为一种反向的驱动力,驱动着每一个都在为他人的愉悦而做好自己,当然同时也获得了他人带来的愉悦。这种道德的运行是良性的,它已经不再是一种约束人的外力,而是促进人自由活动的内在张力。

感知社会,道德成了鼓励人一切行为的动力,因为人的行为动机只能在道德以内,不可能逾越出道德以外。谁会非理性地寻求痛苦?非理性才会非道德,凡理性皆道德,这是感知社会的显著特征。其实那时候已经没有了道德的概念了,人们为感知愉悦做出的行为都是和谐的和美好的,都是为了存在的活跃、有序、稳定和持续,反之的一切行为都是没有意义的,人不会做出非理性行为。当愉悦行为成为我们的道德原则,人类还会缺乏道德吗?

——节选自王建平著《感知论》

道德社会化包括什么等方面_道德社会化包括哪三项内容_社会道德

上一篇: ChatGPT:社会很单纯复杂的是人?
下一篇: 先秦文化的主要表现有哪些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