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的:本文是根据书本的内容加之自己的理解所撰写的,不一定完全正确
再生产:社会不能停止消费,因而也不能停止生产,社会生产总是在不断进行,每一次生产都是上一次生产的更新和重复,因而同时也是再生产的过程。社会再生产首先是物质资料的再生产。同时,由于再生产都是在一定的生产关系下进行的,因此社会再生产也是生产关系的再生产。
简单再生产:新生产的产品仅够补偿消耗掉的生产资料和个人消费。
扩大再生产:新生产的产品除了补偿生产资料和个人消费外还有多余。
资本主义的简单再生产
含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都被用于资本家的个人消费
特点:
1.资本家购买劳动力的可变资本,是劳动者自己创造的
资本家支付给工人的工资事实上取自工人上一个生产周期中所创造的价值,而并不是资本家“垫付”的。当劳动者将生产资料转化为商品时,他以前生产的商品的一部分则转化为货币,作为劳动的报酬。
2.资本家手中的资本,经过一定时期的积累后,都会变成剩余价值的积累物
简单来说,伴随着资本的积累,资本中的本金部分所占比例会越来越小,而剩余价值,即工人所创造的价值所占的比例会越来越大
3.雇佣工人的个人消费也完全从属于资本家追逐剩余价值的需要
在资本主义再生产中,工人可以通过个人消费,购买生活资料以满足自己的生活需要,从而在一定时间内把在生产中消耗掉的劳动力重新生产出来,以便继续进行剩余价值的剥削。而资本家则会尽可能的压缩这个消费,使其仅能勉力维持劳动力的再生产,这样才可以最大限度地获取剩余价值。这就意味着,当工人进行完个人消费后,很难有大量工资结余,因此为了不致饿死,他只能再次出卖劳动力,如此循环,工人根本不可能靠工资收入来改变自己的阶级地位。
在资本主义的再生产中,工人不仅生产出了商品,还生产出了资本家的全部资本和雇佣劳动者,即把整个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重新生产了出来。
资本主义的扩大再生产
含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中的一部分会转化为资本,用以扩大生产规模
资本积累:剩余价值的资本化,是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唯一源泉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资本家通过无偿占用工人的剩余价值开扩大自己的资本,并以此为基础进一步扩大和加强对工人的剥削和统治
从再生产角度看工资-劳动力等价交换的实质:
1.资本家购买劳动力的资本,只不过是上一个生产过程中剩余价值中的一部分,事实上资本家什么都不曾拿出来
2.剩余价值转化而来的资本,在购买了劳动力并成为工资后,工人不但要在生产中生产出足以补偿工资价值的商品,而且还要创造新的剩余价值。也就是说,资本家在用过去的剩余价值榨取更多新的剩余价值。
资本积累的本质:不断地利用无偿占有别人劳动的成果,来继续无偿占有别人更多的劳动,以增殖资本价值
资本积累和扩大再生产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趋势。
资本要想增殖,就要不断获得剩余价值,为获得更多剩余价值,资本家除了扩大剥削的比例以外,还必须扩大自己的资本,即进行扩大再生产。
此外,资本主义的竞争也迫使资本家不断进行积累,只有不断的进行积累,资本家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获胜。
决定资本积累的规模大小的因素
1.对工人的剥削程度
2.劳动生产率高低
劳动生产率提高会导致劳动力成本和生产资料的价格下降,同时也会导致满足资本家消费的商品的价格下降,从而使资本家有更多的资金投入到扩大生产中。
3.所用资本和所费资本的差额
举例而言,一台机器价格200元,使用年限5年,那么每年便会有40元的价值从机器转移到商品中,200-40即为所用资本和所费资本的差额。差额越大,资本积累规模越大(生产规模大,机器质量好)。
4.垫付资本的大小
垫付资本即位资本家为了获得剩余价值而支付的购买劳动力和生产资料的资本
资本的积累从来都不是什么资本家节制欲望产生的结果,资本家追求资本的积累本质上是为了进一步侵吞别人的劳动成果,从而过上更加奢侈浪费的生活。
4.2资本的有机构成,资本的积聚与集中
资本的技术构成:生产技术所决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之间的比例
资本的价值构成: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时间的比例
资本的有机构成:资本的技术构成所决定并反映着它的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
资本的价值构成以技术构成为基础,技术构成的变化通常会引起价值构成的变化,但是有时价值构成的变化并不是技术构成的变化所引起的,比如单纯的价格变动也会引起价值构成的变化
随着机器设备的完善,同一数量的机器设备所需的工人人数便会减少,资本的有机构成便会越来越高。因此可以说,资本的有机构成的提高,乃是资本主义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
企业技术水平的提高,一般以个别企业的技术水平的提高为前提,而这与个别资本的增大有关,个别资本的数量越大,他便越有条件来采用新的技术来改变资本的有机构成,而个别资本的增大,则与资本的积聚和集中有关
资本的积聚:个别资本依靠剩余价值的资本化来增大资本的总额(即原有资本+剩余价值转化而来的新资本)
资本的集中:几个资本结合成一个较大的资本而引起的个别资本的增大
在资本集中的过程中,竞争是强有力的杠杆,在竞争中,小资本会不断地被大资本吞并。这是因为大资本能更广泛地使用机器,采用更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方式,实行更加彻底的分工和生产专业化,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容易取得银行的信用支持等等。这些优势使得大资本可以迅速打散小企业,使小企业破产然后低价收购他们,或者通过清偿债务以及“自愿联合”等方式完成资本的集中。
信用也是促进资本集中的有力杠杆,一方面大企业可以通过贷款强大竞争力量,一方面小企业也可以通过信用联合起来组成规模巨大的股份公司
资本的积聚可以增加社会资本的总额,而资本集中不行
资本的积聚与集中的关系:大资本积聚效率高,能够使得其在竞争中更加顺利的击败小资本,完成资本的集中。而另一方面,资本集中后又可以推动资本积聚的效率进一步提高。
旧中国的资本主义发展特点:从积聚上说,剩余价值率很高,但是剩余价值转换成资本的比例很低,大部分都被用来投资本国(对外国资本而言),购买地产进行封建剥削,进行金融投机或满足自身的寄生性消费。从集中上来说,集中速度很快,大量的资本被掌握在了处于垄断地位的帝国主义国家以及官僚手中。
4.3产业后备军的形成
劳动力需求的发展趋势:随着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可变资本的绝对量会提高,但是相对量(每一定数量的资本投资需要的工人数量)实际上是减少的。在一些情况下甚至绝对数量都会减少,比如生产率提高了,但是投资规模并没有扩大。
劳动力供给的发展趋势:事实上劳动力供给反而随着资本的剥削增加了,一方面机器大工业的发展使得大量小生产者,手工业者和农民破产,成为了无产阶级;另一方面为了追求剩余价值,资本家还会极力压低工资,迫使工人为了满足生存需要而让自己的妻子和子女也去务工,而机器的出现又使得劳动不再与身体机能挂钩,因此童工和女工也大量产生。
表面上看这种劳动力供过于求的趋势是人口增殖过剩所导致的,但是本质上这个与资本主义无休止的追求剩余价值有关。如果从满足人的需要的角度发展生产,那么即使技术不断革新,也不会出现人口过剩的现象,之所以人口过剩,是因为资本家不可能牺牲高剩余价值率来实现人们的充分就业。
产业后备军:社会上存在的可供剥削的大量失业或半失业人口,一方面可以作为劳动力的蓄水池,使得在经济旺盛时期,毋需等待劳动力的自然增长,其规模便能够迅速扩大;另一方面还可以成为资本家为降低工资水平,获取更多利润而向工人施压的筹码
产业后备军的几种形态:
1.流动的过剩人口:失业的工人
2.潜伏的过剩人口:无法依靠本业满足生活需要,从而盼望城市工业的就业机会的小生产者
3.停滞的过剩人口:灵活就业人员,工作不固定,劳动条件恶劣,工资水平极低,比如在家中承揽工作,替工厂主干活的居民或者一些日结工
4.各种失去劳动能力或者被迫流浪和堕落的人
从资本主义角度来看,实现充分就业实际上是骗人的鬼话,反过来说,存在一定的失业人口恰恰是资本主义所必需的,而且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这种失业一定会从简单劳动的从业者蔓延到复杂劳动的从业者(科学技术人员),从而严重阻碍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4.4驳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
马尔萨斯理论内容:由于人口的增加远超过生活资料的增加,社会上不可避免地要产生饥饿,贫困和失业的现象。因此人们一方面可以通过预防的抑制(鼓励劳动人民节育,晚婚或者不育)来限制人口自然增长,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积极的抑制(比如不卫生的职业,高强度的劳动和极差的公共卫生水平)来加快人口的死亡。
现代的马尔萨斯主义者观点:用人口压力来粉饰帝国主义侵略,把这种侵略称之为“扩大生存空间”,把侵略带来的人口死亡视为一种解决人口过剩的方法。更有甚者,将殖民地的贫穷落后归结于其自身的人口过剩,而帝国主义国家的侵略是对殖民地的“解放”
评价:人口繁殖是社会的历史的现象,由社会生产方式决定,人口的自然规律根本不可能存在,相对人口过剩仅仅是资本主义时期所存在的人口规律,这种规律随着资本主义的衰落便不可能继续存在了。
同时,人类取得生活资料并不是等待自然消极的赐予,而是依靠自己的劳动生产,而生产是不断发展的,在人类历史上也不止有一个国家创造出生活资料的积累速度大于人口增长速度的的成就(比如苏联,新中国和大部分工业革命时期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等)。
本质上,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是服务于资产阶级反对无产阶级革命的,在马尔萨斯的理论下,社会生活资料的紧缺被归因于人口的过剩而非资产阶级的剥削,因此,接受马尔萨斯观点的普通民众便会更加温顺守序,因为革命本质上不可能改变他们的现状。
4.5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与无产阶级的贫困化
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对着资本积累的增长,社会财富会日益集中到资产阶级手中,而无产阶级则会日益贫困化。无产阶级创造的财富越多,他们的处境也就日益恶化。
无产阶级的贫困化及其类型
一、相对贫困化
指的是社会财富的增长与劳动报酬的增长的失衡,无产阶级收入占国民收入比例日益下降
二、绝对贫困化
指的是无产阶级生活条件和劳动条件的日益恶化,其特征有:
1.实际工资的下降(随着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应当纳入工人生活资料范围内的物品应当是增多的,但是资本家还会极力压低工资,使得实际工资无法购买工人必需的生活资料,实际工资和生活费用之间差距的日益扩大,会使得工人的生活状况日益恶化)
2.失业人数增加与事业时间的延长(除了上文提到的产业后备军所带来的问题外,失业工人还不得不依靠亲友中在业工人的资助来维持生活,从而加重无产阶级的贫困化)
3.住宅问题(有钱人住的起房,无产阶级只能住差房烂房,甚至被迫流浪)
4.环境污染(环境污染虽然称作公害,但是实际的受害者仍然是无产阶级)
5.劳动强度的提高与劳动条件的恶化(996的工作制度,缺乏安全防护的车间,会给工人带来身体上和精神上的损害,比如精神疾病,心脏病,尘肺病,工伤等)
6.农民的贫困化
4.6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以及资本主义的固有矛盾
资本的原始积累
含义:小生产者因遭受强制剥夺而与生产资料分离,社会财富迅速集中在少数人手中并转化为资本的过程,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出发点
特征:大量小生产者失去生产资料,成为自由劳动者,财富在少数人手中集中并转化为资本
途径:对农民土地的剥夺,对殖民地的剥削,利用关税、国债等制度掠夺本国劳动人民,过程本质上是一种暴力掠夺的过程
资本积累的增长
与原始积累的区别:原始积累的剥夺对象是小生产者,而资本积累是资本家之间的相互剥夺,财富的集中程度大大增加
资本积累的加速与资本主义固有矛盾的尖锐化
资本主义的固有矛盾是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有制之间的矛盾。
在资本积累的过程中,资本主义的生产愈发具有社会性质,生产规模的扩大,生产分工的细化使得商品的生产要经过多个部门共同协作才能完成,生产本身成为了许多人协同进行的社会化大生产。同时生产规模的扩大也使得各地分散的市场被整合成统一的市场,各地的经济活动开始连接成一个整体。
但是,资本的积累却导致资本越来越集中于少数人手中,他们依靠对生产资料的占有控制整个社会的生产。
生产的社会性要求社会占有生产资料并由社会对生产进行管理,但是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资料归资本家所有,生产不是服务于社会需要而是服务于对剩余价值追求,这样便产生了深刻的矛盾。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一方面无产阶级队伍不断扩大,在现代企业的大生产中,其组织性和纪律性得到锻炼和加强,另一方面,伴随着资本主义制度矛盾的激化,无产阶级的革命意识也会逐渐加强。因此可以我们可以说,资本的积累本身便是对资本主义制度的否定,必然导致资本主义的灭亡,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