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在西方,Max Weber用权力、财富、声望三要素,将社会中的人分为上中下三层。Paul Fussell则是将社会等级与人的生活品味联系起来。无论是衣食住行,还是语气措辞都能够成为区分阶层的指标。当然,Paul并非是一名社会学家,而《格调》确实是一本有意思的小书。
在中国,陆学艺等学者在《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中,提出以职业分类为基础,以组织资源、经济资源、文化资源占有状况,作为划分社会阶层的标准,把当今中国的社会群体划分为十个阶层。
「底层很少或基本不占有上述三种资源,其来源主要是商业服务业员工、产业工人、农业劳动者和城乡无业失业半失业者阶层。经济资源占有不足直接导致他们在文化资源、组织资源两方面的不利地位,从而使他们在社会文化等领域处于失语的境地。」
私以为,底层可以是一个相对概念,对于所谓的上层来说,中层也可算做底层。
二、
针对「中国社会底层生活现状如何?」这个问题,我想说,事实上许多生活在底层的人们,并不认为他们就是底层,或者说对自己的社会身份已经产生了认同感。所谓「底层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的观点其实并不可取,当然这也可能是因为我没能接触到所谓真正的底层。
当我与修车摊大叔、保洁阿姨、足疗技师交流时,他们告诉我:
「做人嘛,心态要平衡一点,这样日子才好过。这些事情总是得要有人做的,就算我不做,也有其他人得做。虽然辛苦一点,但是我们不偷不抢,赚的都是正经钱。」
他们是值得尊敬的。
三、
首先我想说明的是,社会分层的弊病是毋庸置疑的,但其存在也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如果世界上的大多数人都处在同样的富裕阶层,社会还能保持其应有的活力吗?
所以,关键问题在于,社会流动的渠道是否能够保持畅通。而受教育程度和知识水平,对先赋地位较低者的向上流动显然有着重要影响。
那么,教育公平的问题又该如何解决呢?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