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社会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组成部分)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组成部分)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组成部分)本页面是《非公有制经济》相关百科介绍,主要介绍了非公有制经济的历史、概念解释、邓小平非公有制经济思想、区别对比、意义、现状详细资料,非公有制经济(non-

简介

虽然早在1848年马克思 、恩格斯就在《共产党宣言》 中提到 “消灭私有制 ”,但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釆取了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思想和政策。新中国成立(1949年)初期,非公有制经济经历利用、限制、改造后被单一公有制取代。改革开放(1978年)之初,中国单一公有制与落后的中国经济发展之间不相适应,邓小平重新思考了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发展问题,重新定位了非公有制经济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提出了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思想。经过十几年的探索和发展,1997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首次以文件形式确定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1999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明确将非公有制经济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写进宪法。非公有制经济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等形式,个体经济指生产资料归劳动者个人所有,并由劳动者个人及其家庭成员直接支配和经营的一种私有制形式;私营经济是指企业资产属于私人所有,存在雇佣劳动关系的私有制经济形式;外资经济是指中外合资经营、中外合作经营和外商独资经营的私有制经济形式。邓小平非公有制经济思想包括大力发展个体经济、鼓励发展私营经济、利用外资发展经济。

非公有制经济为创造了大量财富,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促进了经济发展,增加了市场活力,有利于改造经济结构,促进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截止至2017年底,中国非公有制企业数量为2726.3万家,个体工商户6579.3万户,注册资本超过165万亿。截止至2019年底,在中国非公有制经济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

历史科学社会主义排斥非公有制经济

从1848年马克思 、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 中提到 “消灭私有制 ”开始,非公有制经济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中就注定了没有存在的空间。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实践进一步强化了非公有制经济与社会主义公有制之间的对立。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釆取了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思想和政策。1940年他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指出,由于中国经济的落后,允许不操纵国计民生的资本主义的存在和发展是现实的需要。新民主主义的纲领中明确有“保护民族工商业”的政策。

非公有制经济

新中国成立初期对非公有制经济利用、限制、改造

非公有制经济

新中国成立(1949年)初期先是对非公有制经济采取了利用、限制、改造的政策, 把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和平赎买的理论应用于中国非公有制经济的改造上,创造了和平赎买的形式,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此后,非公有制经济在中国消失。

改革开放后非公有制经济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组成部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非公有制经济是改革开放(1978年)后在中国共产党的方针政策指引下,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而逐步发展起来的。改革开放之初的中国百废待兴,单一的公有制形式与落后的中国经济发展之间不相适应,邓小平重新思考了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发展问题,重新定位了非公有制经济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提出了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思想并付诸实践。

在探索中重新起步

1979年1月,邓小平在“五老火锅宴”上明确提出希望原工商业者利用落实政策以后的资金兴办私人企业,给原本被禁止的个体和私营经济恢复发展提供了可能性,成为了非公有制经济恢复发展的开端。自此,中国各地出现了大力发展商品经济的热潮,国家以市场为取向的改革不断向纵深推进。

非公有制经济

1981年中国共产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该决议指出:“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并不存在一种固定的模式,我们的任务是要根据中国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在每一个阶段上创造与之相适应和便于继续前进的生产关系的具体形式。”这段话表明,中国对于非公有制经济在社会基本经济制度中的作用有了与新中国成立初期不同的看法,这是一种富有创新意义的积极探索,既不同于传统的社会主义政治,也不同于西方价值观主导下的西方经济的所有制结构。

1982年9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在农村和城市都要鼓励劳动者个体经济在国家规定的范围内和工商行政管理下适当发展,作为公有制经济的必要的、有益的补充。

非公有制经济

1987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对于城乡合作经济、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都要继续鼓励它们发展。

1992年春,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提出只要是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无论是发展公有制经济还是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同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以公有制包括全民和集体所有制经济为主体,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为补充,多种经济成分长期发展,不同经济形式还可以实行联合经营。

首次写入中国共产党文件

1997年9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首次以文件形式确定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即把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上升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同时强调“对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要继续鼓励、引导,使之健康发展”。

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999年3月,中国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明确将非公有制经济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写进宪法。

动态发展

进入二十一世纪后,中国对非公有制经济保持鼓励、支持和引导的态度,并不断根据社会的实际情况在政策上跟进,为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创造公平、健全的市场环境,并依法保护非公有制经济的产权和合法利益,为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消除壁垒。

二十一世纪中国关于非公有制经济的主要政策表

时间

提出主体

内容

2002年11月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

强调“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要充分发挥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在促进经济增长、扩大就业和活跃市场的重要作用”,把私营经济的地位和作用提高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高度

2007年10月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坚持平等保护物权,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新格局”,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健全现代市场体系

2012年11月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

2013年11月

中国共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

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公有制经济财产权不可侵犯,非公有制经济财产权同样不可侵犯;国家保护各种所有制经济产权和合法利益,坚持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废除对非公有制经济各种形式的不合理规定,消除各种隐性壁垒,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

2014年10月

中国共产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

健全以公平为核心原则的产权保护制度,加强对各种所有制经济组织和自然人财产权的保护,清理有违公平的法律法规条款

2015年10月

中国共产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

鼓励民营企业依法进入更多领域,引入非国有资本参与国有企业改革,更好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

2017年10月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

必须坚持和完善中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要“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要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

2020年5月

中共中央国务院

营造支持非公有制经济高质量发展制度环境的政策主张,即通过构建支持非公有制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市场环境、政策环境、法治环境和社会环境,把非公有制经济的创造力和活力充分激发出来

2020年10月

中国共产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

“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构建亲清政商关系,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依法平等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利益,破除制约民营企业发展的各种壁垒,完善促进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展的法律环境和政策体系

2021年11月

中国共产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

充分肯定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对于开创全面改革开放新局面所起的重要作用

概念解释定义

非公有制经济是指在市场经济体系中,公有制经济范畴以外的,以私有经济为经营基础的社会经济形式。非公有制经济主要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以及外商投资经济,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形式

个体经济

个体所有制经济,即生产资料归劳动者个人所有,并由劳动者个人及其家庭成员直接支配和经营的一种私有制形式。个体所有制经济以手工劳动为主,普遍生产设备落后、规模狭小、力量单薄,是一种小私有经济。中国个体所有制经济主要存在于城乡的手工业、农业、商业、交通运输和服务业中,是同中国这一阶段生产力水平比较低下、使用手工工具进行手工操作和分散经营相适应的一种所有制形式。

非公有制经济

个体经济在经营方式上具有机动灵活、适应性强、经营时间长等特点。个体经济在许多社会形态中都存在,一直是一种依附于特定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经济形式的所有制类型。在中国,由于社会主义公有制在国民经济中占主体地位,个体经济在一定范围内的存在和发展以及它的经营活动,必然同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相联系;此外,中国还通过立法、税收、行政管理等手段,指导和监督个体经济的经营发展。

私营经济

私营经济是指企业资产属于私人所有,存在雇佣劳动关系的私有制经济形式。私营经济与资本主义社会里的资本主义经济区别在于它要受社会主义国家的监督和管理,受公有制经济的制约;私营经济劳动者受到社会主义国家的保护,与雇主在政治上是平等的,对雇主的经营活动有监督的权利,可以监督他们的过度剥削和违法行为。

在中国的私营经济可以集中和利用一部分私人掌握的资金,生产社会短缺的产品,组织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流通,满足生产和人民生活的需要;与个体经济相比,私营经济拥有较多的资金,较强的技术,规模较大,劳动生产率也比较高,尤其是中国沿海省份的一些私营企业,利用海外引进的较先进的技术,开发了新型产品;私营经济能够吸收一部分剩余劳动力就业,使一些退休的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得到继续职业生涯的机会,有利于充分利用劳动力资源,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当然,私营经济的发展也会带来一些消极作用,如生产和经营具有较大的自发性和盲目性,与社会主义经济存在着矛盾的一面。有的企业采取违法活动牟取暴利,扰乱市场,偷税漏税,损害国家、消费者和雇工的利益等。对这些消极作用,一方面要通过完善国家的政策、法律对它们加以引导和监督,促进它们健康发展;另一方面也要加强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在竞争中促其健康地共同发展。

非公有制经济

外资经济

外资经济是指中外合资经营、中外合作经营和外商独资经营(下文统称为“三资”企业)的私有制经济形式。这是中国在实行对外经济开放过程中吸收外资而形成的所有制经济形式。“三资”企业是根据中国法律、按照平等互利原则,经中国政府批准,在尊重中国主权,接受中国政府监督和管理的前提下,开展生产经营活动的。

非公有制经济

在中国允许和鼓励外资经济的存在和健康发展,有利于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发展外资经济有利于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和设备,扩大中国的生产建设规模,有助于中国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发展外资经济可以提供资金,特别是外汇资金,可以弥补中国建设资金的不足;发展外资经济有利于学习国际先进经营管理经验,提高中国的生产经营管理水平;发展外资经济有利于中国开拓国际市场,扩大产品出口,增加外汇收入,提高中国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发展外资经济可以提供就业机会,培养一批技术人才和熟练工人。所以,“三资”企业也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外合资经营企业

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是一种股权式的合营企业。它由中外双方共同投资、共同经营、共担风险、共负盈亏。合资双方将其现金、实物、知识和技术专利等各种投资折算成股额,各自按股分享权力和利益。合资企业是具有法人地位的有限责任公司。

中外合作经营企业

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是一种契约式经营企业。这种形式的主要特点是由中方提供土地、厂房以及其他可供利用的设施和劳动力,由外方提供资金、设备、原材料等,在平等互利的原则下,合作兴办各种企业。合作双方的权利、责任、义务由中外双方通过签订协议、合同加以规定,按合同规定分配收益。这种企业也是具有法人地位的有限责任公司。

外商独资经营企业

外商独资经营企业是由境外的商户或个人在中国境内单独投资兴建的企业。这些企业完全掌握了人、财、物和供、产、销权力,独立经营、自担风险、自负盈亏。

邓小平非公有制经济思想形成背景

邓小平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就对非公有制经济有一些探索,其中比较突出的有在担任西南局书记期间,他认真贯彻中央精神,对西南地区的个体私营经济采取了扶持、引导和发展的积极政策,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1962年他明确指出: “生产关系,究竟以什么形式为最好,恐怕要采取这样一种态度,就是哪种形式在哪个地方能够比较容易、比较快地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就采取哪种形式;群众愿意采取哪种形式,就应该采取哪种形式,不合法的使它合法起来”、“在生产关系上不能采取一种固定不变的形式,看用哪种形式能够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就采用哪种形式”。1978年12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改革开放和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的序幕。

关键时间节点

从邓小平整个非公有制思想的发展来看,1987年是一个中间点,个体、私营经济有了大的突破,从默许发展转到明确允许,正式获得了合法地位。外资经济也获得了阶段性地发展, 从沿海由南向北全面铺开。从他思想的内容来看,无论是“默许”,还是“明确允许和肯定”,都基本上采取了鼓励支持态度,逐步确立了个体、私营和外资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必要补充地位。

具体内容

大力发展个体经济

在坚持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农村和城市的个体经济。改革开放以前,单一的全民和集体所有制形式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1978年邓小平曾说:“我在广东听说,有些地方养三只鸭就是社会主义,养五只鸭就是资本主义,怪得很!农民一 点回旋的余地都没有,怎么能行?”邓小平同志针对此情况,认真思考农村的问题与出路。1978年以后,中国农村政策开始调整,农村的副业、种植业、集市贸易逐步发展起来。与此同时,为解决返城知青的就业问题,鼓励自谋职业,城市的政策开始松动,城市个体工商户也逐渐发展起来。特别是邓小平提出的“先富论” ,把个体经济作为先富带动后富的重要途径,使得个体经济迅速发展起来。

鼓励发展私营经济

私营经济与个体经济的区别在于私营经济存在雇佣和剥削,这在马克思的理论中是要被消灭的。因此,改革开放以前的中国几乎 不存在私营经济。 1979年邓小平就鼓励工商界人士发挥专长,办厂搞企业,主张“钱要用起来、人要用起来”。随着城乡个体经济迅速发展 , 雇工问题作为私营经济发展极为敏感又不可回避的问题摆在人们面前。马克思关于雇佣8人以上便是资本家的论断深深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著名的“傻子瓜子”雇工问题, 引起社会的极大关注 , 争论的焦点集中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能不能允许具有雇佣剥削性质的私营企业存在。针对这一问题,邓小平的态度十分审慎,他提出“傻子瓜子”不能动。“我的意见是放两年看看,那个能影响我们的大局吗?如果你一动,群众就说政策变了,人心就不安了” 。1983年中共中央提出对私营经济发展“不提倡、不宣传、不取缔”的三不政策。邓小平“放两年看看”的思想给中国的私营经济创造了生存的机会,使得中国的私营经济在改革开放的大格局下生存和发展起来。“傻子瓜子”从雇佣3人的个体户,发展为雇佣103名工人,产值5600万元,为社会贡献税收400万元的私营企业。

非公有制经济

利用外资发展经济

经过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后的近30年间,中国大地上没有一家外国的合资、独资企业。中国经济的发展完全依靠有限的国内资金、技术,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提升。1979年邓小平提出,由于经济建设的摊子铺的太大,感到知识不够,资金不足,他本着马克思列宁主义利用资本主义“砖块”建设无产阶级大厦的观点,提出要大力吸引国际资本到中国办厂,以促进中国 生产力发展的思想。因此,如何利用国际资金和先进技术助力中国经济发展成为邓小平思考的重要问题。他对荣毅仁等工商界人士说:“现在搞建设,门路要多一点,可以利用外国的资金和技术,华侨、华裔也可以回来办工厂。”他认为吸引外资到中国办工厂是对社会主义经济的补充。“一个三资企业办起来,工人可以拿工资,国家可以得到税收,合资合作的企业收入还有一 部分归社会主义所有。”为了鼓励和支持利用外资和技术,他还倡导兴办经济特区,以特区为窗口,向外资企业学技术、学知识,学管理。在这一思想指导下,1980年中国创办了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成为对外开放的窗口。特区的建设为引进外资和技术提供了载体,外国资金和技术给中国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东部沿海地区快速发展起来,从而更好地带动了全国的发展。

非公有制经济

非公有制经济

非公有制经济

非公有制经济

区别对比非公有制经济与民营经济

广义民营经济是除了国有经济和国有控股经济以外的所有制形态;狭义的民营经济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集体经济、外商投资经济、港澳台投资经济。而通常所称的民营经济是以私人为主体的经济,与国营经济相对,是非公制经济的一部分,它也与外资经济相对。

非公有制经济与市场经济

市场经济又称为“自由市场经济”,是一种经济组织方式。市场经济配置资源的主要机制是通过“市场价格”对市场供求进行调节,从而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非公有制经济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增加市场活力、促进经济发展、解决就业、优化经济结构、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意义创造财富

非公有制经济在丰富市场商品供应、增加国家财政收入和提高综合国力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非公有制经济充分利用公有制经济以外的各种生产要素,形成了强大的生产力,其生产的产品和劳务满足了消费者多样化的需要,为群众的生活提供便利。

解决就业

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为城乡剩余劳动力提供了出路,是中国解决就业问题的重要渠道。1996年,中国全国个体工商户为2763.7万户,从业人员5017.7万人,私营企业为81.9万户,雇工1000.6万人。到2000年底,全国城乡个体户达3160.6万户,私营企业达150.89万户,两者从业人员为8000万人。截至2017年底,中国非公有制企业数量有2726.3万家,个体工商户6579.3万户,注册资本超过165万亿。

促进经济发展

中国共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的非公有制经济得到了飞速发展。1980年国内生产总值中,非公有制经济与公有制经济的比例仅为0.5:99.5,到1996年,这一比例上升到24:76。截止至2017年,非公有制经济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占比已经超过60%。

增加市场活力,改造经济结构

非公有制企业具有一些公有制企业没有的独特活力,在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过程中,在公有制与非公有制企业之间进行活动交往与业务联系的过程中,国有企业的制度创新也得到了促进。由于非公有经济的崛起,使国有企业面临的竞争日趋激烈,改革的必要性、紧迫性才日益被人们所认识。此外,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国有经济实行布局的调整和企业重组。非公有制经济还是国有小企业改革的重要出路。国有经济部分退出乃至全部退出一般性竞争领域所形成的空白需要填补,而非公有制正是其中重要组成部分。

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

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非公有制经济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经济微观主体,改革以来,正是它们的生产经营活动使市场机制开始在诸多领域发挥作用,从而推动了产品和要素价格的市场化。

现状

截止到2019年底,中国有市场主体1.23亿户,其中企业3858万户,个体工商户8261万户。这些市场主体是中国经济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就业机会的主要提供者、技术进步的主要推动者,在国家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非公有制经济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非公有制经济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极大地增进了国民生活条件。

2021年,中国有进出口实绩的企业为56.7万家,其中民营企业47.6万家,外商投资企业8.2万家。非公有制经济企业是中国第一大外贸经营主体,进出口总额达到19万亿元,非公有制经济企业对外贸增长的贡献率达到了58.2%。

注释[a]

和平赎买是无产阶级在夺取政权以后,对资产阶级的生产资料采取有偿办法逐步收归国有的政策。

上一篇: 社会的起源
下一篇: 人类社会到底怎么发展的?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