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社会 > 赵匡胤传(赵匡胤传位给谁)

赵匡胤传(赵匡胤传位给谁)

赵匡胤传(赵匡胤传位给谁)宋朝历史从960年宋太祖赵匡胤黄袍加身、建立宋朝开始,一直到1279年赵昺[bǐng]跳海殉国为止,共计将近320年,着实不是一二篇就可整理完的,我们按部就班,慢慢向前走!PS:更多历史看合集哟~赵匡胤传(赵匡胤传位给谁)一、宋朝文化:宋朝文化,是中国文化历史中的丰盛时期,艺术、音乐、文学、哲学各方面都很有成就。宋朝为

宋朝历史从960年宋太祖赵匡胤黄袍加身、建立宋朝开始,一直到1279年赵昺[bǐng]跳海殉国为止,共计将近320年,着实不是一二篇就可整理完的,我们按部就班,慢慢向前走!

PS:更多历史看合集哟~

赵匡胤传(赵匡胤传位给谁)

赵匡胤传(赵匡胤传位给谁)

一、宋朝文化:

宋朝文化,是中国文化历史中的丰盛时期,艺术、音乐、文学、哲学各方面都很有成就。

宋朝为筛选官员而建立的科举考试推进了教育制度的发展,印刷品的广泛流行促进了文学的交流与对艺术的鉴赏。

宋太祖曾要求其子孙永远不得杀害文人,文人在宋朝地位得到了空前的提升,重文轻武的风气在宋朝达到了极致,“好铁不打钉,好男不当兵”、“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等俗谚都是出自宋朝。

宋真宗时,状元出身的陈尧咨拒绝出任官级更高的武职。

在理学的兴起、宗教势力退潮、言论控制降低、市民文化兴起、商品经济繁荣与印刷术的发明等一系列背景下,宋朝优秀文人辈出,知识份子自觉意识空前觉醒。

史尧弼[bì]在《策问》中认为:“惟吾宋二百余年,文物之盛跨绝百代。”

陆游在《吕居仁集序》中也认为:“宋兴,诸儒相望,有出汉唐之上者。”

其后中国由于蒙古的入侵并对文人采取敌视政策,加上明清八股文与清朝文字狱严重压制学人思想自由发挥,中国除晚明外再也没有出现过像宋朝一样兴盛的文化景象。

1.1、永嘉学派:南宋

永嘉学派,是南宋时期重要的一个儒家学派,与朱熹的“理学”、陆九渊的“心学”呈鼎足相抗之势。

永嘉学派因成型及发展于永嘉(今温州)地区,代表人物又多为永嘉学者,故称为“永嘉学派”,与陈亮的永康学派、吕祖谦的金华学派统称为南宋浙东学派。

永嘉学派于北宋庆历年间王开祖、丁昌期等人开创,到南宋郑伯熊、薛季宣、陈傅良等形成学派。

叶适则集前辈学术理念之大成,著有《水心先生文集》29卷等。

在哲学思想上,这一学派认为充盈宇宙者是“物”,而道存在于事物本身(物之所在,道则在焉),提倡功利之学,反对虚谈性命。

永嘉学派继承并发展了传统儒学中“外王”和“经世”的一面,使儒家的学说不至于完全陷入纯追求个人的心性修养,从而使它成为南宋儒学的一个重要侧面。

元朝以后,永嘉学派逐渐衰微,直到道光年间才得以复兴,成为近代温州知识分子的传统文化源泉之一。

1.2、金华学派:南宋

金华学派,是南宋吕祖谦创立的学派。

吕祖谦,婺[wù]州(今浙江省金华市)人,郡望东莱郡,人称“小东莱先生”,因其籍贯和姓氏,学派故又称为东莱学派、婺学、吕学等。

吕祖谦的五世祖为范吕学派吕公著,四世祖为荥阳学派吕希哲,从祖父吕本中为紫微学派创始人,自幼承受家学教育,并继承家学“不名一师,不私一说”的传统,学于紫徽学派吕本中弟子林之奇、玉山学派汪应辰、刘胡学派胡宪。

吕祖谦与朱熹、张栻、潘畴[chóu]、陈傅良、陈亮为友,“博诸四方师友之所讲,融洽无所偏滞”,遂形成金华学派。

吕祖谦居明招山讲学,晚年创办丽泽书院,“四方之士争趋之”。

从学子孙及弟子甚多,主要有吕祖俭、吕祖泰、叶邽[guī]、楼昉[fǎng]、葛洪、乔行简、辅广、朱塾、吴必大、陈孔硕、沈有开、舒璘[lín]、倪千里、袁燮[xiè]、宋濂[lián]等。

主要著作有吕祖谦《春秋左氏传说》《春秋左氏传续说》《东莱左氏博议》《吕氏家塾读书记》《历代制度详说》《皇朝文鉴》,吕祖俭《大愚集》等。

此派带有调和理学内部朱(熹)、陆(九渊)之间矛盾的折衷色彩,曾邀朱熹、陆九渊聚于鹅湖寺,讨论学术,意欲调和他们关于哲学思想的争执,但实际此派偏重于陆氏心学。

学说以儒学为宗,又掺杂佛学、道学等各家思想,比较博杂,特别重视“明理躬行”,经世致用,反对空谈阴阳性命之说,也特别注重对上下古今的历史和文献的研究。

吕祖谦与朱熹、张栻齐名,时称“东南三贤”,“鼎立为世师”。

金华学派盛行于浙东,与永嘉学派同为浙东学派两大重要分支,为南宋浙东学派之先导,在当时思想界有较大影响。

其弟子叶邽、楼昉、葛洪、乔行简另创“丽泽诸儒学派”,辅广创“潜庵学派”,舒璘创“广平定川学派”,袁燮创“絜斋学派”等。

1.3、永康学派:南宋

永康学派,也称“永康事功学派”,是宋朝重要的一个儒家学派(哲学学派),其代表人物是南宋哲学家、文学家陈亮。

因陈亮是婺州永康县人(今浙江金华永康市),故得名“永康学派”。

又因为因学者称陈亮为龙川先生,故又称“龙川学派”。

有时候也把永康学派归入“婺学”(金华古称并简称“婺”)。

永康学派对后世中国学术影响较大,时及后世又有将永康学派归入“浙东学派”者。

陈亮是功利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其创立的永康学派不可避免地带有功利学派的深刻印记。

这一学派与朱熹为代表的性命之学相对立,主张义利双行、王霸并用,表现出更加务实的学风。

其功利思想又多少包含对“生民之利”的愿望,有着重要的社会政治意义。

陈亮的弟子中较为著名的有喻民献、喻偘[kǎn]、喻南强、吴深、倪朴等。

其中倪朴痛恨朝廷御侮无策,曾著《舆地会元志》记录全国山川险夷形势和户口虚实情况,为积极抗金筹策,是永康学派的代表作。

二、宋朝科技:

宋朝(960年—1279年)在中国历史上有大量的科技发明,四大发明之一的胶泥活字印刷术诞生于宋朝。

四大发明的集中时间虽然都在宋朝,但大规模应用的时间却不发生在宋朝,如四大发明之中的印刷术一直到1440年德国谷登堡的铅字活字印刷术出现和印刷术开始在欧洲传播以后,世界各地居民的识字率才开始攀升,而中国也在1833年引入此类铅字活字印刷术,并取代传统的印刷术。

宋朝有部分先进的土木工程、航海术和冶金学方面的发明。

这些发明和纸币都推动了宋朝经济的发展和繁荣,对人类文明产生深远影响。

与此同时,在另一个世界的伊斯兰黄金时代进入了鼎盛时期,促进了人类的艺术、农业、经济、工业、法律、文学、航海、哲学、科学、社会学、科技各方面的发展,并对这些方面实施改革创新。

而原始的资本主义和自由市场在这地方出现,伊斯兰世界发展出市场经济及商家资本主义的雏形,一些人称之为“伊斯兰资本主义”,产于巨大影响。

在海上贸易方面,阿拉伯人垄断了整个印度洋、东南亚市场,如南宋掌控泉州海上贸易大族蒲氏为阿拉伯后裔等等。

2.1、沈括与《梦溪笔谈》:约1093年

《梦溪笔谈》是北宋的沈括所著的笔记体著作,大约成书于1086年-1093年,分为26卷,又《补笔谈》3卷,《续笔谈》1卷。

因为写于润州(今镇江)梦溪园而得名,收录了沈括一生的所见所闻和见解。

据现可见的最古本元大德刻本,《梦溪笔谈》一共分30卷,其中《笔谈》26卷,《补笔谈》3卷,《续笔谈》1卷。全书有十七目,凡609条。

内容涉及天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各个门类学科,其价值非凡。书中的自然科学部分,总结了中国古代、特别是北宋时期科学成就。

社会历史方面,对北宋统治集团的腐朽有所暴露,对西北和北方的军事利害、典制礼仪的演变,旧赋役制度的弊害,都有较为详实的记载。

2.2、营造法式:1100年

《营造法式》,是中国第一本详细论述建筑工程做法的官方著作。

对于古建筑研究,唐宋建筑的发展,考察宋及以后的建筑形制、工程装修做法、当时的施工组织管理,具有无可估量的作用。

此书于北宋元符三年(1100年)编成,崇宁二年(1103年)颁发施行,由将作监少监李诫所作。

书中规范了各种建筑做法,详细规定了各种建筑施工设计、用料、结构、比例等方面的要求。

全书357篇,3555条。

是当时建筑设计与施工经验的集合与总结,并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原书《元祐法式》于元祐六年(1091年)编成,但因为没有规定模数制,也就是“材”的用法,而不能对构建比例、用料做出严格的规定,建筑设计、施工仍具有很大的随意性。

李诫奉命重新编著,终成此书。

2.3、糖霜谱:1154年

《糖霜谱》,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糖的专著,中国宋代王灼著于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全文共七篇。

其中仅首篇有标题“原委第一”,叙述糖霜概况及源由。

自第二篇以后均无标题,其主要内容则分别是:第二篇为以蔗为糖的始末。

第三篇为种植甘蔗。

第四篇为造糖器具。

第五篇为结霜方法。

第六篇为糖霜结或不结的运道及其相关事务。

第七篇为糖霜性味及各种食用方法。

2.4、霹雳炮:1161年

霹雳炮,又称火药火球,宋末年所发展出来的火炮,威力巨大,声如霹雳,故称之,由扭力投石机投射出。

靖康元年(1126年),金入围攻汴京,李纲在守城时曾用霹雳炮、绍兴末年(1161年)虞允文领导的采石之战中都立下战功。

北宋开宝三年(970年)冯继升发明火箭法,开宝八年(975年),宋朝在攻打灭南唐时使用了“火炮弹的称”和“火箭”。

1000年唐福制造了火箭、火球、火蒺藜,1002年石普制成火球,火箭。

北宋政府在建康府(今江苏南京)、江陵府(今湖北江陵)等城市建立了火药制坊,制造了火药箭,火炮等以燃烧性能为主的武器,宋敏求在《东京记》载,京城开封有制造火药的工厂,叫“火药窑子作”。

靖康元年(1126年)李纲用霹雳炮击退金兵,“夜发霹雳炮以击贼,军皆惊呼”。

南宋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宋军已经将霹雳炮装备在水师舰船上。

金海陵王完颜亮撕毁《绍兴和议》伐宋时,虞允文在采石矶反击金军渡江,“舟中忽放一霹雳炮,盖以纸为之,……自空而下,……其声如雷,纸裂而石灰散为烟雾,眯其人马之目,人物不相见。……逐大败之”。

1.5、秦九韶[sháo]与《数书九章》:1247年

秦九韶(1208年-1261年),南宋官员、数学家,字道古,鲁郡(今河南范县)人,与李冶[yě]、杨辉、朱世杰并称宋元数学四大家。

精研星象、音律、算术、诗词、弓剑、营造之学,历任琼州知府、司农丞,后遭贬,卒于梅州任所。

1247年完成著作《数书九章》,其中的大衍求一术(一次同余方程组问题的解法,也就是现在所称的中国剩余定理)、三斜求积术和秦九韶算法(高次方程正根的数值求法)是有世界意义的重要贡献,表述了一种求解一元高次多项式方程的数值解的算法——正负开方术。

1.6、洗冤集录:1247年

洗冤集录,为宋朝人宋慈所作,是法医著作,由其从事司法刑狱工作所积累之丰富验尸经验为基础,并结合当时传世的尸伤检验诸书,加以综合、核定和提炼,完成了这部有系统的古代法医学著作。

洗冤集录又名《洗冤录》、《宋提刑洗冤集录》,4卷。

南宋宋慈著,成于淳祐七年(1247年)。

本书内容丰富,见解精湛,虽间有论析欠当之处,但绝大部分内容源于实践经验,是中国较早、较完整的法医学专书。

后世诸法医著作多以本书为蓝本,或加注释,或予以增补,并对世界法医学的发展有过巨大贡献,曾先后译成荷兰、英、法、德等国文字。

2.7、杨辉:南宋

杨辉(约1238年-约1298年),字谦光,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是中国南宋时期数学家。

杨辉生于约宋理宗嘉熙二年(1238年),终于约元成宗大德二年(1298年)。

他著有《详解九章算法》12卷、《日用算法》2卷、《乘除通变算宝》3卷、《田亩比类乘除捷法》2卷、《续古摘奇算法》2卷及《九章算法篡类》、《杨辉算法》等多本算法的著作。另一方面,他在宋度宗咸淳年间的两本著作里,亦有提及当时南宋的土地价格。

这些资料亦对后世史学家了解南宋经济发展有很重要的帮助。

杨辉在著作中收录了不少现已失传的、古代各类数学著作中很有价值的算题和算法,保存了许多十分宝贵的宋代数学史料。

他对任意高次幂的开方计算、二项展开式、高次方程的求解、高阶等差级数、纵横图等问题,都有精到的研究。

杨辉十分留心数学教育,并在自己的实践中贯彻其教育思想。杨辉更对于垛积问题(高阶等差级数)及幻方、幻圆作过详细的研究。

由于他在他的著作里提及过贾宪对二项展开式的研究,所以“贾宪三角”又名“杨辉三角”。

这比欧洲于17世纪的同类型的研究“帕斯卡三角形”早了差不多五百年。

在《乘除通变算宝》中,杨辉创立了“九归”口诀,介绍了筹算乘除的各种速算法等等。

这些在中国数学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

在《续古摘奇算法》中,杨辉列出了各式各样的纵横图(幻方),它是宋代研究幻方和幻圆的最重要的著述。

杨辉对中国古代的幻方,不仅有深刻的研究,而且还创造了一个名为攒九图的四阶同心幻圆和多个连环幻圆。

三、封桩库:宋朝

封桩库,汉语词语,释义是宋朝内库之一。

宋初收缴各割据势力所藏金帛至京师,另置库储存,称封桩库,每年节余亦存入此库。传宋太祖曾拟以此库存钱赎回燕云十六州。

宋太宗先改名右藏库,太平兴国三年(978)又改内藏库。

3.1、燕云十六州:北宋

燕云十六州,又称燕蓟[jì]十六州或燕云之地,古中国地理名词,即今北京、天津全境,以及山西、河北北部。

包括燕蓟节度使所辖的燕、蓟等十一州,与河东节度使所辖的云、蔚等五州。

“燕云”一名最早见于《宋史·地理志》。

燕云十六州东西宽约600公里,南北长约200公里,总面积约120,000平方公里。

幽、蓟、瀛[yíng]、莫、涿[zhuō]、檀[tán]、顺七州位于太行山北支的东南方,其余的云、儒、妫[guī]、武、新、蔚、应、寰[huán]、朔九州在山的西北。

所处的地势居高临下,易守难攻,是中原政府自秦汉以来控制的,及据中国东北至长城一带最重要的地方。

四、越南丁部领:970年

丁部领(924年-979年),一说名为丁桓,越南封建朝代丁朝的缔造者,968年至979年在位,后世尊称为丁先皇。

丁部领平定了十二使君之乱,建立了越南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丁朝,并确定国号大瞿越,年号太平。

但在979年的一次宫廷政变中被宦官杜释所杀,丁朝随即被前黎朝取代。

4.1、交趾郡王:975年

交趾郡王,是北宋皇帝下诏给予统治今越南北部地区的丁朝、前黎朝、后李朝君主的封号。

交趾人丁部领击溃其他十一位使君并统一交趾的割据势力后,公元968年建立大瞿[qú]越国,两年后制定年号太平,定都华闾(今宁平省宁平市),尊号大胜明皇帝,册封其嫡长子丁琏为南越王,随后派遣丁琏为使者携带方物向中国北宋皇朝请封。

975年宋太祖封丁部领为“安南都护”、“检校太尉”、“交趾郡王”,将越南视为“列藩”。

五、宋太宗赵光义:976-997年

宋太宗赵炅(939年11月20日-997年5月8日),北宋第二位皇帝(976年11月15日~997年5月8日在位),在位21年,享年58岁。

他是赵弘殷第三子,是北宋开国君宋太祖赵匡胤的胞弟,本名赵匡义,字廷宜,其兄长赵匡胤登基后避讳,改名赵光义,即位时又改名赵炅。

开宝九年(976年),宋太祖驾崩,赵光义继位。

即位后他使用政治压力,迫使吴越王钱俶[chù]和割据漳、泉二州的陈洪进于太平兴国三年(978年)纳土归附。

次年亲征太原,灭北汉,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

他两次攻辽,企图收复燕云十六州,都遭到失败,从此对辽采取守势,并且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在位期间,改变唐末以来重武轻文的国策。

至道三年(997年),赵光义去世,谥号神功圣德文武皇帝,庙号太宗,葬于永熙陵。

5.1、金匮之盟:961年

金匮之盟,俗作金柜之盟,指史料所载宋朝杜太后(赵匡胤、赵光义、赵光美的生母)病重,太祖赵匡胤在旁侍疾,临终时召赵普入宫记录遗言,交代未来的皇位继承问题,劝说太祖赵匡胤死后传位于其弟。

这份遗书藏于金匮(匮,通柜)之中,因此名为“金匮之盟”。

历史上人们虽然相信有所谓的“金匮之盟”,但却找不到盟约的原文。

学术界普遍认为金匮之盟存在的可能性很大,但对金匮之盟的具体内容有较大争议,多数学者支持三传论。

5.2、烛影斧声:976年

烛影斧声,也称斧声烛影,是指宋开宝九年(公元976年)十月壬午夜,太祖赵匡胤大病,召晋王赵光义议事(另有记载说,是召太祖第四子赵德芳进宫商议后事,被晋王知晓后未召进宫),左右不得闻。

席间有人遥见得烛光下光义时而离席,有逊避之状,又听见太祖引柱斧戳地,并大声说:“好为之”(另有记载说“好做,好做”)。

后晋王赵光义继位,史称太宗。

对此事件后世议论不一,一说光义谋害太祖篡位。

又有说太后杜氏去世前与太祖、赵普立下“金匮之盟”,定下太祖去世后由其弟光义继位,所以当时只是太祖向晋王嘱咐后事,并不是赵光义行篡逆之事。

5.3、赵元佐:宋初四朝

赵元佐(965年-1027年),字惟吉,初名德崇,母为元德皇后李贤妃,生父为宋太宗赵光义。

赵元佐年少时聪明机警,身形举止与宋太宗相似,甚得宋太宗喜爱。

十三岁时,赵元佐跟随着宋太宗到近郊狩猎,前方有一只兔子,宋太宗叫赵元佐射看看,结果一发而中,契丹使节在旁边看到,十分讶异。

赵元佐早年随父亲出征太原、幽州的蓟[jì]地。

太平兴国年间,出居内东门别第,拜检校太傅、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封卫王,赴上中书。

后徙居东宫,改赐今名,加检校太尉,进封楚王。

太平兴国七年(982年),秦王赵廷美被贬至涪陵,赵元佐试图拯救,后赵廷美死,赵元佐发疯,并伤及旁人。

雍熙二年,重阳节太宗大宴,唯独不召他参加,于是赵元佐发怒焚烧宫廷,后被废为庶人。

宋太宗三子宋真宗赵恒即位后,念及兄情,恢复其爵位。

天圣五年(1027年),赵元佐驾薨[hōng],赠河中、凤翔牧,追封齐王,谥号恭宪,后改封潞[lù]王,又改魏王,宋徽宗时改封汉王。

5.4、《太平寰宇记》:太宗年间

《太平寰宇记》,是中国北宋时期的乐史编著,共200卷,记录了宋太宗时的山川地理人文等,很有史料价值。

书名又作《太平寰宇志》。

《太平寰宇记》沿用唐制,仿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的体裁,将全国分为十三道,下分州、县,分别记述其历代的建置沿革、户口、风俗、人物、关塞、亭障、名胜古迹、祠庙等,又载录唐以前大量的地方佚文,可补史籍之缺,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

《文献通考》评《太平寰宇记》:“太平兴国中,尽平诸国,天下一统,史悉取自古山经地志,考证讹谬,撰成此书上之。”

王象之《舆地纪胜》、祝穆《方舆胜览》都大量引用此书。

上一篇: 青茶是什么茶(普洱青茶是什么茶)
下一篇: 承德避暑山庄简介(承德避暑山庄简介资料)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