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社会 > 婚姻制度的起源是什么,未来会消失嘛?

婚姻制度的起源是什么,未来会消失嘛?

婚姻制度的起源是什么,未来会消失嘛?婚姻制度是一种经济制度发明,在生物学遗传的基础上建立起紧密相关的婚姻制度,将遗传的意义通过经济学从生物学延伸到了社会学

婚姻制度是一种经济制度发明,在生物学遗传的基础上建立起紧密相关的婚姻制度,将遗传的意义通过经济学从生物学延伸到了社会学,让人类社会可以在家族结构的基本单元上稳固发展

在母系社会之前,人类社群类似狮群,以小社群为单位,交配繁衍围绕男性争夺群体交配权为核心,这个时期是没有婚姻概念的,完全是强者竞赛,社群地位较高的男性获取在社群内的绝大多数交配权

母系社会时期,由于农牧业的发展,人类渐渐定居,社交能力更有优势的女性因为掌握了后代抚养权,继而比男性更容易掌控社群资源,男性因而边缘化。如同象群社会,形成女性为主的定居部落和男性小集体流浪游走穿梭于各定居点的状态,古老的走婚出现了,女性掌握着繁衍的主动权,同时也就控制了社会财富的遗传和分配。走婚制下,女性更好的掌控了繁衍哺育的节奏,进而使得人类数量激增

男性融入社会最主要的原因是人类数量激增导致的有限环境资源紧张,人类定居点之间矛盾加剧,开始以部落为单位互相抢夺地盘,此时男性的斗争天性显现出相对女性的优势,重回社会权力的中心。由于此时单位人类社群的人口多到部落首领不可能同时占有全部女性,加上之前母系社会的发展产生的女权使得遗传竞争不再仅限于男性之间,一种以垄断资源分配为主要目的的婚姻制度在少数有权有势者身上产生了,继而族群内部产生了家族。这个时期的婚姻制度男女两性分配模糊,可能一男一女,也可能N男N女,与性甚至与繁殖的关系都不紧密,而更多的关心如何在大部落内行成较为稳定的小群体,更有利于生产生活的进行。时至今日我们还能在有着部落文化痕迹的少数民族中看到“试婚”。人们为了增强集体实力需要人口,对性和繁殖是肆意鼓励的,婚姻在这种环境下对性和繁殖并不是专制的,而对社会资源专制。家庭概念出现之初,家庭内部稳定的性和繁殖只是作为“共产共妻乱交”的补充存在着,即便男性渐渐主导了社会生活,也只是关心家庭子嗣是否能为家庭谋福利,而非家庭子嗣严格意义上是否都是自己的生物学遗传。实际上也只有较为富裕的家庭会拥有更多的子嗣,当时人口是一种财富资源,而每个孩子也都希望吃饱穿暖,不排除偷跑加入富裕家庭的情况,拼爹不是今天才有的

生产力进一步提高后,人类不再需要“乱交”来刺激繁殖,而男性也可以奢侈到只为自己的基因遗传着想,高度稳固家族为单位的利益集团的团结。于是现代婚姻制度的第一个雏形——一夫制出现了,至于有几妻……当然是越多越好,可惜后宫三千足以让任何一个男性寿命减半,更别说什么三千万了

可见,从一开始,婚姻就是社会财富的象征,是少数人的权利,产生出的家庭和家族凝聚了社会财富,边缘化了被优胜劣汰的矮穷挫。很显然这个时期也是奴隶制大行其道的时期,人类社会一方面通过婚姻这种经济制度垄断了生物学和社会学遗传,另一方面用奴隶制垄断了没有遗传权力的人口资源,方便集中力量办大事

之后,穷人向富人的时髦看齐,随着生产力进步,越来越多的穷人也能结婚了!当然,大部分只娶得起一个,奴隶可以生产小奴隶……

一夫制一直强势的延续到等级社会瓦解。由于等级社会不利于人力资源在社会结构中的流动,什么人权民主人人平等这样的算法开始刷新了社会生产力,一夫一妻制貌似更有利于这个算法在形式意义上的推广。遗憾的是,虽然一夫一妻制也有数百年历史,但其实际上不如表面上宣传得那么运行良好,或许我们得说,现代文明总体上是个一夫1.N妻制的社会。这不是个值得男性自豪的事实,因为小学生都看得出来,男性在生物学遗传上的淘汰率明显高于女性。男性是选择进化的消耗品

人们通过婚姻制度建立起一系列社会制度,婚姻使得人高度社会化,更加紧密的捆绑到社会人际的利益网络上。可以说婚姻正式的将自然人格式化成了社会人。数百年来,年轻人都是利用婚姻来继承父辈的社会财富,建立独立的社会地位,连接更多的社会资源。所谓“嫁汉嫁汉,穿衣吃饭;娶妻娶妻,吃饭穿衣”。更重要的,婚姻让社会学财富稳定的通过家庭遗传,这种家庭环境给孩子成长带来了大量资源

进入人类文明全球化多元化的21世纪,现代婚姻制度出现瓦解的征兆。显然这又是因为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让人们更加奢侈了。虽然在当今天朝还是有大量的人通过结婚让父辈给自己买房付首付,甚至有人靠骗婚分财产生活,但是越来越多的人奢侈到可以轻易结婚又轻易离婚,只顾及到表面形式上的美学意义,完全没有体现出婚姻制度的社会学功能。数百年来人们为了生存下去而结婚,为了坚定的生存下去而不断赋予婚姻以美学意义,而这种美学在蒙蔽了一双双天真的眼睛后,带来了婚姻基本功能被忽略的风险。另一方面,在重视婚姻社会学功能的人群中,由于奢侈度提升,越来越多的人给婚姻附加上越来越多的附加值期望,从而使得婚姻从一个简单的社会经济学制度进化成一个奢侈的个性化艺术品,最终导致这个奢侈的艺术品无法被制造出来。早婚早离、大龄未婚、不婚独身,我们可以统计如今社会形态中的“围城”内外人口比例,却很难统计历史上各个时期游离于婚姻之外的人口占比。虽然因为贫穷不婚和因为奢侈不婚的性质不同,但是只有比较了两者具体数据后,才能描绘婚姻制度的发展曲线

所能确定的是,婚姻对于性和繁殖的控制历史只是从农耕文明开始的,并不长,其文化上伟光正的垄断地位也在这个时代走了下坡路。由于女性力量在现代社会中再一次进入强势期,单身母亲数量激增,婚姻与生育的联系不再紧密,性、恋、婚、生呈现互相独立化的趋势。可以预期,婚姻制度仍然会为相当一部分社会资源的遗传延续保驾护航,但由于社会进化出了更多从生物学、经济学到社会学以及各种知识技术遗传的方式方法,比如弃婴岛、孤儿院、基金会、遗产税、文化产权制度、网络学术机关等等等,如同新物种推翻旧物种的生态统治,婚姻制度的美学面纱可能也要飘下了

纵观历史,婚姻制度的形态与男女两性在社会中的相对地位有一定关系,男性在社会中处主导地位时,婚姻制度更保守更私有化,而当女性处主导地位时,婚姻制度则更开放更自由化。从生物学角度说,男性是天生的自私独立生物,偏向于个体遗传,女性则天生社会性强,偏向于集体遗传

回到当下,任何社会学制度都是通过社会规则来保障支撑的,社会规则包括法律道德以及社会利益链等等社会公共力量。其中婚姻法是专门保障现代婚姻制度的规则,或者说婚姻法就是天朝设计的婚姻制度本身。很显然婚姻法并不保障婚姻,而只能保障经济利益或者说规范婚姻过程的经济分配。由于天朝是个文明悠久的地方,不像美国作为一个高纯度移民国家几乎完全依靠严密细致的法律来规范游戏运营,故而婚姻也如同天朝中的各种事情并没有完全进入天朝最新法治的轨道。于是我们看到有很多办了喜酒不领证的,以及未满14嫁人生孩子结果老公被当强奸犯刑拘的,可见风俗是历史更悠久的原始的不精确社会制度,表现出的社会学属性仍然是人际利益链形成的社会利益网络

顺带的,请不要过度仇视体制,体制不是一堵墙,体制也是社会利益网络的体现,而社会利益网络是由人组成的,所以你仇视的不是体制,而是包括自身在内的人际网络。要改变什么的话,从自己开始

上一篇: 《社会比较大法》:如何在比较中优雅的胜出
下一篇: 社会公正.doc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