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社会 > 衡量社会进步的根本标准

衡量社会进步的根本标准

衡量社会进步的根本标准衡量社会进步的根本标准1、社会进步的价值尺度与生产力标准相一致,是指在阶级社会里进步阶级和价值尺度与生产力标准一致;2、落后阶级的价值尺度与生产力标准并不一致。

1、社会进步的价值尺度与生产力标准相一致,是指在阶级社会里进步阶级和价值尺度与生产力标准一致;

2、落后阶级的价值尺度与生产力标准并不一致。

社会进步的意义:

1、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符合客观规律,对此应坚信不移;

2、社会主义建设会有曲折和反复,对此要有足够的思想准备;

3、要在挫折中经受锻炼,吸取经验教训,克报困难,促进社会主义健康发展。

社会进步的要求:

1、社会建设:社会建设可以理解为社会主体根据社会需要进行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改善民生和推动社会进步的社会行为和过程。

2、社会体制改革。当代中国推进社会建设必须以社会体制的改革和建设作为支撑,其中最重要的是社会组织管理体制、社会动员体制和社会流动体制。

应该有个公理——生存是最大的道德。

生存之上才能谈进步。

那么对于一个社会,则需要更好地生存——发展生产力。

需要分配的公平——让穷人富人都能很好地生存。

它应当是生存得很好,族群壮大了。影响力也不断增加,这证明它生存斗争的胜利。这叫进步。

一个标榜进步的文明,如果人口不继,代表它违背了生存的基本道德。走向灭亡。灭亡的文明,是没人再承认它是进步的。那么这就是腐朽的,反动的。

这三者中,确保族群不灭亡是根本,在此基础上谈生产发展,分配公平。

这进步的标准,也就是文明的标准。

因而,确保族群壮大的是进步,招致族群灭亡的是反动。

促进生产发展的是进步,阻碍生产发展的是反动。

促进分配公平的是进步,阻碍分配公平的是反动。

这进步与反动,似乎有矛盾,因而要综合看待。在确保族群不萎缩的前提下,兼顾生产发展与分配公平。

上一篇: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均衡发展、相互促进(思想纵横)
下一篇: 原标题:科学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特征和本质要求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