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为群众办实事第1篇
党员教师我为群众办实事个人报告
党史学习教育活动开展以来,我们学校始终把抓好“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作为对党员的基本要求.现就“我为群众做实事”的实际情况作如下报告:
作为一名党员教师更应立足本职岗位,埋头苦干,把崇高理想与祖国需要和时代要求结合起来,把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与时代精神结合起来,把敢为人先的魄力和追求卓越的精神结合起来,走在教育改革、课程改革的最前沿,走在优秀教师的最前列。 在实践工作中,我认识到:党员教师对于教育事业的“爱”必须是忠诚的,发自内心的,理应超出一般教师“爱”的程度。这种先进性“爱”最终要把它真正落实到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才更有可贵之处。在实际工作中,作为党员教师,要坚持把“爱”的种子均匀地播撒到每一个学生的心田之中,让他们从心灵深处真切地感受到教师的关怀与温暖,善于爱学生,才能受到学生的欢迎和爱戴,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兴趣。我在工作中总是用心去发现每一个孩子的闪光点,鼓励每个孩子参与班级管理,在班里,事事都有人做,人人都有事做,每个人都是班级这个大家庭不可缺少的一分子。我也深深的认识到:待人以德、爱生以情、敬业以精,真爱自己的职业,真爱每一位学生,在教育这块神圣的苗圃里,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实践入党誓言――为党的教育事业奋斗终身! 选择教师职业,就如蜡烛一样,燃烧自己,照亮别人。
教师为群众办实事第2篇
在建党100周年之际,我再次学习了党史,再次感受了党最先进的思想、最伟大的理想和最崇高的事业洗礼,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了党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发展中国,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为一名教师党员在日常生活、教书育人中,应该时时发挥一个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努力做到:
一、忠诚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热爱本职工作。
充分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勇于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及时修正自己的错误和缺点,在各方面不断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在政治信念和理论水平上能保持领先地位。有坚定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信仰和崇高远大的理想抱负,时时处处用言传身教来影响周围的同志一起进步。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肯钻研,肯下功夫,肯花力气,努力做到业务精、专业强,在实践中增强创新意识,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争做教师、学生的表率,积极参与教育教学科研工作,成为教育创新和改革的示范者。
二、注重自己的政治、品德和文化修养。
结合所任教学科的特点,积极承担传播、发展中国先进文化的光荣使命和重大责任,用先进的文化感染、熏陶、教育、引导学生,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远大的理想,形成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追求,有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操和自强不息民族精神的优良方法。同时保持良好的师德师风,善于做学生的思想工作,是学生的榜样、导师,也为其他教师作出表率;在教学中以促进学生的终生学习意识和能力为重要目标,具有强烈的依法执教和依法治校意识。
三、做人民利益的忠实维护者。
我要在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为家庭服务,为社会服务。踏踏实实地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树立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心,主动关心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做努力提高办学效益的有心人;热情为集体出谋划策,发挥民主办好学校的主人翁作用。发扬奉献精神,正确处理好个人利益与集体、国家利益的关系,不计个人名利得失,富有牺牲精神。真正做到以优质的工作水平满足学生、家长及社会的需要,让学生高兴,让家长放心,让社会满意。
四、党性观念和组织意识强,积极参加党的活动。
教师为群众办实事第3篇
在建党100周年之际,我再次学习了党史,再次感受了党最先进的思想、最伟大的理想和最崇高的事业洗礼,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了党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发展中国,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为一名教师党员在日常生活、教书育人中,应该时时发挥一个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努力做到:
一、忠诚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热爱本职工作。
充分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勇于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及时修正自己的错误和缺点,在各方面不断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在政治信念和理论水平上能保持领先地位。有坚定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信仰和崇高远大的理想抱负,时时处处用言传身教来影响周围的同志一起进步。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肯钻研,肯下功夫,肯花力气,努力做到业务精、专业强,在实践中增强创新意识,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争做教师、学生的表率,积极参与教育教学科研工作,成为教育创新和改革的示范者。
二、注重自己的政治、品德和文化修养。
结合所任教学科的特点,积极承担传播、发展中国先进文化的光荣使命和重大责任,用先进的文化感染、熏陶、教育、引导学生,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远大的理想,形成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追求,有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操和自强不息民族精神的优良方法。同时保持良好的师德师风,善于做学生的思想工作,是学生的榜样、导师,也为其他教师作出表率;在教学中以促进学生的终生学习意识和能力为重要目标,具有强烈的依法执教和依法治校意识。
三、做人民利益的忠实维护者。
我要在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为家庭服务,为社会服务。踏踏实实地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树立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心,主动关心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做努力提高办学效益的有心人;热情为集体出谋划策,发挥民主办好学校的主人翁作用。发扬奉献精神,正确处理好个人利益与集体、国家利益的关系,不计个人名利得失,富有牺牲精神。真正做到以优质的工作水平满足学生、家长及社会的需要,让学生高兴,让家长放心,让社会满意。
四、党性观念和组织意识强,积极参加党的活动。
教师为群众办实事第4篇
关键词:高等教育;群众路线;基本内涵
群众路线是党的优良传统,也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是党领导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的根本保证。要真正办好让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也必须坚持走群众路线。只有把群众路线内化为高校的办学实践,才能真正做到尊重师生员工意愿、激发师生员工智慧、凝聚师生员工力量、维护师生员工利益,从而推动高校的科学发展,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高等教育日益增长的需求。
正确把握内化于历史发展主体中的群众路线
中国共产党坚持知行统一,把“群众”问题作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准则,确立和实践着“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并不断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一切为了群众”就是要一切从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为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把群众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拥护不拥护、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工作的最高标准。“一切依靠群众”就是要根植于人民群众,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坚持依靠群众智慧进行决策,依靠群众力量开展工作,依靠群众动力推动改革。“从群众中来”就是要经常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调查民情、倾听民声、收集民意,把群众中分散的意见集中起来,经过科学的分析综合,化为系统的意见和办法。“到群众中去”就是要把群众中集中起来的意见、办法拿到人民群众中去实践,进行验证,并把正确的东西化为群众的意见,使群众坚持下去,化为行动。前两句体现的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问题的世界观,后两句体现的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问题的方法论,二者的有机结合构成了群众路线的整体内容。因此,坚持和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既要解决好认识、态度问题,更要在各项工作中解决好行动、路径、机制、实效问题。
正确把握内化于高校办学主体中的群众路线
当前,在高校改革发展的新形势下,如何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如何从推动高校科学发展的视角把握群众路线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并具体化为治校理教的内在要求、工作举措,对于高校学习掌握好、贯彻落实好群众路线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由于高校承担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的重任,因而高校贯彻群众路线具有特殊的内涵和要求。这里尤其强调要按照高校办学特点和办学规律,克服办学的行政化倾向,既要对上负责,更要对下负责;既要关注教职工的利益诉求,更要关注社会大众的期盼和学生的利益诉求,从而树立起更加正确、更加全面的群众路线观。
一是要坚持把师生员工当主人,着力解决好“我是谁”的问题。高校领导干部要树立“想干事、会干事、多干事、干成事、干好事”的理念,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大兴“实干兴校”之风,不断增强责任意识、发展意识和服务意识,将群众路线的根本工作方法与教学、科研、管理、服务工作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增强与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新阶段、新目标、新任务相适应的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更好服务于人才培养工作,凝心聚力,艰苦奋斗,扎扎实实推进高等教育的科学发展。
二是要坚持一切为了师生员工,着力解决好“为了谁”的问题。高校领导干部要把为师生员工干实事、办好事作为自己的责任和义务而不是对师生员工的恩赐,真正做到教学要以教师为主体、教育以学生为主体、工作要以教育教学为主体,推进实现师生的“育才梦” “成才梦”,服务和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
三是要坚持凝聚师生员工智慧与力量,着力解决好“依靠谁”的问题。高校领导干部要大力弘扬民主作风,坚持从师生员工中来、到师生员工中去,问政于师生员工,问计于师生员工,问需于师生员工,尤其要紧密围绕改革和内涵、质量、特色、品牌建设等重点工作,深入基层、深入师生员工、深入实际,认真倾听师生员工的呼声和意见,充分相信师生员工、紧紧依靠师生员工、紧密团结师生员工,把群众路线内化为正确的治校理教工作方法,带领和团结广大师生员工,共同出谋划策,破解改革发展难题。
正确把握内化于高校办学目标中的群众路线
在高校贯彻群众路线,必须要全心全意依靠全体师生员工,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入手,树立正确的办学观,推动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这一总目标的实现。
1.要真正保障质量立校
教育质量是衡量一所高校办学水平的主要标志,受教育者到高校学习,除了需要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更注重学得好不好、就业好不好,其实质是教育质量好不好的问题。目前,我国有普通高校2,542多所,在校学生2,500多万人,高等教育总规模已居世界第一,毛入学率已达到27%,高校之间在招生、就业等方面竞争越来越激烈。以质量求生存,谁的教育教学质量高,谁的学生就业实力强,谁就能立于不败之地。因此,高校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牢固确立质量是生命线的基本认识,把提高质量放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不能只体现在口头上、纸面上,还必须落实到具体的工作举措上。要坚持以人才培养工作为中心,研究确定特色鲜明的办学定位,大力推进人才培养体制改革,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健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人才培养水平的根本标准,从而有效提高高等教育的吸引力、影响力和社会认可度。
2.要真情服务学生成长
高校要坚持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办学理念,把学生的成长成才需要视作学校发展之源,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了一切学生。要针对学生学习成才、择业交友、健康生活等方面的具体问题,及时开展有效、优质的心理健康指导与服务,帮助大学生掌握心理调节的有效方法,提高克服困难、经受考验、承受挫折的能力,始终保持积极健康向上的心理状态。要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把引导学生与服务学生结合起来,特别是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应给予更多的人文关怀,使其在“助、补、贷、免”和勤工俭学得到更多的帮助。要站在人才强国战略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全局以及维护广大毕业生及其家庭切身利益的高度,做好就业指导工作,建立健全就业服务体系,及时了解人才需求情况,准确提供就业信息,积极为大学生就业创业提供条件。要在生活细节中注意尊重、理解、关心、鼓励学生,认真解决大学生对学习、伙食、住宿和文体活动等方面的合理需求,不断增强管理服务的育人功能。
3.要真诚体现教师为本
高校承担着人才培养的重大使命,教师队伍承载着教书育人的重大责任。因此,要坚定不移地确立教师在学校的主体地位。第一,尊重关心教师。要以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造就一批教学名师和学科领军人才为目标,切实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着力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创新教师教育培养模式,深化教师管理制度改革,完善教师考核评价制度,提高教师的地位待遇,为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奠定坚实可靠的基础。第二,依靠专家治学。专家治学是我国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核心和方向,也是现今世界高等教育的管理模式之一。要根据高校这一组织特定的功能和目标,充分发挥专家、学者在教学、学术研究和学校管理中的作用,严格把好学科发展关、学术质量关和学风道德关,建立科学管理机制,促进学校内涵发展。第三,加强民主管理。学校民主管理是教职工依法通过一定的途径和组织形式,直接和间接参与学校教育事业的一种管理形式。只有实行民主管理,保障广大师生员工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才能激发教职工干事创业的动力,凝聚学校建设发展的向心力,增强改革创新的支持力。高校加强民主管理的重点:一是要确立全心全意依靠教职工办学的思想,重视民主管理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建设;二是要对有关学校改革发展的重大问题,在充分听取教职工意见的基础上进行决策;三是要回应教职工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维护教职工的合法权益;四是要推行校务公开,加强教职工对领导干部的评议和监督。努力形成民主和谐的校园氛围,增强学校建设发展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4.要真心奉献社会大众
随着科学技术和经济社会的发展,高等教育已越来越深入地介入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因此,高校除开展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及其成果转化外,还应面向社会基层,服务社会大众。一是服务和谐社会建设。坚持高等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原则,更加关注边远地区群体、困难群体的受教育权,促进和维护社会公平。要持续有效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下乡活动,在体验基层民众生活、调研基层社会现状的同时,更多地为基层群众服务。二是服务引领大众文化。大力开展科学普及工作,提高公众科学素质和人文素质。要充分发挥高校文化优势,把优秀的传统文化弘扬给社会,把先进的理念和文化传播给社会,不断推动社会基层文化建设,引导社会大众不断走向文明。三是服务学习型社会建设。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是我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宏伟目标的根本保障。高校要自觉地参与推动学习型社会建设,将高校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面向社会开放,为社会提供形式多样的教育服务和技能培训,以适应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时代需要。
5.要真切解决作风问题
对照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目标要求,高校领导干部在素质能力、工作状态和创业精神等方面还有差距。其中,在作风建设上或多或少存在着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不到位,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办学理念思路原则提得多,具体落实抓得少;急功近利,热衷搞形象工程;重规模数量、轻质量内涵;重战略规划概念,轻操作性路径;重检查评比达标,轻解决实际问题;缺乏深入调查研究,联系师生不广泛,师生参与民主决策的体制机制不健全;服务意识不强,对师生反映的问题和困难不放在心上,不及时解决;机构设置不合理,推诿扯皮,工作效率不高;安于现状,不思进取;有的缺乏勤俭节约意识、管理粗放等问题。因此,回应社会和师生员工关切,着力解决“”问题,是高校践行群众路线的内在要求。在反对形式主义上,要教育引导高校领导干部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的精神,真正把心思用在办学治校上,不图虚名、不搞花架子,聚精会神抓质量,脚踏实地创特色,扬长避短,积累优势,保证学校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在反对上,要教育引导高校领导干部认真研究高等教育规律,客观分析校情、教情、学情,科学决策、依法治校、民主管理,切实深入教学、科研、管理、服务一线,破解改革发展中的难题,解决师生员工的实际问题;在反对享乐主义上,要教育引导高校领导干部与时俱进、居安思危、勤于奉献,加强管理、搞好服务,不与专家学者争功、争名、争利,主动强素质、提能力,以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推动高校改革的深入发展,团结带领广大师生员工为办好人民满意的大学而奋斗;在反对奢靡之风上,要教育引导高校领导干部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反对铺张浪费,严格控制行政开支,不讲排场、不讲奢华,把更多的心思和精力用在谋划和推动工作上,把有限的财力资源放在改善办学条件上,大力推进节约型校园建设。
高等教育是整个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大人民群众十分关注的社会事业,是人民群众实现幸福生活和美好未来的重要基础。高等教育的问题解决不好,人民群众得不到高质量、高水平的高等教育,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就背弃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因此,高校要不断增强办好让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的自觉性和责任感,牢固确立人才培养在高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牢固树立为社会服务、为大众服务的意识,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不断创新办学体制机制,进一步夯实基础、优化结构、调整布局、提升内涵、促进公平,真正实现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的目标要求。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论群众路线―重要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2013.
[2]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学习文件选编[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13.
[3]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4]梁铭铭.浅谈高校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意义与途径[J].办公室业务,2013(21).
[5]刘建平.坚持党的群众路线 推动高校内涵式发展[J].中国高等教育,2013(18).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