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演化史(9)
人性是人的属性,是人类共同具有的一些特征和性质,也包含人们的个性差异。既有通性也有个性。
人性是决定人们行为方式的内在动机机制,行为方式取决于三个要素:内在动机,自身能力和外部条件。动机机制则是内在驱动力发生作用的过程。
人性的划分,一是依据人与自然的关系而形成的自然属性,二是依据人与社会的关系而形成的社会属性。
人的自然属性,一方面是人作为生物进化的高级物种,遗传和积累了大量的动物本能,和感性心理的主观体验,这是先天赋予的自然属性,是人的天性。另一方面是人为了适应生存环境,而通过经验积累和后天学习,逐步积累和养成的习得属性,是人的习性。
动物习性主要还是通过本能与环境的适应来形成的,并通过物竞天择而优胜劣汰。人类习性则是不仅仅有本能的适应,而且通过理性认知能力,扩大了可以适应的生存环境范围。所以人的习性实质上就是人的理性认知能力发挥作用而形成的,同时人的理性虽然基于先天的神经系统的生理基础,但是理性能力的形成却是在后天通过学习形成的,并不是人一出生就先天具有的。
人的习性就是为了适应环境的外部压力,主要基于人的理性认知,而形成的动机机制和行为模式。
人类习性目前比较常见的类型,主要是历史上的农耕文明,游牧文明和海洋文明,以及近代以来的工业文明。在不同的生存环境条件下,人类利用理性认知能力,建立了不同的生存智慧和行为模式。
人的社会属性,一方面是先验属性,就是每个人作为个体,与作为所有人总体的社会,存在着个体与总体的先验逻辑关联。这种关联被中国古代思想家理解为“性善”与“性恶”的区分,还有真善美和假丑恶等等。这些社会属性是先验的道德标准,是优先从社会总体角度来看问题的逻辑结论。实际上各种宗教和社会哲学思想,都是基于某种意义上的先验逻辑,从而产生了各种信仰及价值观,而信仰对人性的塑造是深刻的。这种先验的社会属性可以定义为品性,是认为对社会文明进步有利的人性部分,即人的品德属性。
另一方面是世俗属性,就是人按照风俗习惯,道德伦理,法律规范,地位阶层等等社会秩序结构,现实生活在社会关系中,并在社会中追求自我欲望情感目标的实现,从而每个人形成自己独特的个性,即个人人格属性。
从而,人性的划分,其自然属性划分为先天赋予的天性和后天养成的习性,其社会属性划分为基于先验标准的品性和基于世俗人格的个性。
通过对天性,习性,品性,个性等四个部分的分析,可以得到关于人性的比较全面而深入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再对总体的人性概念加以哲学抽象,就可以得到人性的本质,即人的本质属性,人的本性。
#探索人性本质# #人类生存智慧# #何为人性?# #什么是人性?# #人性# #探索生命的本质# #人是怎样的物种#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