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答案是16年编辑的,现在三年后回过头看,百感交集。一方面惊讶自己那时候竟然会深入思考这样的问题,另一方面为自己年少时文笔的不成熟感到羞愧。
如果是现在让我来回答这个问题的话,我会更愿意提供点线面体四个维度,点是指个人处于组织的什么位置,线是该组织处于所在领域的什么位置,面是指该领域在那个时代能调动社会资源的多少,体是指这个时代在历史长河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三个指标就像三维象限里的xyz轴一样,有了他们就基本可以定位一个人了。
…………………………原回答………………………
前几天和朋友一起进行了“如何衡量一个人的社会地位”的讨论,在讨论中,我们都提出了很多的度量因素,例如收入,职业,精神素质等。
但过后细想,我觉得这些都还不是最核心的,或者说,还不是最全面的。
这里我想提出自己的几个衡量指标,希望能给大家作为参考:
1,掌握一定的知识技能是基本前提,财富来源于社会交换,所掌握知识和技能的价值量大小反映了我们能与他人进行交易的筹码多少。而这里的价值量可以通过稀缺程度来衡量。这点也是以下两点的前提和基础。
2,社交圈子是一个人社会地位的综合反映。就像“每个人的收入大约等于他最好的十个朋友收入的平均值”,我们的综合素质也很大程度上可以通过我们的社交网络提现出来。“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就是这个道理。
例如,一名医生,他的朋友可能是老师,律师,公务员,社交圈子可能大多集中在典型的依靠知识技能谋生的中产阶级,这类人在我们眼里的社会地位就处于社会的中层。
而对于娱乐圈的从业者来说,由于他们所在行业的复杂性,很多时候需要与社会各界的顶尖人士打交道,所以社会地位在我们眼中会更高一点。例如,我们不会把站在马云旁边的赵薇依然看作当年还珠格格里的小燕子一样。
3.一个人在别人眼里的社会地位也体现在他往社会上游行走的潜力大小和难易程度。不管承认与否,我们大多数人都对确定性有恃无恐,而对生活的不确定心存敬畏。这就能解释为什么即使是一些创业公司的CEO头衔也能让别人另眼相看,因为我们不知道,他会不会下一秒又是一个乔布斯。跟规规矩矩工作的人相比,他们的未来充满更多的不确定性,因此自带光环。虽然这其中有幸存者偏差的因素,它很大程度上会让我们只能看到最终幸运的那1%,但这个概率仍然让人无限遐想。
至于难易程度,这很大程度上体现在所掌握资源的广泛性和稀缺性。例如,一个掌握了所在地区所有交易数据的人,你真的不敢设想未来他能做出什么,最终能去到哪里。
收入可以影响一个人的生活水平,但与社会地位并无直接关联。例如我们现在常常会调侃刚毕业的大学生工资都还没搬砖工人和月嫂多,但为什么他们的社会地位还是比一线的劳动者高呢?
原因就在于他们所代表的是社会未来的中产阶级,所接触的大多都是中上层级的人,他们身上,有些更大的溯源而上的潜力。而对于搬砖工人和月嫂来说,他们是典型的体力劳动者,所接触的也大多是从事类似工种的人,由于自身资源的不可再生性,随着年龄的增大在社会上的优势也会越来越少。当然,这里并没有看轻某一种职业的意思,毕竟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劳动最光荣。
把人作为主体如此,其实拿企业来说也适用。一个企业如果能够成为知名企业的合作伙伴,或是掌握稀缺技术和资源,具有难以预测的潜力,那即使短期内不盈利,也能让人心存敬仰。
所以如果我的结论能成立的话,作为普通人来说,要想获得更高的社会地位,就必须在提高自己核心技能的同时不断结交更高层级的人,并通过增加自己未来的不确定性来起到震慑别人的作用。这在某种程度上也算是一种赋格。
无独有偶,之前跟一个知乎上认识的前辈讨论这个问题的时候,他也给出了类似的回答,世事真的很巧妙
写在最后:
其实如果对名利没有太大渴望的话,能随心所欲地躺平过完一生会是一件很快乐的事。但大多数人是没有这个选择权利的,与生俱来的责任和如影随形的同辈压力逼着我们不断地去奋斗向前。社会的运行是存在客观规律的,想要比别人跑得快,想要少做无用功,我们就得摸清规律再动身。刻意练习步步为营的过程肯定会比随心所欲来得累,但只有能忍受反脚踢球这类魔鬼训练的人,才有希望成为一流的足球队员。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