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的山居生活,在唐人诗词里,山居是“幽”,是“闲”。比如,大诗人王维就有“月出惊山鸟”,“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诗人贾岛就有“只在此山中,云中不知处”,等等;唐人笔下的山居,是一种仙境,普通人可望不可及。而明人的山居生活,则活泼得多,市井得多,可远观亦可亵玩,值得我们普通人一读。
诗人杨基在《天平山中》是这样描写明人的山居生活的:
细雨茸茸湿楝花,南风树树熟枇杷。
山居诗(山居诗元石屋)
徐行不记山深浅,一路莺啼送到家。
细雨茸茸湿楝花
这里描写的是春天的山居生活,有细雨绵绵,青草茸茸,楝花葱翠欲滴;南风轻拂,枇杷熟了。在山里慢慢行走,也不管路线的深浅;一路莺歌燕语,不知不觉就到家了。
茸茸细雨,微微南风,舒远惬意,这是从触觉角度写;一支支楝花,一树树枇杷,明艳夺目,这是从视觉角度描写;一路上黄莺儿唱着婉转的歌,轻快悦耳,这是从听觉的角度描写。多角度描写组成一幅美妙的山行图。
前面三句写静景,美不胜收;后一句写动景,婉转悠扬,余音袅袅。不管是出世高人,还是俗家子弟,都会喜欢。
明代画家沈周在《题画》中写到:
碧水丹山映杖藜,夕阳犹在小桥西。
微吟不道惊溪鸟,飞入乱云深处啼。
碧水丹山映杖藜,夕阳犹在小桥西
这首诗,28个字既写出了静态的溪水、小桥、山峰、夕阳以及拄着拐杖的老翁,又写出了溪鸟惊飞的动作和老翁低吟、溪鸟啼呜的声音,把静止无声画中的山居生活写活了。
这是一个春天黄昏时期的山居生活画面,比起“古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的萧条景象,“碧水丹山映杖藜,夕阳犹在小桥西”,则显得一片生机盎然。而老人安然的行吟,则显示出安居乐业的景象。
“飞入乱云深处啼”,是点睛之笔,显示出山居生活的活泼有趣,充满了情调,有一种天人合一的快乐!
诗人祝枝山的山居生活,则充满了生活气息,江南生活的点点滴滴,都在他的诗里。他在《首夏山中行吟》中写到:
梅子青,梅子黄,菜肥麦熟养蚕忙。
山僧过岭看茶老,村女当垆煮酒香。
梅子青,梅子黄
这首诗写的是苏州西郊一带村女当垆煮酒的景象,让人读起来像吴语一般,轻快闲谈,很具姑苏特色:梅子有些没有成熟,是青色的;有些已经成熟,是黄色的。青菜肥了,麦子也熟了,人们在忙着养蚕。也有茶,也有酒,便是诗人的那句“有花有酒有吟咏,便是书生富贵时”的生活。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那份满足,那份陶醉,一切功名利禄、人世烦恼,在诗酒风流前,烟消云散。反映了诗人人性的自由复归的愿望,重新发现自我,找到人生真正的归宿。
明代诗人高珩笔下的春天的山川,一如传统的水墨山水,如梦似幻,同时,诗人也嘲笑了那些醉心于功名利禄的人,不知道自由的好,一心在樊笼里,真的让人好笑。他在《春日杂咏》里写到:
青山如黛远村东,嫩绿长溪柳絮风。
鸟雀不知郊野好,穿花翻恋小庭中。
青山如黛远村东,嫩绿长溪柳絮风
村东的青山,远远望去,呈现出一片墨绿的颜色,就像女孩子用来描眉的青黑色的黛墨一般漂亮。一条长溪,溪水蜿蜒曲折地向着远方流去。岸边嫩绿的杨柳开花结籽,微风吹来,片片柳絮随风飘舞。鸟雀不知道郊野外如诗如画的风光这般美好,反而留恋那小小庭院,只是在院内的花丛中飞来飞去。
这里抒发了诗人热爱大自然的感情,表现了对美好理想追求的愿望自然是容易看出,但隐含的是后两句,“鸟雀不知郊野好,穿花翻恋小庭中”,“鸟雀”两字,让人想起《史记·陈涉世家》里,“嗟呼,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那句中的“燕雀”,“小庭”,自然指的是樊笼,是功名利禄。那些胸无大志的人,不知道大自然的美好,却总是追求那些世俗的功名利禄。
如果说上面的几首,诗人们还只是对山居生活的美好充满了向往,那么,明代诗人常慧则是身体力行地参与到了山居生活,深刻的体验了山居生活的美好。他在《云居山咏二首》中写到:
半肩风雨半肩柴,竹杖芒鞋破碧崖。
刚出岭头三五步,浑身都被乱云埋。
经行仿佛近诸天,月上山衔半缺圆。
听得上方相对话,星辰莫阂五峰巅。
经行仿佛近诸天,月上山衔半缺圆
多么有诗意,“半肩风雨半肩柴,竹杖芒鞋破碧崖”,半肩背着柴草,另外半肩却肩负着人生的风风雨雨;竹杖芒鞋要走万里路,看遍世间的美好!这样的山居生活,既艰辛,又有收获。
“刚出岭头三五步,浑身都被乱云埋”,一个“云”字,古往今来,都是象征着自由,自己自在。“浑身都被乱云埋”,自己身体力行地参与到了蓬莱仙境中去了,世间哪有这样美好的事情?
“经行仿佛近诸天,月上山衔半缺圆”,山高天低,走在山上,就仿佛离天很近;半圆的月儿也离山很近,像是被山衔着。“听得上方相对话,星辰莫阂五峰巅”,仿佛听得到天上人们的对话,星辰和山巅也融为一体了。
总之,这里的山居生活,既有生活的艰辛,又有神化的美好!
明代诗人虞堪笔下的《题盛子昭临吴兴公溪山钓船图》,则着重描写了山居生活中的溪钓生活,山居生活,有山是奇,有水才是活:
著我春江听雨眠,沤波亭下水如天。
当时度得参差玉,吹起春风满钓船。
著我春江听雨眠,沤波亭下水如天
“著我春江听雨眠,沤波亭下水如天”,“听雨眠”被历代诗人描绘了多次,比如五代才子诗人韦庄笔下的“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但每次读来,都让人毫无厌倦;“水如天”也让人想起大文豪苏轼的“望湖楼下水如天”那句。所以,这里结合了韦庄和苏轼两种之间的美好,诗人在山溪上的小船里听着雨声睡了一觉,醒来以后,看见外面一片水如天的景色,是多么的美好!
“当时度得参差玉,吹起春风满钓船”,春风徐来,吹得水面参差不齐,溪水碧绿,像一块块的碧玉一样;诗人划着船儿,迎着春风,一时春风满钓船,是多么的让人心旷神怡。读到这里,我们顿时心醉了。
总之,明人的山居生活,不再虚无缥缈,而是充满了市井气息,生活情趣。
发表评论